德州市主要的景點包括市區的蘇祿王墓、董子園、太陽谷、新湖等。去德州,先看本文。
蘇祿王墓
來山東德克薩斯州開會,忙完當地領導推薦去蘇祿文化博物館看看,這是中國境内唯一一個外國君主且有王室後裔守靈的陵墓,也算德州市區為數不多的古建遺址之冠。
600年前,作為鄭和下西洋訪問蘇祿的回訪,菲律賓群島三位國王,不遠萬裡來華訪問,回程途中蘇祿東王病逝于山東德州,于是有了這樣一個外國王陵。當時王室官員來華三百多人,幾乎是空國而出,曆經近萬海裡,耗時半年才達北京。我在想他們見了航空母艦般大小的明朝寶船時是受了怎樣的刺激,瞬間成為永樂皇帝和三寶太監的腦殘死忠粉,放着好日子不過,漂洋過海來看你。明代絕對是中國海軍的巅峰時代,此時的鄭和聲望足以比肩盟軍的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尼米茲,如今我國第一艘航母剛剛走出星辰大海的第一步,整整花了600年時間……
古代中國最好的陸地交通是大運河,在北京受到皇帝空前隆重接待後,身處熱帶吃海鮮長大的蘇祿東王,舟次德州,遭疾殒殁,成祖以王禮為東王厚葬。東王家眷留德州為其守墓。明朝政府曾派人護送王妃回國,由于對東王的眷戀,次年她再次返回德州,從此再未離開,與兩位王子長期留居齊魯大地,直到去世。德州太陽城自古就有開放包容與敢于冒險的牛仔精神,身高馬大的山東姑娘絲毫不嫌棄矮小黑瘦的假洋鬼子(其實在明朝人眼裡,藍眼睛紅頭發的歐羅巴人才是鬼,才是半獸人,東南亞的馬來人種跟印度的首陀羅種姓一樣,跟大明朝都屬于蒙古人種,差距并不大),于是子生孫、孫又生子,到如今已傳到第21代。雍正年間,清政府應兩王子後裔加入中國籍的請求,賜溫、安二姓,發放永久牌照,從此王室後裔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走在蘇祿王墓,曆經了600年的風吹雨打,最初的禦碑已模糊不清,這個地方曆史上多次遭遇天災人禍。在王墓周圍的北營村,仍居住着大部分蘇祿王室後裔的子孫,他們早已融入中國社會,與世無争。我觀察了不少人,感覺已看不出東南亞人的特征。
1763年,蘇祿國王曾自願請求将本國土地編入中國版圖,但遭到清政府拒絕,1915年,蘇祿國并入菲律賓。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外交失誤,如果清政府答應,中國版圖将直接深入馬來西亞、菲律賓,整個南海也成為中國内海……
如今的中菲兩國因南海問題時有摩擦。鮮為人知的是,菲律賓民間與高層從未間斷過到德州拜谒,蘇祿王墓的宗主地位也越來越得到重視,甚至成為許多菲律賓人的精神寄托(蘇祿王室後裔的一個分支多年來一直在菲律賓謀求獨立)。我在地圖上看了下古蘇祿王國的地理位置,大緻離着馬來西亞的沙巴、仙本那挺近。如此遙遠的距離,古代帆船隻能借風沿着海岸線走,面對長達四個月的漫長航線,以及夏季南海頻發的台風威脅,在古代很大可能就成為了單程票,在受到大明皇帝曉谕召喚的時候,蘇祿東王沒有絲毫猶豫,一個外國人,這是什麼精神? 還是一句話:隻有自身強大,才能受到周邊的敬仰……
董子園
董子園,是德州人民為紀念西漢大儒董仲舒而建設的旅遊景區、經濟區,背景為董仲舒青年時期曾在德州研讀儒學13年,曆史上建有董子讀書台。董仲舒,西漢儒學大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提出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深得漢武帝的贊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武帝所采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董仲舒提出了三綱五常理論,但扭曲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成為幾千年封建社會統治的思想工具,雖然飽受争議,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當然三綱成為封建統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則在宋明朱熹以後。
德州市區·新湖
德州部分縣區
德州·甯津
德州·齊河
德州·齊河
——寫于2018-07-12,轉載請注明出處:繪聲刻影(頭條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