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5 05:50:44

醫院是最能見證人間冷暖的地方

兒童醫院也是見證家庭教育差距的地方

兒童做手術之前,會讓家長在準備間陪着孩子;手術時,醫生領着孩子從準備間進入手術室(期間家長不能陪同),此時孩子們有各種各樣的表現。

在這裡,我們主要探讨的是5-7歲的孩子:如果孩子太小,他們的恐懼、害怕加上溝通不暢,哭鬧不配合很正常;比較大的孩子,溝通順暢,一般也不哭鬧。而5-7歲孩子一個人在陌生環境下的表現更能說明一些問題。

一、兒童的術前表現與家庭教育

在與父母強制分開後的短短幾分鐘裡,面對醫生和護士的安慰和問題,除一般孩子們的大衆表現外,有三種孩子的表現特别引人注意: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1

第一種孩子表現的異常緊張害怕,沉默不語,不哭也不鬧,出奇的安靜,很少回答醫生的問題;

第二種孩子表現的勇敢冷靜,在醫生面前有問有答,弛張有度;

第三種孩子則是大哭大鬧、撒潑打滾,甚至口吐髒字,任何溝通無效,很難平息。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2

很明顯,第三種孩子最讓醫生護士們頭疼的了,主要原因是他們極其不配合,如果任其掙紮,在病房留置的靜脈套管針很容易鼓針,甚至脫落,護士必須重新紮針,而這些撒潑打滾的孩子,要想紮針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為了避免上述事件發生,入手術室後,護士必須對其進行适當的束縛以限制其劇烈活動。我見過幾個因哭鬧鼓針的,沒辦法,醫生和護士強行摁住重新紮針,有的紮了好幾次才成功。

在後期與家長的交流中發現,正如我們想的那樣,不同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的不同表現。在一次與家庭教育專家 Maggie 的溝通中,我們了解到孩子的這三種表現恰好符合三種家庭教育方式:專制型民主型放縱型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3

第一種孩子異常膽小,依賴性特别強。家庭教育多屬于專制型。孩子的膽小,依賴性強除了天生性格内向外,主要是環境與家庭教育有關。有的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夥伴,這樣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交往能力。有的父母則過分嚴厲,孩子整日戰戰兢兢。以上家庭的很多孩子離開父母後不知所措。這種孩子表面看起來聽父母的話,顯得非常“懂事”,但這種“懂事”不一定是好事。

“乖孩子”長大的代價

就是“扼殺”自己的真實感受

去活成别人想要他成為的樣子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4

第二種孩子表現的比較勇敢。其父母文化程度及綜合素質普遍較高。家庭教育屬于民主型。對孩子教育寬嚴有度,恩威并重,在“度”的掌握上非常好,積極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馨、向上的家庭環境,教育出來的孩子比較優秀。

注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愛玩、調皮是天性,不打壓,不放縱,如何有度的把握孩子的這個天性而順勢引導才是關鍵,管教寬而不松,嚴而不死并不簡單,這考驗着父母的智慧。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5

第三種孩子大哭大鬧,溝通無效。這類型的孩子人們常稱之為“熊孩子”,其家庭教育多屬于放縱型。全家上下對其非常溺愛,父母對孩子的所作所為幾乎聽之任之,這種百依百順的管教很容易造成孩子飛揚跋扈、唯我獨尊的性格。孩子愛發脾氣是家長對孩子過分寬容、遷就、嬌縱的結果。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熊孩子的“胡作非為”:公共場合(如高鐵)大聲喧嘩、上蹿下跳,讓我們頭疼不已。更令人氣憤的是家長在所謂“還是個孩子”的借口下對孩子的縱容,其本質上是為孩子的錯位行為開脫,所以熊孩子背後肯定有熊家長。

除了上面的三種情況外,有一個孩子的表現更讓我吃驚,那是個6歲小男孩,進手術室後,很認真的對我們說: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6

整個手術室瞬間震驚了,真沒想到這句話竟然出自一個萌娃之口。手術結束後,看見孩子的媽媽和姥姥在手術室外等候,原來孩子父母離婚了,孩子歸女方撫養,可想而知這位母親每天都在孩子面前說些什麼,這麼幼小的心靈裡就種下仇恨的種子。

二、家庭教育影響孩子一生

沒有原則的父母,養不出有規矩的孩子,而且家長對孩子的放任,總有一天會還到孩子身上,當他長大後被殘酷社會狠狠教育的時候,他也許就會知道,教育和教養都是不該缺席的一課。你可以縱容、溺愛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會!你不好好教育,總有一天老虎、社會、警察替你教育!

一位著名教育學者說過,教育人的共有三個場所:學校,家庭,監獄家庭教育是最後的防線,否則就隻有在監獄裡學習了。父母一味地嬌慣孩子,不是愛他,而是害他,正可謂慣子如殺子,畸形的溺愛必然導緻慘痛的教訓。震驚全國的上海殺妻藏屍案、李天一案等都是溺愛的典型代表,所以在這裡,奉勸熊孩子的家長,不要再毫無原則的縱容孩子的“胡作非為”,否則你終将後悔莫及。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7

近年來新聞視頻時常看到,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孩子小小年紀竟向父母摔盆砸碗、大打出手,還有很多子女不贍養、打罵老人,我們在譴責不孝子的同時,是否想到這很可能是父母早期教育失敗的結果呢?

俗話說,溺愛出逆子,子不孝父之過;一味地溺愛,并不會換來孩子的感恩,而是大逆不道。這樣的父母最大的悲哀在于從未認識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錯誤和後果嚴重性,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最後隻能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上海殺妻藏屍案主犯母親至始至終都認為自己的兒子還是個孩子,殺人是無意的。

人們常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你仔細想過沒有:什麼是起跑線

起跑線就是家庭教育,這是由父母的綜合能力決定的,包括父母的經濟水平、道德品質、眼界和胸懷,甚至是特權(參見文末視頻)。家庭教育不同,父母綜合素質水平不同,他們的孩子怎麼可能在同一起跑線上呢?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本身就是騙人的:你努力的終點可能就是人家的起跑線,甚至都達不到人家的起跑線。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其父母多為八零後,他們是第一批獨生子女,他們在子女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與上一代明顯不同,更注重西方倡導的“朋友式”、“民主式”、“鼓勵式”教育,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沒有把握好“度”,以至于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教育出來的孩子飛揚跋扈,毫無規則可言,毫無敬畏之心。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8

現在學生頂撞、打罵老師的新聞并不罕見,毫無疑問,這樣的孩子是非常危險的,正可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對老師的态度就是對父母的态度,他們将來很可能也會頂撞、打罵父母,甚至危害社會。

現在的老師談到學生的教育,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口徑幾乎出奇的一緻:現在的學生不好管、不敢管,也管不了。老師們隻教書不育人是多麼的可怕!真是細思極恐:外賣毀不了下一代,二胎也毀不了下一代,這樣的教育才真正毀了下一代。

影響國運的教育變成如此的狀況,我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學生怎麼了?教育怎麼了?家長又怎麼了?

三、家庭教育的正确打開方式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必須要有一個能夠管得住他的人!與其等待孩子将來被社會敲打得頭破血流,不如從小教孩子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尊長,敬畏規則。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9

“舉頭三尺有神明”,人應該有敬畏之心。一個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能約束自我,不做出格越軌之事。古語雲:“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規,糾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4歲就應該立規矩了,超過這個年齡則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難管教。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10

我們管教孩子應該弄清楚一些概念:

1.讓孩子有主見并不是讓她任性。

2.孩子尊重老師并不是害怕老師。

3.家長對孩子的愛一定要有一個“度”,反之很容易形成溺愛。

4.孩子應該進行必要的管教,要讓孩子知道錯誤是要付出代價的。

很多家長在問“到底什麼才是适合孩子的教育”,其實每個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但一些教育理念是相似的。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11

家庭教育講究剛柔并濟,該嚴厲的時候不要心軟,比如孩子偷東西、不尊重長輩……,該強硬一定要強硬,懲戒不能少,但打罵要适度。

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從兒童術前表現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12

該柔軟的時候不要責怪,比如孩子在外受欺負了、被老師批評了、忘帶了什麼東西……,這時候不要責怪,反而要安慰和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管什麼事情,一味的鼓勵和責怪都是片面的,都是錯誤的。

愛孩子是父母固然是本能,但在這份愛裡必然需要一些理性和冷靜,我們應當承擔起作為家長的基本責任――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和習慣,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品行端正,高素質的人。

“教”字在身傳

“育”字在感悟


選擇權威科普,選擇健康生活,

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祝您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