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以你相伴為題寫作文

以你相伴為題寫作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21:54:57

老師給你寫範文——記叙文系列

中考熱門話題《與___相伴》作文寫作技巧

《與茶相伴》

例文/劉雷生 微信同學投稿

劉老師題目解析

這個題目,劉老師寫過很多次了,對于其中如何填,我們不必再說,單說這篇作文如何做到貼題,其實這篇作文最重要的一個題眼,就是“伴”,你與什麼相伴?又如何相伴的?這是文章最重要的問題,所以,這一個題目如果我們要寫作文的話,劉老師建議以時間順序來寫,中間寫三個到四個段落,寫一寫相伴的二三事。

今天投稿的這位同學的作文,若要按照這個說法,實則是有些跑題的,因為這位同學寫的是爺爺叫我泡茶的過程,但并沒有體現出相伴。記住,相伴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一個時間段。

同學開頭原文

茶葉慢慢沉入水底,在一縷縷升騰的白色水汽中,我想起了朦朦胧胧與茶相伴的往事。

劉老師開頭批注

這是一個倒叙的開頭,劉老師建議,以後在用倒叙開頭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省略号作為結尾,因為省略号可以起到設置懸念的作用,而倒叙睹物思情也是起到設置懸念的作用。

劉老師開頭例文

一杯清茶,散着淺香,于白色的水汽中氤氲,它用淡雅,溫潤了時光;它用樸素,深沉了過往......

以你相伴為題寫作文(與)1

同學第二至三段原文

爺爺最大的愛好就是品茶。壺托在他的手指間,輕巧得如一張薄紙,左手中指按住壺鈕,水流悠然而下,手腕帶動手指,恍如描摹着一幅精緻的工筆畫,一點一點,從心底暈染而出。小小的茶葉在水中,像小魚一般遊來遊去。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漸漸開始與茶相伴,對茶萌生了興趣。

家旁的大樹黃了又綠,綠了又黃,成長的腳步匆匆。爺爺像往常一樣拿着茶杯細細地品味茶的口味。我也輕輕拿起茶杯,細細品上一口,隻覺一股淡淡的苦味從舌尖蔓延開來,我皺了皺眉。但随即,一陣清香充斥口腔。那股清香,随着茶水慢慢流入我心間,微蹙的眉也仿佛被那清香撫平,舒展開來。我沉迷于茶香,半晌沒說話。

劉老師第二至三段批注

第二段寫得很好,但是有一個不足之處,茶壺裡面為啥不放茶葉?為啥要放在杯子裡?一般情況下現在喝茶都是把茶葉放在茶壺裡,然後倒在公道杯中,繼而再倒入茶杯,這樣的好處就是喝茶時,不必擔心喝到茶葉,隻需要品香即可。爺爺既然愛喝茶,我們再寫的時候,就要按照茶道去寫,你寫的喝茶的流程,其實叫做飲茶,不叫品。這裡劉老師要說明一下,很多人覺得,一些人喝茶很多講究,沒有必要。其實,這些人是沒有分清飲和品的區别,飲茶是為了解渴,品茶可不是。劉老師之前喝茶也如你寫的這般,可是現在不是了,曾在一本古書上看到這麼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欲得芬芳,必先躬耕其田,欲得茶香,必禮待其葉”。

劉老師第二至三段例文

爺爺愛品茶,與我的記憶中,他的手中從未缺失過茶壺:檀香袅袅中,他右手微傾,或綠或紅的茶,便宛如涓流,悠然而下。恍如一幅精緻的工筆畫,一舉一動間,盡是優雅。近朱者赤,近茶者愛,自幼與爺爺生活,那與茶相伴的時光,也渲染了我的童年。

初時品茶,淡淡的苦味讓我皺眉,但爺爺示意我不要着急下咽,而是停在口中,果然,苦盡甘來,一陣清香蔓延整個口腔。那小小的茶葉,緣何有如此的魅力?能将世間如此的香,彙聚在幹澀的葉中?

以你相伴為題寫作文(與)2

同學第四至八段原文

“爺爺,我也要學怎麼沏茶!”

“好呀,我教你!”

爺爺熟練地拿起茶葉罐,用專用的勺子挖了一小勺,掂了掂,輕輕放入茶壺。一連串的動作,宛如在看一場表演。我也學着,小心翼翼地挖了一小勺茶葉,一片片小茶葉就像許多小精靈躺在勺子裡,真有意思啊!爺爺告訴我:“放茶葉也是有講究的,放多了會太苦,放少了又會太淡。”接着,爺爺讓我拿起熱水壺,把滾燙的開水澆在茶壺上。我滿臉充滿了疑惑:“為什麼要把熱水倒在茶壺上呢?”外公似乎也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釋道:“把熱水澆到茶壺上,是為了養壺,這是沏好茶的第一步。”原來沏茶還有這種講究啊,真的比單單喝茶有意思多了!

看茶泡好了,我欣喜若狂,急忙對爺爺說:“我來倒!我來倒!我要喝!”“不要急,急了就泡不好茶了,而且第一次泡的茶不能喝,那裡面有很多的茶渣,而且味道也沒有完全泡出來。”外公不緊不慢地說道,便把第一壺茶倒掉了。我愣了一下,哎,這茶真不簡單啊。

當第二泡茶出來時,我着急地又要喝,爺爺又說:“這茶不是像喝白開水那樣的喝,要慢慢地去品。” 說着,又像往常那樣,品起了茶,我也學着爺爺。茶水在我眼裡,我在爺爺懷裡,爺爺在灑滿陽光地茶幾邊,形成一幅最完美的水墨畫。

劉老師第四至八段批注

這幾段寫的是爺爺教我泡茶的過程,其實,這一個過程完全可以加入一些哲理在裡面,茶道蘊藏了咱們中華璀璨的文明,所以這個時候,爺爺借泡茶之機,也讓我懂得了其中的哲理,比如放茶葉為啥要講究,因為中國的中庸之道等等。

劉老師第四至八段例文

“爺爺,我也要學泡茶。”倚在爺爺身邊,我撒着嬌。爺爺颔首微笑,将我引到他的懷中,輕輕握着我的手,打開茶葉罐,以茶勺輕舀,再徐徐放入茶壺。我的手在爺爺的手中,神奇地經曆着這一切,爺爺柔聲低語:“中不偏庸不易,此為中庸之道,茶葉也是這樣,多了太苦,少了太淡。”說罷,一旁的水開了,爺爺并未着急往壺中蓄水,而是緩慢地澆在茶壺上,望着這些,我撓撓頭,爺爺微微一笑:“這叫養壺,想讓壺适應溫度,方能更好的泡茶。”

總以為喝茶就是喝茶,将茶葉以熱水泡開即可,卻不想,小小的幾片葉子裡,竟裹着如此深厚的底蘊。

一泡倒掉,從第二泡開始喝,我迫不及待,拿起杯子便一飲而盡。待到第二杯時,爺爺擋住了我:“品茶、品茶,三口一杯才是品,一口喝光,那叫牛飲。”我歪着頭道:“要是這麼喝茶,人都渴死了,這些喝茶的人,真是窮講究。”

爺爺笑了:“品茶就是專治你這個急躁的小毛孩兒的,急什麼?好事多磨,好茶多等,品茶和讀書一樣,是為修身養性呀。”聽着爺爺的話,再次端起茶杯,小抿一口,果然,當放下急躁,心平之際,茶香徐徐蔓延。

以你相伴為題寫作文(與)3

同學結尾原文

與茶相伴,讓我懂得生活如茶,苦中泛着清香。我們要懂得在生活經曆中不斷沉澱,就像茶一樣在熱水中浮浮沉沉,但最後隻有在沉澱到碗底時,茶香才能完全釋放出來。

如今,我坐在考場上,以筆代茶,以墨代水,一筆一劃地書寫堅定與從容。與茶相伴,讓作為一名初中生的我,在今後的日子中,也要像茶一樣,縱使起伏不斷,也要邁入成功的殿堂!

劉老師結尾批注

結尾你突然寫到考試,這有些太突兀了,前文沒有一絲跟考試學習有關的東西,為啥結尾來個這?切記,千萬不要為了貼合題目而刻意去寫,這樣隻會讓文章顯得不夠自然。

劉老師結尾例文

與茶相伴,與理同行。在清香袅袅之際,淡苦嫣然之時,我似望見泡菊為茶,不思豐餐的陶潛;望見臨溪煮水,梅妻鶴子的林逋......品茶不是解渴,而是解惑,那淡香之中,蘊藏的,是中華千年璀璨的文化,更是智者萬代悟道的精髓,浮沉之下,我們的脊梁,便愈發的直了;我們的前路,便愈發得明了。

近期私聊劉老師修改作文者頗多,恕不一一回複,感謝各位!

修改作文,請聯系劉老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