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傳留别
【宋】蘇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随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诏黃新濕字如鴉。
【詩詞注釋】
⑴ 董傳:字至和,洛陽(今屬河南)人。曾在鳳翔與蘇轼交遊。
⑵ 麤(cū) 缯:粗制的絲織品。麤:同 “ 粗 ”。大布:古指麻制粗布。《 左傳·闵公二年 》:“ 衛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 杜預注: “ 大布,粗布。” 裹:經曆。生涯:人生的境遇過程。語本《 莊子·養生主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⑶ 腹有:胸有,比喻學業有成。詩書:原指《 詩經 》和《 尚書 》。此泛指書籍。氣:表于外的精神氣色。華:豐盈而實美。
⑷ 老儒:舊謂年老的學人。唐牟融《 寄周韶州 》詩:“ 十年學道困窮廬,空有長才重老儒。” 瓠葉:《 詩經·小雅 》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瓠葉,大夫刺幽王也。或以為燕飲之詩。首章二句為:幡幡瓠葉,采之亨之。
⑸ 舉子:指被推薦參加考試的讀書人。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幹燥花及花蕾。夏季花開放或花蕾形成時采收,及時幹燥,除去枝、梗及雜質。前者習稱 “ 槐花 ”,後者習稱 “ 槐米 ”。踏槐花:唐代有 “ 槐花黃,舉子忙 ” 俗語,槐花落時,也就是舉子應試的時間了,後因稱參加科舉考試為 “ 踏槐花 ”。
⑹ 囊空不辦:引自《 南史‧虞玩之傳 》:“ 玩之為少府,猶蹑屐造席。高帝取屐親視之,訛黑斜銳,瓒斷以芒接之。問曰:‘ 卿此屐已幾載?’ 玩之曰:‘ 初釋褐拜征北行佐買之,著已三十年,貧士竟不辦易。’ ” 引用孟郊詩而不直接引用其詩語,隻将 “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之詩意轉化為 “ 尋春馬 ”;引用虞玩之因貧困而舊屐著三十年不辦易的事典,而轉化為 “ 囊空不辦 ”,引用二個典故融合為一句,語多轉折。囊空:口袋裡空空的,比喻沒有錢。唐杜甫《 空囊 》詩:“ 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尋春馬:引用孟郊《 登科後 》詩:“ 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⑺ 擇婿車:此指官賈家之千金美女所座之馬車,遊街以示擇佳婿。唐代進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設宴。其日,公卿家傾城縱觀,高車寶馬,于此選取佳婿。見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 》。
⑻ 得意:即 “ 春風得意 ”,意謂黃榜得中。唐趙氏《 聞夫杜羔登第 》詩:“ 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處樓。” 世俗:社會上流傳的風俗習慣。《 文子·道原 》:“ 矜僞以惑世,畸行以迷衆,聖人不以為世俗。”
⑼ 诏黃:即诏書,诏書用黃紙書寫,故稱。《 南史·王韶之傳 》:“ 恭帝即位,遷黃門侍郎,領著作,西省如故。凡諸诏黃皆其辭也。” 字如鴉:诏書寫的黑字。語出唐人盧仝《 示添丁 》“ 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
【白話譯文】
生活當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
不喜歡陪伴着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随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
口袋裡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缭亂的“擇婿車”。
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诏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着俺的名字。
【創作背景】
《和董傳留别》是蘇轼寫給朋友董傳的一首留别詩,作于蘇轼從鳳翔回到長安時。蘇轼在鳳翔,董傳曾與蘇轼相從。董傳當時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平凡的衣着掩蓋不住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骨。
【作品賞析】
蘇轼的這首《 和董傳留别 》可能不為普通讀者所熟知,而其中的 “ 腹有詩書氣自華 ” 一句卻廣為傳誦,原因就在于它經典地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系。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讀書視為積累知識、增長學問的有效途徑。讀書的作用不僅在于占有知識,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讀書,日積月累就會使人脫離低級趣味,養成高雅、脫俗的氣質。清代學者梁章钜說:“ 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内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 腹有詩書”指飽讀詩書,滿腹經綸,“ 氣 ” 可以理解為 “ 氣質 ” 或 “ 精神風貌 ”。全句的重心在 “ 自 ”上面,它強調了華美的氣質是飽讀詩書的必然結果。
就蘇轼送别的這位朋友董傳而言,“ 氣 ” 不應簡單地指讀書所帶給人的儒雅之氣,更指古代讀書人所推崇的在面對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時的樂觀豁達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顔回 “ 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 ” 而能 “ 不改其樂 ” 。王勃在人生落魄時高唱 “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董傳身處貧窮,卻始終保持着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這可以從 “ 囊空不辦尋春馬 ” 一句看出。顯然,蘇轼對董傳的人生态度還是非常欣賞的。在臨别時送給朋友這一句,既是贊美,也是安慰。
“ 腹有詩書氣自華 ” 一句,闡明了讀書與高雅氣質的必然聯系,凝練概括,深得讀者喜愛。今天人們引用它來說明讀書求知可以培養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氣質。也用來贊美别人學問淵博、氣度不凡
【敬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學學詩詞讀讀書"觀賞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