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的田野,脫貧後的村莊,充滿綠意和希望。
村頭的大媽、大嬸又在聊天,這次的話題是:“聽說村裡要蓋小區房了,村間還要修一條水泥路。精準扶貧,扶的就是貧困戶,幫的就是我們這些人,共産黨的政策好啊!”
我聽得入迷,遠遠的,一群人閃到我面前,他們就是幫扶幹部,還有村幹部。看他們走村串戶,忙上忙下,這裡填表格拍照,那裡問問題了解情況。
當思緒從記憶回到眼前時,我不再是那個聽大媽們聊天的小屁孩,村莊也不再是破破舊舊的模樣。看着門前又寬又平的水泥路,我收起了童年時穿的水靴;娴熟操作着家裡新添置的電視、電冰箱、電磁爐,我忘卻了牆角的回風爐,喝一口門前汩汩流淌的自來水,我恨透了把肩膀壓得酸疼的扁擔。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村頭聳立起來的幾排嶄新的樓房,它們像一群時髦的姑娘,裝點着原本寂靜的大山,也裝飾着我的夢。打開電視,新聞聯播裡滾動播出的是“扶貧,脫貧,奔小康”字眼。“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大爺大娘們如是說。
“孩子讀書,很苦。可是不讀書,你就隻能永遠在大山裡。不管如何你都必須回到學校讀書。”鄰家劉小歡的家裡,一個又一個老師上門勸學,隻希望他回到學校。而身患小兒麻痹的蘇曉林,老師每周都到她家去送教。每次放假,返鄉途中,總能遇見一群老師走在勸返和送教上門的路上,那時,我的心裡生出一份感動。
“對了,你千萬要好好讀書,以後考個好大學,我們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困難,國家會幫我們解決。以後長大了,一定要記住這份恩情,奉獻社會,回報祖國!”平時吧嗒吧嗒抽旱煙的爺爺對我說。
自從村裡有了合作社,爸爸媽媽不用去遙遠的地方打工,我也不再是留守少年。每天放學回家,最幸福的就是吃上一口媽媽做的飯菜。
雨後的田野,蘿蔔花開得豔麗,包谷苗長得青翠,野花笑得燦爛……脫貧後的村莊,一幢幢小洋樓,一條條水泥路,一排排綠化樹……精準扶貧政策像一場綿綿春雨,滋潤了大地,滋潤着我的心。
我就是雨後田野上的一株小草,沐浴春雨,茁壯成長。
——宣威市倘塘鎮二中 管嬌豔
來源: 曲靖日報
原标題:雨後的田野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吳佳娴
審核:祝小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