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脫貧攻堅在行動

脫貧攻堅在行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11:24:17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是廣西全區唯一的苗族自治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全區2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4年以來,全縣累計實現89個貧困村出列、15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目前的1.63%。

脫貧攻堅在行動(行走脫貧攻堅52縣)1

李伊園(中)與社區工作人員商量走訪事宜。 王昊魁攝

在融水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點之一——苗家小鎮社區,見到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苗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李伊園時,她正拿着一份名單,跟社區工作人員商量,對殘疾人進行上門走訪。“通過走訪,一對一面談、溝通,篩選、排查,然後給他們提供輔助性就業培訓後簽約,幫助他們在家門口就業。”

李伊園創辦的彩雲苗藝已成為助力當地貧困婦女脫貧的“金繡球”居家靈活就業示範基地。同時,李伊園也是融水縣巾帼扶貧車間負責人。就在前幾天,李伊園在扶貧車間為殘疾人舉辦了輔助性就業培訓。“在這兒學了幾次,有平繡、輪廓繡、打籽繡、鎖繡,增強了自信心。”參加培訓的殘疾人武玉(化名)說。

融水縣婦聯主席姚麗翠介紹,近年來,融水縣不斷加大民族工藝傳承培訓力度,大力發展“指尖經濟”,同時借助粵桂協作支持,助力當地婦女“抱着娃、養着家、能緻富”。據統計,僅李伊園以基地和扶貧車間為依托,就累計培訓貧困婦女近3000人,幫助貧困戶增收60餘萬元。如今,李伊園帶着160多名繡娘一起學習和制作苗繡,繡娘每月收入有1500元至3000元。

融水縣香粉鄉古都村大盤屯貧困戶賈會連,就是一名繡娘。僅苗繡一項,賈會連每年可增加收入近1.8萬元,現在一家人已經脫貧;紅水鄉振民村英培屯村民韋梅論,接受多次培訓後,她還到外地傳授苗繡技藝。幾年前,韋梅論在縣城開了一家手工剪花苗衣店,每年收入兩萬元。2019年4月,她被評為柳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苗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

易地搬遷過來的苗家小鎮社區居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老家在白雲鄉幫陽村烏界屯的楊枚作,搬遷到社區後,就在巾帼扶貧車間上班。“這裡做工方便,工資也有保障,好得很。”她說。

脫貧攻堅在行動(行走脫貧攻堅52縣)2

苗家小鎮社區的老年人正在玩撲克。 王昊魁攝

楊枚作所在的苗家小鎮社區屬城南片區安置點,位于4A級旅遊景區老子山和老君洞景區範圍内,安置1605戶6659人。

據融水縣發改局局長唐蘭珍介紹,苗家小鎮社區依托産業和地理優勢,配套建設民族旅遊商貿特色街區、苗家小鎮小學、幼兒園、衛生所、公交站等,建設有“微市場”、扶貧車間,與周邊醫院、學校有效銜接,就業、就學、就醫、交通便利等優勢明顯,确保搬遷群衆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緻富。目前,融水全縣12個安置點住房已全面建成,3348戶13695人實現搬遷入住。

脫貧攻堅在行動(行走脫貧攻堅52縣)3

苗家小鎮社區活動中心圖書區一角。 王昊魁攝

脫貧攻堅在行動(行走脫貧攻堅52縣)4

苗家小鎮小學,學生們正在指導老師帶領下學習苗繡技藝。 王昊魁攝

韋鮮豔在苗家小鎮社區的新家寬敞明亮、幹淨整潔。“沒想到還能住上這麼漂亮的房子。”韋鮮豔一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脫貧。“之前在老家就業機會少,靠愛人一個人掙錢,接送孩子上學至少要半小時。”兩年前,韋鮮豔一家從良寨鄉安全村搬到這裡,在社區附近的電子廠上班,跟愛人每月有近6000元的收入,“學校就在家門口,上學5分鐘就到了”。

受益于好政策,融水鎮吉曼村整甫屯的梁嬌,2017年就來到村子附近的融水縣錦秀苗山刺繡有限公司就業扶貧車間工作,“活兒不累,每月工資近3000元”。據公司負責人梁瑞輝介紹,扶貧車間已吸納6名貧困戶就業,累計助力貧困戶增收45萬元。

下足“繡花”功夫,堅持不懈抓好脫貧攻堅政策、責任、工作落實,融水縣堅決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抓緊抓準抓到位,全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

——加大産業扶貧力度。全縣貧困村實現産業示範園區、産業項目基地全覆蓋。全縣各類經營合作組織達696家,引導2.7萬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産業,特色産業覆蓋率達98.2%。

——創新旅遊扶貧。圍繞“以一個龍頭景區,帶動一片鄉村旅遊,帶富一方百姓”的發展思路,創新“旅遊 ”模式,全力打造旅遊扶貧示範點,引導貧困群衆走“以旅富民”的新路子。打造龍女溝、老君洞、雙龍溝等核心景區,鄉村旅遊蓬勃發展。2019年接待國内外遊客886萬人次,同比增長29.11%;旅遊消費104.59億元,同比增長32.96%。

——發展消費扶貧。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帶動貧困群衆通過發展特色種養、觀光休閑農業、電商微商實現脫貧。全縣共有村級電商公共服務站168個,占行政村的85%。通過“産業 扶貧 電商”模式銷售的企業有70家,實現網上銷售收入8500萬元,涉及貧困戶1300多戶。

——加強就業扶貧。發揮本地竹木加工和特色農産品加工業優勢,解決就近就業3萬人以上。重點面向未脫貧戶、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開發各類基層公益性崗位7122人。認定扶貧車間46家,共吸納農村勞動力281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107人。2019年全縣農村人口轉移就業12.2萬人,就業對脫貧貢獻率達70%以上。

——不斷加強兜底保障,着力鞏固脫貧成果。加快推進綜合保障扶貧提升行動,确保農村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全縣納入低保建檔立卡貧困戶6314戶22121人,占全縣低保戶的73.91%;養老保險參保率、發放率均100%。持證殘疾人14760人,享受“兩補”政策11143人,實現“應享盡享”。同時,全面加強對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人口進行動态監測,完善防貧機制,防止出現返貧和新緻貧。全縣認定監測戶和邊緣戶785戶3042人,預計9月底将全面消除。(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昊魁、周仕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