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樣裱畫才更好看

怎樣裱畫才更好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7 14:12:25

怎樣裱畫才更好看(三分畫七分裱裝裱畫的藝術)1

中國傳統行業。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裝裱品式分立軸、中堂、對聯、橫披、條屏、鏡片、扇面、手卷、冊頁等。其基本步驟包括托底、修補、大托、晾幹;需經調漿、托背、上牆、加條、裱绫、上軸、加簽等數十道工序。

唐太宗重視裱畫,将王羲之書法和曆代名畫指定王行直裝裱,褚遂良、王知敬監領其事。宋微宗設立畫院,裝裱家為文思院六種待诏之一,中國書畫裝裱技藝自此傳人民間。明清裝裱技藝成為專門行業。

怎樣裱畫才更好看(三分畫七分裱裝裱畫的藝術)2

裝裱是中國書畫的一種裝潢藝術。中國裱畫又分為京裱,漢裱和蘇裱三大派系.專業裝裱代表的品牌有百年老字号 榮寶齋 、近代西安代表突出的靈遁者周易文化傳播公司等都是傑出的裝裱公司,除了許多令世人驚歎的代表作,靈遁者周易文化公司按照多年形成并逐漸完善的操作程序裝裱字畫,絹用蘇絹,绫用杭绫,對于每一個操作過程,都要嚴格質量,絲毫不能馬虎。

比如說托"畫心",必須先細心觀察畫的簡繁、墨色的濃淡,以及紙張(或絹)的特點,考慮其吃水縮水性能,然後再動手托裱。這樣在托裱時就可以避免損傷原畫的墨迹,使畫面保持最佳水墨效果,同時尊重客戶的要求、喜好。如用紙、錦緞或绫子的顔色,根據客戶的喜愛來選擇,裱後作品平整挺括成為一件令人陶醉的藝術品,使作品的意境發揮得淋漓盡緻蔣敬生有詩贊之:“藝心藝手須雙全,似護天香人玉欄;敢撿殘山。

  裱畫

  取剩水.補懸便可起雲煙。”

  常言道:三分畫,七分裱。

  聽起來,此話似乎說過了頭。但從實際情況看來,也頗有它一定的道理。中國畫,特别是潑墨寫意畫,畫作好後在沒裝裱前是沒法欣賞的,看上去黑糊糊的墨塊,實在不覺得美。所以,就需要有裱畫這一行業來讓名畫煥發光彩。

  裝裱書畫,是我國具有民族傳統的一門特殊藝術。書畫必須經過精心裝裱才便于欣賞、收藏、流傳,因而,對一幅字畫,裝裱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效果。

  一幅書畫不管畫得有多麼好,如果裝裱時色彩不協調,這等于将這幅畫置于"死地"。清人陸時化曾痛心疾首地指出:"書畫不遇名手裝池,雖破爛不堪,甯包好藏之匣中,不可急而付拙工。性急而付拙工,是滅其迹也。"一幅書畫裝裱不好其嚴重後果可見一斑。

  從有文字記載看,我國裱畫藝術至少有一千五百年的曆史。宋代,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其後,由于我國書畫藝術的發展,以及藝術家、收藏家對于藝術珍品的酷愛與索求,加之能工巧匠對技藝的鑽研交流,使我國的書畫裝裱藝術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在江南,曆代書畫家、收藏家都很看重蘇州的裝裱,如宋代書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就經常和裝裱師傅們一起研究裝裱設計問題,發明了古絹、古紙沖洗補全等技法,因創始于宣和年間,故謂之 "宣和裱",一直流傳至今。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美麗的名畫需要有華麗的外衣來裝飾,來保護,而裱畫師正是專為名畫制作嫁衣的人,一幅古畫,縱使受損程度相當嚴重,在裱畫師手裡,也可以起死回生,這不能不令人佩服裱畫師的高超技藝,就像我們采訪過的裱畫師靈遁者說的,一個好的裱畫師,不僅能把畫裱好,還能令失色的畫作更煥發光彩,所以,裱畫是一門考工夫的藝術,并不像補鞋補衣服那麼簡單,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傳統的行業。

  一幅完整的國畫,需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于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裝裱的。因為中國畫大多畫在易破碎的宣紙上或絹類物品上的。裝裱也叫“裝磺、“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之後也要裝進精美的畫框,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美感。

  2曆史

  裝裱是一個古老的行業。1973年湖南戰國楚墓出土的《人物禦龍帛畫》,以及其後在長沙馬王堆一号漢墓出土的帛畫上,都在“丁字形帛畫的頂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絲帶,中部和下部的兩個下角,綴有青色細麻線織成的筒狀縧帶”。這些具體特征,展示了書畫裝裱的古老起源。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

  最早記載裝裱史料的是唐代張彥遠著的《曆代名畫記》.其中提及:“晉代已前,裝背不佳,宋時範嘩始能裝背。”《後漢書》的作者.南宋史學家範嘩,是我國裝裱史上的早期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書法和曆代名畫,指定王行直裝裱,褚遂良、王知敬監領其事,可見唐代對裱畫的重視。

  其時,日本國奈良朝仲臣來我國學習裝裱技術,唐太宗親命典儀張彥遠面授技藝,從此,我國的裝裱技藝流傳日本,且在異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五代時.裝裱技藝進一步發展。到了北宋,宋微宗設立畫院,裝裱家列人官職,成為文思院六種待诏之一。在皇家的倡導下,書畫家、裝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礎上,終于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裱” 的格式。這也标志着我國書畫裝裱技藝開始傳人民間。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間,裝裱技藝成為專門行業.在蘇州、揚州、北京、上海、湖南、湖北、開封等地先後出現了許多馳名中外的書畫裝裱店鋪。

  3裱品式

  可分為立軸、中堂、對聯、橫披、條屏、通景屏、鏡片、扇面、手卷、冊貝種種,工藝十分繁雜。裱一幅字畫,從調漿、托背、上牆、加條、裱绫、上軸、加簽,要經數十道工序。此外.揭裱、挖補等技術.更非常人可為。

  因此,學習裝裱很難。學徒三年零一季才算出師。有清代《竹枝詞》贊日:古今書畫名人筆,皆為國粹須珍惜。裱畫司務手段精.裱出屏聯手卷與冊頁。人說三分書畫七分裱,京裱蘇裱分外光;裱出多少大名家,蒙得世人濫燒香。

  4裱畫名人

  裱褙行中,能人輩出早年間的秦長年、徐名揚、張子元、戴彙昌、都是名功公卿的專家。就是近代繪畫大師齊白石、傅抱石,文玩鑒賞專家韓少慈、李孟東,也都是裱畫鋪裡學徒出身。近日讀有關上海聞人黃金榮在公私合營期間寫的自傳,方知他從十七歲起,曾在老城隍廟的一個裱褙鋪甲,規規矩矩地學徒數年.也裱得一手好活。後來覺得屈才,幹這行沒有多大出息,才一下子鑽進了巡捕局. 幹起“大事業”來了。難怪有人說他在鑒賞書法方面的眼力.比虞洽卿、張嘯林等要高得多。啄來,此公乃是裱褙門裡出身的内行。

  裝裱還可以分為原裱和重新裝裱,原裱就是把新畫好的畫按裝裱的程序進行裝裱。重新裝裱就是對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下善,發生空殼脫落、受潮發黴、糟朽斷裂、蟲蛀鼠咬的傳世書畫及出土書畫進行裝裱。經過裝裱的書畫,牢固、美觀,便于收藏和布置觀賞。而重新裝裱的古畫,也會延長它的生命力。古人說:“古迹重裱,如病延醫……醫善則随手而起,醫不善則随手而斃。”

90視角現征集優秀傳統文化素材,歡迎私信溝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