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我國目前運行核電站都在海邊,從東北到海南,從紅沿河核電、山東核電、江蘇核電、秦山核電、福清核電、甯德核電、大亞灣核電到防城港核電和海南核電,從壓水堆、重水堆到快堆和高溫氣冷堆,從美國、俄羅斯和法國技術到國産華龍,都不約而同依海而建。
那你知道為什麼核電要依海而建嗎?
先科普一下~~上上個世紀~~~
1859年,有一個叫朗肯的英國人提出了用于能量轉換的朗肯循環,從而一步步推動了能源革命。在核電廠,就是将原子核裂變的核能變成了高溫蒸汽的動能,推動汽輪機快速旋轉,最後變成了電能。而這整個能量轉換過程要能持續不斷進行下去,就必須有一個熱源和一個冷源。
其實,如果把冷卻用的水源選作河水或者湖水,那核電完全可以建在内陸的。這樣,你就看到核電廠也會火電廠一樣,有一個高大威猛整天冒氣的冷卻塔。請看下圖~
但是,核電畢竟有其特殊性,雖然我國幅員遼闊,但是政府從經濟、安全、環境和社會四方面統籌兼顧,經過考察和多方論證,依然把核電站建在了海邊。
那麼,能發展内陸核電嗎?
明天再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