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管理學層級金字塔

管理學層級金字塔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9:21:32

管理學層級金字塔(管理的三層階梯)1

來源:阿裡鐵軍(alitiejun)

管理學層級金字塔(管理的三層階梯)2

企業的每一層管理者面臨的挑戰和工作場景都是不同的,應該具備的管理素養也不相同。 管理者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層級,我稱之為“管理的三層階梯”。

管理的三層階梯

01 初階-基層管理者

思辨的執行者

每位管理者入門時都會經曆這個階段,此時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從一個人單幹轉變為通過團隊拿結果。

角色定位:思辨的執行者

基層管理者指的是剛從一名專業人員轉型過來的管理人員,管理剛剛入門。基層管理者的主要職責是根據公司或者部門的目标,實施具體的執行工作。基層管理者扮演的是執行者的角色。

執行有兩個層次:

最基礎的執行是單一的執行,簡單照做;

更高層次的執行是思辨的執行。

什麼是思辨的執行?

執行中能因地制宜,舉一反三。

比如你是公司某個區域的城市經理,你在公司大的戰略和目标下,根據當地市場用戶的特點和競争對手的情況,舉一反三,思考适合自己區域的打法和策略,這就是思辨的執行。

基本素養:通過團隊拿結果,通過結果培養團隊

我們很多管理者都是這樣懵懵懂懂走上管理道路的: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管理,因為工作業績比較好,突然公司就把你提拔成管理者了。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轉變角色和定位。

你一定要充分明白從一個員工到一個管理者最本質的改變,是從自己親力親為變為帶領團隊拿結果。

因此,學會“通過團隊拿結果,通過結果培養團隊”是基層管理者最重要的管理素養。

能被提拔為管理者的,原來多半都是自己領域的業務高手。

比如一個銷售冠軍,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拿下了多少“難啃”的客戶,業績超越了其他所有人成為第一,沒有談不下來的單子和完成不了的目标,此時你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成功。

但當你成為管理者後,如果你還是這樣做,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我看到很多業務高手轉型成為管理者之後,還是以一個業務人員的心态做事,覺得團隊其他人的業務能力都不如他,看到團隊談不下來客戶就自己上去談,最後團隊業績的80%都是他一個人做的,自己累得不行,其他人還沒有成長,自己也沒有成就感。

甚至,很多企業老闆也是這樣,成了公司最大的銷售員,貢獻了最多的業績,而團隊卻沒有成長。

這是基層管理者常見的典型問題,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沒有做管理者該做的事情,而是一個人在單幹,這樣的團隊是極度不健康的。

因此,一旦我們坐上管理者的位置,就一定要專注于管理者該做的事情,每天思考的應該是如何調整團隊的狀态、如何管控業務流程、如何追蹤過程指标、如何輔導團隊員工等。

就算眼下團隊還比較稚嫩,很多關鍵的時候還是需要你沖上去,但你永遠不能忘記,這麼做是為了培養團隊,而不是為了證明你比他們更牛。

另外,還要學會通過結果培養員工,一個總是打敗仗的團隊是培養不出什麼優秀員工的,我們必須不斷地帶領團隊打勝仗,并且在幫助團隊拿到結果的過程中培養員工,提升員工的能力。

培養團隊最好的方式,就是從一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

常見誤區:一葉障目

基層管理者大多是一個小團隊的管理者,管理的業務類型也比較單一,往往隻關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管好自己這一攤子業務就好了,缺少更廣的視野,我稱之為“一葉障目”。

這在基層管理者中是特别常見的情況,也是他們再向上發展的最大瓶頸。而一旦突破這個瓶頸,就會進入中高管理層。

02 中階-中高層管理者

體系的設計者

中階強調的是體系化。當我們逐漸成長為某一個事業部或者某一條業務線的負責人時,我們就進入了管理的下一階梯,此時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管理體系,系統地解決問題。

角色定位:體系的設計者

中高層管理者,指的是獨立負責某一個事業部或某一條業務線的管理者,他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上要承接公司戰略,做戰略的落地拆解,下要一竿子插到底,建立流程體系,保障目标的實現。

進入中高層後,管理職能開始多元化,管理者不再隻負責一塊單一的業務;管理半徑也在擴大,比如從一個城市到省,再到大區,這時候就需要管理者完成從單一業務思維到複雜系統思維、從關注局部到關注整體的轉變,成為複合型的管理人才。

比如你以前是一個區域經理,隻負責一塊銷售業務,隻要熟悉自己區域的銷售業務就可以做得很好;

現在你晉升為銷售副總,管理全國多個區域,就要進行跨區域管理,而每個區域情況不同,沒有管理體系是不行的。

同時,除了銷售業務,你可能還要管業務支持中台,要和産品、運營、技術等其他部門進行協同,工作的複雜程度也大大增加。

因此,中高層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體系的設計者,對于共性的問題需要通過建立管理體系和流程去解決,而不能點對點地解決,這是中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最大的區别所在。

關于管理體系,我們在第5章詳細探讨過業務營運體系和組織保障體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回去看看。

中高層管理者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思維單一。

也就是說,銷售部門管理者隻知道銷售,品牌部門管理者隻知道品牌,産品部門管理者隻知道産品,不能打通。

因此,進入中高層後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建立複雜系統思維,建立部門的各種系統。

比如說我是銷售部門的負責人,就要建立整個銷售部門的管理體系,包括整個跨區域的業務管理體系、業務過程的追蹤體系、業務中台的支持體系、業務團隊的考評體系等。

基本素養一:流動的人心,不變的人性

我為什麼選這句話作為中高層管理者最重要的管理素養來解讀,因為中高層管理者的核心職責是建立管理體系,設計管理制度,而這句話是制定所有管理制度的出發點。

什麼是流動的人心?

每個人都會變,你不要失望。每個人随着年齡的增長、閱曆的豐富、職場經曆的挫折增多、晉升級别越來越高、眼界越來越開闊,心裡的想法都會發生改變,這就叫流動的人心。

什麼是不變的人性?

我經常講人性就是硬币的兩面,正面在陽光下,反面在陰暗中,所有人都有這兩面,而且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這是永恒不變的。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你就會知道所有制度的出發點,都是要想辦法弘揚人性的閃光點,通過制度激發人性積極向善的一面,同時克制和規避人性的弱點。

因此,如果你設計出了一項激勵制度,所有人都說好或者所有人都覺得不好,那麼這項制度一定是有問題的。好的制度一定是扶正祛邪的,讓表現好的員工覺得有動力,表現差的員工覺得有壓力。

激勵分正向激勵和負向激勵,設計激勵制度一定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如何通過正向激勵激發人性的閃光點,樹立榜樣。比如阿裡巴巴B2B的小蜜蜂獎,獎勵的是拜訪量最高的銷售人員,鼓勵的是勤奮敬業;淘寶的賽馬機制鼓勵的是開放創新;等等。

第二,負向激勵往往是逆人性的,所以負向激勵要設計得更有趣,既能起到激勵的效果,又容易讓員工接受。

舉個例子,我們公司業務團隊做業績PK活動的時候曾經設計過一個非常有趣的規則,即這個月輸了的團隊要在下個月把微信頭像換成小蝸牛圖,意思是動作很慢,落後了,等下個月赢了才能再換回來。

輸了的團隊原來的頭像也都是非常高大上的職業照,突然換成卡通的小蝸牛圖,朋友們都會來問怎麼換頭像了,他們隻能不好意思地說業績PK輸了。

那段時間每個團隊開會時第一件事都是在說下個月堅決不做小蝸牛,一定要把頭像換回來,團隊狀态一下子就燃起來了。看似簡單的一個小設計,但有趣、有效,符合人性。

中高層管理者要懂人性,善于建立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通過體系、流程和制度來解決共性問題,而不能再點對點地解決問題,這是和基層管理者最大的不同之處。

基本素養二: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指的是中高層管理者用人的格局。

什麼叫“疑人要用”?

你要理解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短闆,不能說因為有短闆,你就不用了。

比如,公司需要晉升一個人,這個人能力很強,但是有瑕疵,隻要不是緻命的原則問題,我還是會用他,但要縮小範圍使用,通過制度保障他不犯方向性錯誤,通過輔導改進他的不足之處。

用人,都是從“疑”開始的,這個“疑”不是懷疑,而是對人才選拔慎重的态度,這是對公司負責,也是對員工負責。

什麼叫“用人要疑”?

它指的是在用人的過程中你不能放手不管,要手把手地扶他坐穩。

比如,很多公司的高管都是空降的,我們公司也招過一個“空降兵”。他在業内非常牛,很有經驗,但是最初加入我們公司時,我還是會擔心他能不能順利地落地,會扶植他。

每個行業都是不同的,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圈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業務模式,所以空降高管再牛,管理者都需要陪伴他一段時間,确保他能融入團隊文化,确保他的業務方向不跑偏,幫助他度過剛進入公司後的迷茫期,在新公司裡順利地存活下來。

這就是用人要疑的道理。

這個“疑”也不是懷疑的意思,就像前面講到的我剛做管理者時的經曆,當時我的老闆倪亮每天早晚檢查我的工作重點,這并不是他懷疑我,而是輔導我,他要保證一個新任管理者不能“折掉”。

很多老闆不明白這個道理,用人的方法非常幹脆,要麼是有瑕疵的幹脆就不用,結果錯過了很多人才;要麼是選拔了人才就放手不管,任由其發揮,這也是為什麼空降高管和新任管理者“死亡率”都非常高的原因。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體現的是中高層管理者用人的格局,能用有瑕疵的人,才能駕馭更大的團隊。

正如馬雲所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是一種無奈,“疑人要用,用人要疑”才是境界。

03 高階-決策層管理者

企業頂層架構的設計者

如果我們能突破中階,成長為企業的決策層,這時候我們的責任會更加重大,此時要設計公司的商業模式、組織架構和資本規劃,引領公司的發展。

在初階和中階的時候,就算做得不好,影響也有限,但在高階時一個決策失誤很有可能就讓公司遭遇巨大的系統性風險。

角色定位:頂層架構的設計者

決策層管理者是指老闆和直接向老闆彙報的第一層管理者。

作為企業的高階管理者,決策層管理者必須做的一項工作是企業的頂層架構設計,即商業設計(戰略和商業模式)、組織設計(組織架構、人才梯隊、管理機制)和資本設計(資本規劃、财務風控)。

因此決策層管理者不僅要懂商業,還要懂組織和資本。

基層管理者見樹木,能看到自己負責的業務;

中高層管理者見森林,能看到整體;

而決策層管理者要見世界,有外部視角,能看到商業的本質、市場的趨勢,甚至全球的變化。

基本素養:具有戰略眼光

什麼是具有戰略眼光?

這裡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是會看,“知未明,觀未見”,即知道别人還沒明白的,看到别人還沒看到的。

眼光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看機會,另一方面是看風險。

要看到别人看不見的機會,同樣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風險,機會和風險都要能看到,這是決策層管理者最重要的管理素養。絕大部分的老闆都特别擅長看機會,但是常常看不到風險。

決策層是一家企業的火車頭,在這個位置上的管理者,要經常擡頭看路,不能隻是低頭趕路。如果沒有戰略眼光,光有執行力,是很可怕的,很容易把整個公司帶到錯誤的軌道上,以緻全軍覆沒。

第二層是不但會看,還會營銷,自己看到了,還要讓大家對機會興奮起來,對風險重視起來。

比如說,阿裡巴巴對于集團層面M7以上的領導者,第一條要求就是要有整體方向上的遠見與判斷力。

“面對未知的領域,有勇氣和智慧為公司的發展方向設定一個明确而具體的定義,以及一個清晰而具有指導意義的路線圖,并能提出超越數字的願景和使命,喚起整個組織的激情。”

我歸納的未來成功決策者的畫像應該是這樣的:

擁有強烈的成功欲望;

擁有說幹就幹的特質;

非常善于死磕和堅持;

追求務實和解決問題;

願意延遲滿足;

深度學習的機器。

常見誤區:四大斷裂

個人夢想與組織使命的斷裂:隻關注公司想要什麼,而忽視個人發展的需求,個人和組織之間缺少聯結。

事與人的斷裂:隻關注業務,而忽視組織層面的建設。

局部與整體的斷裂:部門子戰略和集團戰略無法對齊。

現在與未來的斷裂:隻關注短期目标,而忽視長期發展。

每一層管理者的挑戰和要求都不相同:

初階見樹木,管好自己這攤業務就可以;

中階見森林,不僅要管好自己這攤,還要和平行部門協同,要有全局視角,要系統思考;

高階見世界,不僅有内部視角,還要有外部視角,洞察商業本質,預測行業發展,不僅要實現内部協同,還要實現外部生态跨界協同。

這三層是管理者成長的必經之路,每一位管理者的成長與發展,都逃不開這個路徑。

綜上所述,做好管理其實既難也不難,“難”在于有這麼多的事情要做,“不難”在于隻要你掌握了管理的本質,具有管理的思維、素養和習慣,持之以恒地堅持做下去,一定會有結果。

(本文摘編自《組織的力量》,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組織的力量:增長的隐性曲線

作者張麗俊

本書所述觀點、方法工具以及案例均來自真實的企業管理場景,适合企業的級管理者用于提升管理認知,提高管理效能。如果你對管理的本質充滿好奇,對管理的實踐渴望精進,那麼你将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将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确認版權并按國家标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