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特别的愛可否給特别的我

特别的愛可否給特别的我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0 19:11:02

歌詞裡說,特别的愛,給特别的你。而今天,這一位跑者,這一對跑者,這一群跑者……他們把特别的愛,給特别的上馬。

今晨7時,2022上海馬拉松準時鳴槍起跑,18000名跑者帶着激動的心情奔向終點。在經曆了2021年的暫别之後,今年26歲的上馬如約而至,上海也因為上馬而更顯活力,因為上馬而凝心聚力。

特别的愛可否給特别的我(特别的愛給特别的上馬)1

圖說:上海馬拉松鳴槍起跑 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

一個人的上馬:他要跑100個馬拉松

衆所周知,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長跑運動,對人的身心有着極強的挑戰和考驗,因此很多人望而卻步,而那些跑馬者也成為勇敢者的代名詞。但熟悉馬拉松的人都知道,這項運動從來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不少高齡跑者同樣愛它、征服着它,童元文就是其中一位——今年78歲的他,已經跑了90多個馬拉松,他的目标是跑滿100個。

其實童元文是退休後才開始跑步的,2003年來到上海的女兒家,為了鍛煉身體才開始在世紀公園跑步。“一開始我隻是自己跑,每次就跑5公裡左右。後來認識了一些跑友,在大家的引薦下開始參加比賽。”童元文說,2008年的上海半馬是他的賽道首秀,“當時我已經64歲,家裡人擔心,所以隻跑了半程馬拉松。原計劃跑進2小時,到終點時一看計時器,成績是1小時45分。”

特别的愛可否給特别的我(特别的愛給特别的上馬)2

圖說:上馬參賽者中不乏白發跑者 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

上海半馬的首秀讓童元文信心倍增,2009年他再次踏上上馬賽道,這次是直接報了全程,也是他人生中第一場全馬。最終三個月的備戰換來3小時55分01秒的好成績。“此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第二年跑了大連、北京和上海,第三年跑了廈門、拉薩、黃果樹、杭州,反正一年比一年多。2013年開始出國跑,柏林、雅典、以色列、波士頓……真是有點走火入魔似的。”如今在童元文的手機相冊裡,幾乎都是獎牌照片、成績證書和他在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的留影。他也感慨說,跑步給自己帶來了健康,也帶來了快樂,讓自己變得更年輕了。

跑了90多個馬拉松,童元文的全馬最好成績是3小時35分,用圈内術語來說,他絕對算是一位“嚴肅跑者”了。不過童元文說,他的夢想是挑戰100個馬拉松,這次跑上馬不苛求成績,安全健康完賽最重要:“今年上馬能夠如期舉辦挺不容易的,好好享受運動的快樂吧!”

其實,像童元文這樣上了年紀的跑者,在每一年的上馬賽道上都能看到,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僅見證了上馬的成長,更身體力行地诠釋着永不放棄的上馬内涵——隻要堅持不懈,每一個跑完全程的人都是赢家。

兩個人的上馬:跑道上的“520”

對于上馬,跑者鄒春梅有一種特别的感情——她的首個全馬,就是2020年的上馬,那一年也正好是她和丈夫陳雲結婚20周年,于是兩人在上馬賽道上來了一次浪漫的“奔跑520”,“我們是用520的配速跑完全程的,也是用這種方式作為相伴20載的一種紀念,挺有意義的。”

鄒春梅透露,如今隻有150多斤的丈夫陳雲,七八年前是個200斤的大胖子。為了他的身體健康,也為了自己的家庭,她就督促他跑步減肥。跑着跑着,陳雲愛上了跑步,體重也減下來了,跑過的馬拉松也多了,5年裡跑了30多個馬拉松。一開始,鄒春梅并沒有陪着丈夫一起跑,比起跑步她以前更喜歡到健身房撸鐵,直到2020年初才開始認真跑起來。“有時候我陪他去外地參賽,就想着什麼時候能夠兩人一起跑在賽道上,而不是隻作為一個旁觀者。”鄒春梅說,在第一次一起參賽的上馬跑道上,兩人也體會到生活中的那種相濡以沫的感覺,“作為一個首次跑馬拉松的‘菜鳥’,我其實是有點緊張的,但好在有老公一直陪在身旁。他成績好,本來是第一槍起跑,而我是第二槍,他就犧牲時間在前面等我,最後我們以520的配速完成比賽。”而說起和妻子一起跑馬拉松的意義,陳雲的回答言簡意赅:“就是相互陪伴嘛!”

特别的愛可否給特别的我(特别的愛給特别的上馬)3

圖說:鄒春梅、陳雲夫婦 受訪者供圖

上馬就像一把鎖,鎖住了夫妻倆20年的感情。在上馬順利完成自己的第一個全馬後,鄒春梅開始規劃起未來的“二人馬拉松”,“以前是他一個人到處去跑,現在我也能陪他了,以後兩個人就可以到全國各地一起跑步,一起旅遊。”可讓她沒想到的是,因為疫情影響,那次上馬之後至今兩人隻跑了一個無錫馬拉松,今年的上馬是她的第三個全馬,“一開始,還是有些忐忑的,不知道上馬會不會被取消。等賽事最終确定了,才真正放下心來。”

如今鄒春梅也是一位忠實的跑步愛好者了,她平均每周跑步5次,三年來跑下來,在今年上馬舉行前跑量正好達到一萬公裡。今年的上馬,夫婦倆一同從B區出發,兩人沒想着要創造最好成績,隻要攜手安全完賽就好。鄒春梅說:“我老公原來的目标是在50歲之前跑滿100個馬拉松,本來2020年之前已經完成了30多個,後來受疫情影響,這三年都沒有幾個馬拉松比賽。如今上馬如約回歸,相信未來也會越來越好,我們兩個人将會繼續一起跑,跑遍全國,甚至跑遍世界。”

一群人的上馬:你是我的眼

沒有光明,依然奔跑,你就是我的眼,讓我看到光明和希望……這次上馬,有一群包括馬神鷹在内的特殊參賽者,他們就是來自“黑暗跑團”的腦癱、視障和聽障跑者,這些人在陪跑員的幫助下,成功踏上了上馬賽道。

特别的愛可否給特别的我(特别的愛給特别的上馬)4

圖說:黑暗跑團

32年前,馬神鷹的母親身懷三胞胎出現早産,她和弟弟妹妹一出生即被放進暖箱,過度吸氧導緻三人全部失明。32年後,馬神鷹成為某高科技公司工作人員之一,而她的另一個身份,則是“黑暗跑團”的一員。每周一次,在陪跑員的帶領下,她和其他團員一起奔跑在徐彙濱江,聽風穿過身體的聲音。作為一位“滬漂”,馬神鷹來到上海立業、成家,如今女兒已經6歲。今天,上馬舉辦日,也是馬神鷹的生日,她站上了上馬賽道,這也是她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黑暗跑團創始人蔡史印說,馬神鷹将在三位陪跑員的幫助下,勇敢地挑戰個人首個馬拉松。“其實在2021年,我就想挑戰一下全馬,但因為疫情上馬沒有舉行,于是在我生日那一天,我和陪跑員一起跑了一個全馬,目标是五個半小時,後來跑了五小時二十分,我也算是跑過全馬的人了。”馬神鷹說。

特别的愛可否給特别的我(特别的愛給特别的上馬)5

圖說:馬神鷹(左二)

“這個跑團是針對視障等人士的公益陪跑項目,鼓勵并幫助他們走出家門,參與跑步等運動。我們通過建立陪跑者與視障跑者溝通的渠道,改變社會對視障群體的偏見和歧視,促進跑道無障礙,人心無障礙。”蔡史印介紹說,黑暗跑團成立于2016年,初始團員均為盲人,此後逐漸有聽障人士、腦性癱瘓和孤獨症患者加入,“對于跑團成員來說,參加馬拉松首先是幫助他們平等融入主流社會的機會,特别對視障跑者,他們中很多人之前從來不出門,從來不運動,自從跟着我們從徒步到跑步再到參加馬拉松,完全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甚至人生。”她說,黑暗跑團從2016年開始參加上馬,今年已經是第六次,而這次将有1名腦癱跑者、9名視障跑者、16名聽障跑者和60多位陪跑員參加,其中腦癱跑友和7名視障跑友都是首馬,“其實每年的上馬,都是我們跑團最大的節日,全國各地的跑友和陪跑員志願者們聚在一起,不參加上馬的跑團成員和親屬們在終點等候,大家一起分享戰勝自己的喜悅。”

除了馬神鷹,63歲的老穆曾是一名癌症患者,也是一位視障人士,他已經跟着黑暗跑團完成了十公裡、半馬,這次也在陪跑員的幫助下沖擊上馬全馬。他說:“陪跑員就是我們的眼睛,也是最信任的保護神,我們一起跑向光明。”(新民晚報記者 李元春)

記者手記|活力回歸

今年上馬的參賽者何翌說,自己是個幸運兒,因為今年上海兩大最重要的賽事他都參加了,“水裡有上艇,路上有上馬,能參加這兩大賽事的人,還不算幸運嗎?”

何翌曾是一位專業賽艇運動員,曾經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第七名。退役後他來到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當老師,并率領學校的賽艇隊參加了今年十月底的上海賽艇公開賽。而這次的上馬,也将成為何翌的首個全馬,他覺得上馬能在疫情影響下正常舉辦,是一件很有擔當的事情,也說明上海這座城市的活力已經回來了,“其實普通老百姓也确實需要有這樣一個品牌賽事的激勵,能讓我們對未來抱有信心,因為畢竟疫情總會過去,正常的生活總會回歸。”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改變了世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習慣,也給舉辦上馬這樣大型體育賽事帶來巨大挑戰。但是民衆對運動的熱愛、對夢想的追逐不會停息,大家希望看到城市街頭奔跑的身影,因為那不僅僅是一個個具體鮮活的個體,也是一團團可以照亮其他人的火炬。最終,2020年,上馬成功舉辦,成為當年全球唯一保留大衆名額的白金标賽事;今年,上馬成功回歸,也讓世界再次見證了上海這座城市的軟實力。

衆所周知,馬拉松運動所蘊含的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獨特氣質,能夠潛移默化地重塑城市精神和文化氛圍,讓城市更具動感和活力。而在這個深秋,在上海,上馬閃耀重啟,并用韌性、治愈和活力來塑造城市的精神氣質,這是信心的傳遞,這是活力的共鳴,足以令人振奮。疫情要防住,但生活的河流仍需要奔流。上馬的成功舉辦,已經不隻是一場馬拉松的狂歡,它更像是一縷自信的光芒,灑在每個人心中。

疫情之下,城市在奔跑;城市之中,無數人同行。一個個“奔跑”的個體,最終會彙聚起一股磅礴的奮進力量,奔向明天。(李元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