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有一句台詞:
别人幫你,那是情分,不幫你,那是本分。
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會無條件對你好之外,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在現實的生活中,本分和情分經常會被混淆。常常有人會把别人的情分,當作應有的本分。
把别人對自己的照顧和關愛,當作理所當然的事,一旦對方沒有持續給予,失望、受傷、甚至憤怒的情緒,便會湧上心頭。
其實,這是缺乏心理邊界的一種表現。
《非誠勿擾》主持人孟非曾說:
有人請你幫忙,原指望你幫十分,結果你隻幫了七分,對方便覺得你不仗義,非但不感謝你,反而覺得你欠他三分。很多人間恩怨,皆出于此。
缺乏心理邊界的人,常常抱着“你幫我理所應當,不幫我就不仗義”的道德綁架式态度,以至于關系最終破裂。
很多時候,别人對你的幫助,隻是源于一份情誼,一份善良,而并非義務。所以,幫你是情分,請心存感激;不幫是本分,請心懷理解。
再好的關系,也會止步于理所當然。同樣,關系再好,幫扶也要有度,防止“升米恩,鬥米仇”。
正如《處世懸鏡》裡所說:恩不可過,過/施則不繼,不繼則怨生。
人心是無解的,就算你拿出所有,也未必能夠填滿别人的欲望清單。一旦你無法滿足對方的期待,則怨恨生。
知乎上,網友謝娅(化名)發帖問道:
婆婆得了絕症,鳳凰男老公因為我父母沒有盡力幫助,與我冷戰半年多,至今沒有好轉的迹象,這樣的婚姻該不該繼續?
謝娅和老公徐源(化名)結婚10年,有一個9歲的孩子,兩人都有正式工作,收入穩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徐源是個真正的鳳凰男,他憑借一己之力,從艱難的環境中突圍而出,闖進大城市,紮根立足。
人是多面體,優缺點并存。徐源人品好,善良、正直、孝順,同時他也固執、偏激、高智商低情商。
徐源家境不好,家徒四壁,父母沒什麼文化,長期務農。
不過他性格堅韌,一切靠自己。讀大學的費用,都是靠自己借自己還,買房結婚也是如此,父母從頭到尾沒花過一分錢。
徐源還有一個優點,責任心強。
兒子在讀書方面,基本上被他一手包攬,謝娅幾乎不用操心。他非常注重教育,對兒子寄予很大期望,也身體力行地付出努力。
每天中午回家,徐源會輔導兒子作業,和兒子一起分析錯題;每天晚上,定時檢查兒子英語讀背。
每天晚飯後,還會帶着兒子出門散步談心,陪兒子運動,周末更是鐵打不動地帶兒子出去玩。
他與兒子關系特别好,溝通流暢,兒子很尊重他。
徐源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弟弟初中文化,屬于爛泥扶不上牆的那種,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弟弟的提攜。
妹妹也隻是普通大專,而且已經結婚,同樣也被他各種督促,去考各種證書。
至于父母,徐源更是無比孝順。
毫無疑問,徐源是好爸爸、好兒子、好兄長,但謝娅卻不覺得,他是一個好老公。
02.婆婆生病,婚姻均衡狀态被打破謝娅和他在消費觀念、生活理念方面,有很多差異,經過多年的磨合,兩人勉強做到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日子過得還算平靜安穩。
然而,去年四月份,婆婆被查出重症,打破謝娅婚姻生活原本均衡的狀态。
婆婆生病後,都是徐源在奔波忙碌。他帶婆婆去省城大醫院,找專家做檢查,制定治療方案。
最後,又回到所在的城市,進行化療和免疫聯合治療。
婆婆有農保,但她當初是按最低繳費額交的錢,真正能報銷的費用并不多。因此,幾個月下來,開銷不小。
徐源很快就把家裡積蓄花光了。
當初結婚時,房子首付是按比例出資的,徐源隻占三成,剩下是謝娅父母出的,婚後徐源負責還貸,謝娅負責生活開支。
徐源工資相對高一些,但他要孝敬父母,要幫扶弟妹,這些年來存下的錢并不多。
自從婆婆生病後,家裡的所有開支都是謝娅負責,包括房貸。
還好謝娅家境不錯,父母都在體制内工作,他們不僅幫謝娅帶大了孩子,還常常拿錢補貼給小家庭。
這一次婆婆生病,剛入院時,父母就拿了5萬給徐源。後來動手術,父母又掏了3萬塊。
可是,走投無路的徐源,又想讓謝娅回去找父母借錢。
此時的婆婆病情愈發嚴重,已經出現擴散。
父母咨詢過相關行業的朋友,知道婆婆這種情況,過度治療隻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時還會給病人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03.父母國慶旅遊計劃惹急鳳凰男可是,孝順的徐源認定“事父母,能竭其力”,隻要母親有一線生機,他都會竭盡全力去醫治。
謝娅知道他心裡難受,勸他不要太執拗,有些事情,注定是無法改變結果。
謝娅還告訴他,父母平時已經幫襯很多了,兒子參加籃球、遊泳訓練營的錢,是父母幫忙交的,今年的物業費也是父母墊的……
父母已經退休了,他們已經盡力了。
徐源聽後,臉色陰沉,沒有說話。
不久後,正值國慶節。
謝娅父母和幾位退休老友,很早就約好一起國慶7日遊。臨行前幾日,他們将國慶旅遊計劃,告知謝娅。
徐源得知後,頓時紅了眼眶。
心态失衡的他,指責謝娅父母無情無義,自己母親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他們不肯出手相助,甯願把錢花在毫無意義的旅遊上。
這半年多來,謝娅生活在壓抑的氛圍中,情緒也不穩定,再加上經濟上的沉重壓力,她很快被徐源的言語激怒。
謝娅覺得父母花自己的錢去旅遊,有什麼過錯?至于婆婆的醫療費,并不是父母該承擔的義務,他們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夫妻倆大吵一架。雪上加霜的是,婆婆在幾天後病逝。
04.要離便離,何必心不甘情不願處理完後事,徐源沉浸在悲傷上,對謝娅始終陰沉着臉。謝娅知道他有心結,便試着妥協,小心翼翼地開導他,但他卻愛理不理。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半年。
謝娅再也無法忍受,直接向徐源攤牌:要離便離,何必這樣心不甘情不願。
徐源根本不想離,他承擔不起後果,最重要的是,他擔心兒子受到影響。可是,他心中的怨恨,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
其實,謝娅也不是很想離,她給了徐源一周時間考慮,并直言:要過要離,随你的便。
看着徐源陰沉的臉,謝娅很迷茫,這樣的婚姻,該不該繼續下去?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邊界感淡薄,是很多情感成為傷人利器的原因。
徐源無疑就是一個缺乏心理邊界的人,在他的意識中,妻子嫁給他,就是他的人,妻子的父母,也應該圍着他轉。
在徐源的感受中,無論是妻子還是妻子父母,幫他不是情分,而是本分。
因此,當謝娅父母沒有繼續幫他,他心生怨恨。
你覺得謝娅的婚姻,應該繼續下去嗎?
--END--
圖片源于網絡,侵權必删。
感謝您的閱讀,長按點贊關注我,帶給你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