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三年,三國魏時的大才子曹植,從京都洛陽返回封地時,途徑洛水,在恍惚之間邂逅神女洛神,一段纏綿悱恻的愛情故事在曹植筆下緩緩展開,這幅作品,就是流芳百世的《洛神賦》。
自《洛神賦》現世以後,無數文人墨客贈與了它無盡的贊美,亦有無數書法家用精美的書法将其抄錄了一遍又一遍。
這主要是因為這篇《洛神賦》太過完美,其辭藻華麗,場面宏大,再加上曹植那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洛神精妙的刻畫,半真半假似的纏綿愛戀,讓無數才子為之傾倒。
後世的寫《洛神賦》的書法家裡,有一位寫得最為經典,此人就是趙孟頫。
趙孟頫是元朝初期的大才子,他善詩文、精書法、懂繪畫、通篆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通才”。
他這一生寫過多篇《洛神賦》,其中最為經典,最為精彩的,當屬大德四年,他47歲那年所寫的行書神作。
他的書法,先學自己老祖宗趙構的思陵體,後來在好友鮮于樞的引導下,更是在得到《淳化閣帖》之後,他開始向“二王”風格轉變。
就拿這篇行書《洛神賦》來說,行中兼楷的結體、點畫,深得二王遺意,其端正勻稱的結構、優美潇灑的字姿,包括圓潤靈秀的運筆,密中有疏的布局等等,都能看出有二王的影子。
但是,他又在此作中呈現出了自身的追求,例如比較豐腴的點畫,還有輕捷的連筆,飄逸中見内斂的運鋒,潇灑起伏的氣勢,都顯示出他博采衆長又彙于一身的特色。
但是,在曆史上趙孟頫的風評卻并不是很好,很多人都說“趙字無骨”,說白了,就是嫌趙孟頫沒有骨氣,捎帶着連他的字也給貶低了。
就如明末書法家傅山說的:“予極不喜趙子昂,薄其人遂惡其書,痛惡其書淺俗如無骨。”
但是此言未免有失偏頗,因為趙孟頫并非大奸大惡之輩,亦不是導緻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他隻是被連累的一個凄苦文人罷了,而且他在元朝為官之後,多次請辭,這并不能說他“無骨”。
到現如今,距離大德四年已經過去了720年,但是此卷行書《洛神賦》仍然是後世人無法企及的存在,讓人如癡如醉。
現今,我們将趙孟頫大德四年所書的行書《洛神賦》進行高清複制,盡量還原作品原貌,送與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谪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