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器是指不用傳統的充電電源線連接到需要充電的終端設備上的充電器,采用了最新的無線充電技術,通過使用線圈之間産生的磁場,神奇的傳輸電能,電感耦合技術将會成為連接充電基站和設備的橋梁。 當前的大部分充電器,例如iPad 和iPhone ,都通過金屬電線直接接觸的方式,給設備内置電池充電。無線充電技術的優勢在于便捷性和通用性。缺點就是效率低和隻能提供電能。而Apple 的Dock 連接器不僅僅提供電能,同時還能把音頻和視頻文件通過USB 接口同步到設備上。不過,無線充電技術還是會給 WiFi 和電池技術帶來進步的。對于不需要數據傳輸的設備來說,這一新技術将會大大減少用戶所需各種充電器的數量。另外,通過采用無線充電技術,公共移動設備充電站将會有可能成為現實。
電路原理無線充電器原理與結構
圖1 無線充電器原理與結構
無線充電系統主要采用電磁感應原理,通過線圈進行能量耦合實現能量的傳遞。如圖1所示,系統工作時輸入端将交流市電經全橋整流電路變換成直流電,或用24V直流電端直接為系統供電。經過H電源管理H模塊後輸出的直流電通過2M有源晶振逆變轉換成高頻交流電供給初級繞組。通過2個H電感H線圈耦合能量,次級線圈輸出的電流經接受轉換電路變化成直流電為電池充電。
電源管理模塊
圖2 供電電源電路
發射電路模塊
圖3 發射電路模塊
如圖3,主振電路采用2MHz有源晶振作為振蕩器。有源晶振輸出的方波,經過二階低通濾波器濾除高次諧波,得到穩定的正弦波輸出,經三極管13003及其外圍電路組成的丙類放大電路後輸出至線圈與電容組成的并聯諧振回路輻射出去.為接收部分提供能量。
接收電路模塊與充電電路
圖4 接收電路
測得與電容組成的并聯諧振回路的空芯耦合線圈的線徑為O.5mm,直徑為7cm,電感為47uH,載波頻率為2MHz。根據并聯諧振公式得匹配電容C約為140pF。因而.發射部分采用2MHz有源晶振産生與諧振頻率接近的能源載波頻率。
圖5 充電電路
無線充電器基本功能是通過線圈将H電能H以H無線H方式傳輸給電池。隻需把電池和接收設備放在充電平台上即可對其進行充電。實驗證明.雖然該系統還不能充電于無形之中.但已能做到将多個校電器放置于同一充電平台上同時充電,免去接線的煩惱。
文章素材來自互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