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的就業任務,春季招聘是關鍵時點。當下,春招已進入黃金期。今年春招有什麼特點?進入職場“敲門磚”在哪裡?
制造業等招聘信息豐富
3月14日至今,2022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已舉辦了111場線上特色活動。梳理期間發布的招聘信息,記者發現,制造業、能源、互聯網、醫藥衛生、土木建築等領域招聘崗位信息比較豐富。
對比2021年第四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100個“最缺工”職業情況可以發現,制造業尤其是智能制造領域的缺工程度比較突出,43個屬于生産制造領域的職業受到用人單位青睐。
智聯招聘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春節後第一個月招聘需求同比小幅上漲,招聘職位數較2021年節後首月增長1.1%。總體看,今年春招市場企業生産經營平穩運行,人才招聘表現平穩。大企業招聘需求保持強勁漲勢,1000人至9999人企業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6.5%,10000人以上企業漲幅更是高達23.4%。
對高校畢業生在内的青年就業群體來說,怎樣在海量的招聘訊息中捕捉到合适的崗位信息?
“95”後應屆畢業生陳蕊告訴記者,比起工作環境和崗位工資,她更看重行業領域未來發展潛力,“我投遞簡曆的企業都是與專業所學相關的智能制造領域”。
國家星級職業指導師趙家強說,春招階段,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盈利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以及企業會有大量崗位發布,求職者應盡量避免“挑花眼”帶來的“慢”和“亂”兩個陷阱。“慢”即遲遲不做決策,導緻慢就業;“亂”即盲目投送簡曆,降低了成功就業的概率。
“求職者應對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職業價值觀有清晰認知,還要對意向崗位現實的職業環境、待遇、要求的職業能力等信息進行深入了解。隻有做好這兩方面功課,才有可能做出正确判斷,選擇到更适合的崗位,提升就業穩定性。”趙家強建議。
成渝地區虹吸效應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求職者都把互聯網當做職場第一站。在今年的互聯網離職者投遞簡曆的行業中,技術類占比30.1%,産品運營類占比18.8%,銷售商務類占比9.5%。互聯網企業招聘量最大的職位前三為技術、銷售商務及産品運營,需求與供給基本匹配。
在薪資方面,競争加大,并沒有降低互聯網人的薪資期待。春招以來,互聯網行業平均薪資為18500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5%,高于去年6.9%的增幅。相比去年同期,2022年開年以來互聯網行業平均薪資增長18.7%,行業對優質人才的投入成本依然保持着積極增長。
拉勾招聘創始人、CEO許單單表示,2022年互聯網行業加速更叠,也帶來人才策略的革新。随着行業人才戰略從規模優先到質量優先的轉變,那些經過考驗留下來的資深人才将成為互聯網行業越來越稀缺的資源。
對求職者來說,當前互聯網行業已不再局限于互聯網企業,各個門類的行業企業都緻力于深耕網上生意。互聯網人才供求情況從某種程度上可視為招聘市場的風向标,同時,也被寄予就業擴容的厚望。
從地域上看,2022年春季人才流動特征在互聯網行業得到驗證。拉勾招聘數據顯示,北上廣深杭是互聯網人才最聚集的5座城市,但目前職位量都有所縮減,相反,西安、重慶、成都等城市的互聯網人才招聘數量卻有所增長。
之所以這些城市受青睐,是因為近年來在引才引智方面,長三角、珠三角及成渝地區城市不斷在人才落戶、薪資待遇、配套保障等方面加大引才力度,人才虹吸效應明顯,求職投遞迅速增長。
這些城市的吸引力已延伸到多個産業。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羅景琳2020年到廣東省佛山市進入廣工大研究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珠三角特别是佛山強大的産業基礎、生産能力和相關配套,再加上完善的人才政策,讓我有機會發揮專業技術能力,實現自身理想。”羅景琳說。
重點關注就業困難群體
求職招聘,難在哪裡?調查發現,對于應屆生和工作1年以下的求職者來說,求職遇到的難題主要集中在“缺乏相關實習經曆或工作經曆”,尤其在經濟發展對技術依賴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青年求職者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因為缺少實踐經曆,較之對薪資的期許,他們更擔心自己缺乏勝任期望崗位的經曆和專業技能。
如何彌補工作經驗少和崗位要求高之間的差距。近日,在勞動經濟學會舉辦的一季度就業形勢分析會上,相關專家提出,2022年,就業優先戰略呈現以積極促穩定的态勢,财政、金融政策圍繞就業來發力,通過保市場主體來保就業。因此,青年求職者應當時刻關注政府和人才市場提供的多項措施,學會借力找工作。
進入職場的“敲門磚”在哪裡?最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0部門啟動的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就為青年提供了崗位實踐機會。
記者登錄報名網站發現,這裡設有國有企業、制造業名企、互聯網大廠等專欄,求職者可以詳細了解見習政策、經辦渠道、經辦流程等内容。
針對今年就業總量壓力及不确定因素的挑戰,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說,可以從加強就業市場預期管理、增加公共服務崗位供給、完善靈活就業保障機制、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強化重點人群就業支撐體系、引導人才健康有序流動等6個方面采取措施。
李強建議:“相比于宏觀數據,政府部門更應關注局部就業壓力,尤其是就業困難群體。針對大學生、中高齡人群、女性等重點人群,增加政策傾斜力度。通過增加大學生感興趣的新經濟崗位供給、培訓提升中高齡人群專業技能、推動職場性别平等等方式,改善重點人群就業現狀。”
業内專家建議,必要時應當鼓勵國企、央企及事業單位合理增加崗位供給,尤其是勞動密集型崗位,如在社區、醫院、高校等基層機構,設置流行病調查員、社群健康助理員、老年健康評估師等崗位,并通過持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智慧醫療、社區管理、康養産業等領域,形成可持續的促就業增長機制。(經濟日報記者 敖 蓉)
來源: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