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封孫悟空齊天大聖,如來佛祖封其鬥戰勝佛,哪個官職更大
“名正則言順,言順則運通,運通則事成。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一名。”
從古至今,但凡自己的孩子從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做父母的,首先想到的是,為小寶寶起一個吉祥又好聽的名字,希望好運和平安能夠伴随其一生。
在孫悟空的人生奮鬥曆程中,大緻可以分為3個“分水嶺”:海外拜師菩提老祖學藝,并得到師父的賜名:孫悟空;靠着年輕氣盛和死打硬拼,博得玉皇大帝的封賞——齊天大聖;經過大鬧天宮後的瘋狂,在五行山下反省思過500年,又追随唐僧,曆經九九八十一難後,得到如來佛祖的肯定,靈山之上加升大職正果,封為鬥戰勝佛。
從四大名著《西遊記》裡,先來看看孫悟空取得三個名号的來曆和過程。
成為花果山水簾洞洞主——美猴王後,孫悟空在洞天福地目睹了猴子們的生老病死,就一心一意想學個長生不老之術。
于是,孫悟空乘着竹筏,從東勝神洲出發,先行來到南贍部洲,遊街串巷,無有所成,虛度光陰八九年。
随後,他又心血來潮地乘筏來到西洋大海,來到了西牛賀洲,得遇大緣分,遇到了自己的師父——菩提老祖。
菩提老祖得知孫悟空無父無母,乃天造地設,天地仙石孕育中長成的,就根據孫悟空的模樣和舉止,取姓為“孫”。又從門中“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12字中,取名為“悟空”。
“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
初有自己的名字,孫悟空高興得手舞足蹈,笑着連聲喊“好”。
學得一身文武技藝,孫悟空返回花果山,成為了一方響當當的“大人物”,與七十二妖王稱兄道弟,過得十分潇灑。可是時日一長,他又覺得無聊,想到天庭讨個一官半職。
在太白金星的暗中相助下,孫悟空如願來到天庭,被玉皇大帝封為禦馬監“弼馬溫”,掌管天界萬千神馬。
工作時間再稍長些,孫悟空又嫌棄官職太小,在獨角鬼王的建議下,自立為王,想做“齊天大聖”。還是熱心的太白金星相助,孫悟空經曆一番波折後,如願得到玉皇大帝的同意,官封齊天大聖,負責看管王母娘娘的蟠桃園。
民間有句俗話叫:“猴子看桃園——越看越光”;“猴子看桃園——監守自盜。”孫悟空利用自己的職責所在,不僅偷吃了蟠桃,還因王母娘娘沒有邀請他,有意攪亂了蟠桃宴會。
最終,孫大聖還是命大福大造化大,被如來佛鎮壓在五指山下500年後,開啟了他人生中的另一個“轉折點”——加入唐僧取經團隊,西天靈山取經。
14年風霜雨雪,14年坎坷磨煉,如來佛祖鑒于孫悟空懲惡揚善,在取經路上降妖除魔有功,封其為“鬥戰勝佛”。孫悟空終于有了一個圓滿的歸宿。
網絡中,有讀者留言提問:玉皇大帝禦封孫悟空“齊天大聖”一職,與如來佛祖加升他的“鬥戰勝佛”,到底哪個官職更高,含金量更大些?
今天,“源易緣”就結合《西遊記》原著和民間神話傳說,來談談這個話題,供大家交流及探讨。
通讀《西遊記》原著可知,原來天庭的神仙職務編制中,并無此官職。
原著第4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甯”一章節中談到,正當孫悟空從天庭返回到花果山郁悶之時,門外突然來了兩個獨角鬼王。
見到孫悟空,獨角鬼王開門見山地問:在天庭那麼久,玉帝授予你什麼職務?孫悟空答:玉帝輕賢,封我做了個弼馬溫。
獨角鬼王再道:大王有此神通,怎能給天庭養馬?就做個齊天大聖,有何不可?
孫悟空不假思索,連道幾個“好”字。接着命令四健将,置辦了個“齊天大聖”的旌旗張挂起來,這便是“齊天大聖”一職的由來。
當然,随着孫悟空與托塔李天王和哪吒父子所率的十萬天兵天将幾番打鬥,加上太白金星從中的斡旋,最終玉皇大帝格外開恩,算是承認了這個官職。
“源易緣”留意到,“齊天大聖”這個職務有些獨特之處:
一是玉皇大帝親口告訴孫悟空,齊天大聖一職,官品極矣,且不可再胡作非為;
二是配備了相關的府邸。專門命張班、魯班兩位建築之神,在天庭蟠桃園的右側,為他建起了一座齊天大聖府,下設安靜司和甯神司,各司均有仙吏和侍從扶持。
三是有名無實,有官無祿。主要目的就是收收孫悟空的邪心,使其不再狂妄,以保乾坤三界安甯,海宇之内清平。
孫悟空入住大聖府後,見到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太上老君“三清”,僅是稱呼個“老”字;見到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等輔佐玉皇大帝的“四禦”時,也僅是道個“陛下”;見到九曜星君、五方将、28星宿、四大天王、12元辰和五方五老等神仙,都以兄弟相稱。
這些細節說明,玉皇大帝所封孫悟空的“齊天大聖”一職,相當于天庭最大的、等同于或高于天庭八部正神的“正國級”職務。
但美中不足的是,“齊天大聖”雖是官品是正一品(侯爵或者公爵),但是沒有實權,甚至連天庭重要的活動也參加不了,比如三界有名的蟠桃宴會,就沒有邀請到孫悟空。
網絡中,有讀者看到《西遊記》結尾處,孫悟空被加封鬥戰勝佛後,排名排在了觀音菩薩的前面,就誤認為孫悟空的修為和影響力,超過了觀音菩薩等。
事實上,我們知道,觀音菩薩不僅在菩薩中首屈一指,其實她的修為已經早已達到了成佛的境界。
在觀音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我們也會發現,觀音菩薩,在過去的無量劫中,其實很早已經修成了佛,名号“正法明如來”。
因為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對三界衆生心懷憐憫之心,為了安樂衆生,現身做了菩薩。
據北魏時期的《悲華經》中記載,西方極樂世界中的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
而觀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涅槃之後,也會成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來佛”。
由此可見,佛教中的“佛”,是佛陀的簡稱,意思是覺者或智者(有覺悟的人或有智慧的人)。
稱佛的人,不但能自覺,且能覺他,其智慧和修為,達到了最高最圓滿的境界(覺行圓滿),簡稱“三覺”;
佛與菩薩的區别就在于,菩薩能夠做到自覺和覺他“二覺”,但尚為修行圓滿。而羅漢隻能做到“自覺”一覺。
再綜合看取經團隊的修為成果,唐僧和孫悟空均因取經有功,加升為旃檀功德佛和鬥戰勝佛。豬八戒挑擔有功,隻能做淨壇使者;而沙僧和白龍馬,各因登山牽馬有功、馱負聖僧有功,分别受封金身羅漢和八部天龍馬護法神(廣力菩薩)正果位。
通過上面的對比分析,不難發現:玉帝所封的齊天大聖,如果是道教實職的話,其級别和待遇,應該更好些,畢竟是在天庭權利中心辦公。
而佛門中的“鬥戰勝佛”與道教的官職相比,既無官品,也無等級。
隻有修行者的境界好壞高低之分,一旦覺悟,便有可能修成“佛”、“菩薩”、“羅漢”三個不同等級的正果。
《西遊記後傳》中指出,如來佛祖在為唐僧師徒分封完畢後,還為他們指定了各自的修行道場。
其中,唐僧、豬八戒和沙僧的道場位于靈山之上;孫悟空的道場是花果山;八部天龍廣力菩薩的道場則在天池。
這也就是說,孫悟空經曆重重磨煉和考驗後,修為上已經達到了佛的圓滿最高覺悟,成為佛界含金量最高的神仙,暢行三界無阻。
網絡中,有觀點認為,如果硬要論其級别:西方佛界,那是地方諸侯,就是相當于一省,或一個相當大的省。佛是最高正職,相當于正省級職位。
或許鬥戰勝佛的級别真的比齊天大聖的行政職務稍低了些,但已修成佛的孫悟空,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和肯定,身心也找到了歸宿,早已不再被三界間的名利場所迷惑,也再沒聽說他因為物質功利而挑肥揀瘦。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内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西遊記》、《封神演義》、《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