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是怎麼有名的?悠久漫長的中華民族,有着上千年的曆史,古老的中原地區,更是見證了上千年的文明發展在古老九州的大地上,有這樣一座城市三千年未曾更名,這就是邯鄲,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邯鄲是怎麼有名的?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悠久漫長的中華民族,有着上千年的曆史,古老的中原地區,更是見證了上千年的文明發展。在古老九州的大地上,有這樣一座城市三千年未曾更名,這就是邯鄲。
想要認識邯鄲,我們可以從這幾個字開始。
趙國都城所在地
158年的都城史
厚重的曆史書
趙
說起邯鄲的曆史,最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當屬它曾經是趙國的都城所在地。
趙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在趙武靈王采取軍事改革,也就是“胡服騎射”之後,趙國迅速強大了起來,成為了當時北方不可小觑的強大國家。
今天在邯鄲,有一處叢台公園,其中的主要建築武靈叢台,始建于戰國初期,至今已有2300年的曆史,相傳是趙武靈王當年閱兵賞舞的地方。古人曾用"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銀海"的詩句,描繪叢台的壯觀。
史料記載,當時的叢台上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諸景,諸台的建築形式靈活多樣,精巧别緻,一台一景,高低錯落。叢台也以規模宏大,結構奇特,精緻典雅而名揚列國。
除此之外,在邯鄲市還有邯鄲市博物館、胡服騎射雕像、趙王城遺址、趙王陵、廉頗墓、學步橋、回車巷等,它們都體現着趙文化的獨特的風韻。
磁山,磁州
遺址、瓷器、指南針
東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磁
《明一統治》中記載:磁山,在縣西南30裡,土産礦石,州名取此。磁,在邯鄲不再是一個字,而是文化的起源,文明的象征。
邯鄲武安磁山,因山中多産磁石,也是指南針的發源地。這一根小小的磁針,或許有穿越時空的能力。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武安磁山附近,人們發現了磁山遺址。該遺址屬于新石器時期,代表了北方旱作農業中的谷子文化。這裡也是世界上糧食粟、家雞和中原核桃最早的發現地。
伴随着古老遺址一起出土的,還有大量的陶器。而這些先民們創造的器物,并未被後人們抛下。經過千百年的變化和發展,如同水墨畫一般的磁州窯,成為今天河北四大窯之一。磁與瓷,在這片土地上共同閃耀。
成語之城
與邯鄲相關的成語
你知道多少個?
文
從金文開始,漢字陪伴了中華民族發展了上千年。語言文字進化的過程中,成語,漢字文化中獨特的表現形式孕育而生。
你知道多少個成語?你又知道多少成語與邯鄲相關?
成語,連接了邯鄲的古今與未來。據統計,與邯鄲相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其中不乏人們熟知的圍魏救趙、黃粱一夢、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大量的成語典故,不僅出現在文字中,更“出現”在邯鄲人的生活中。
在邯鄲市内,有一座學步橋。這座橋建于明代,當時的邯鄲知縣,正是運用了“邯鄲學步”這個成語,将這座橋取名為學步橋。
唐代傳奇《枕中記》中記載,盧生在一處旅店休息,入睡後做了一場盡享榮華富貴的美夢,卻沒想醒來後,鍋中的小米都沒有熟。這就是衆所周知的成語“黃粱美夢”。而這個故事的發生地,便是在邯鄲。今天的黃粱夢鎮呂仙祠,還訴說着有關夢的故事。
邯鄲,這座有着三千年曆史的城,有着太多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值得人們走進邯鄲,了解它的曆史與文脈。
來源:河北旅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