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适合大棚雙孢菇種植

适合大棚雙孢菇種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3 00:27:52

光伏溫室大棚中猴頭菇高産栽培技術

_蔣甯

基金項目:江蘇(高淳)現代農業(食用菌)科技綜合示範基地( JATS[2021]026 );常 州 市 科 技 支 撐 計 劃 ( 編 号 :CE20182023 )

猴頭菇 [ Hericium erinaceus ( Bull. ) Pers.] ,又稱猴頭蘑、猴頭菌、猴菇等,營養美味,自古以來素有“山珍”之美譽。 據古籍記載,猴頭菇性平味甘,有助消化、滋補身體等功效,能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等疾病。 近年來,市場上對猴頭菇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發展猴頭菇産品是食用菌品種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又一亮點 。

江蘇省被稱為“中國太陽能光伏第一省”,産值接近全國光伏總産值的 2/3 ,從業人員有 12 萬多人 。 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将重點在山東、安徽、江蘇、廣東等沿海地區依托農業設施建設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集中區,市場可達千億規模。 但因光伏組件下面的農作物無法獲得正常生長所需光照,極大制約了該産業的發展 。本項目組聯合常州天合田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根據光伏大棚下光線弱、濕度大的特性,開展了光伏溫室大棚猴頭菇栽培試驗。 通過光伏溫室大棚類型的選擇、高效栽培等技術的應用,猴頭菇栽培獲得成功。 其栽培條件簡單,技術方法容易掌握、經濟和社會效益良好,适合在光伏溫室大棚中推廣,市場前景廣闊。

适合大棚雙孢菇種植(光伏溫室大棚中猴頭菇高産栽培技術)1

1 品種來源

日光溫室栽培食用菌與常規大棚栽培對品種要求基本一緻,需要從有資質的供種單位或者科教機構引種,并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确定猴頭菇品種類型。

适合大棚雙孢菇種植(光伏溫室大棚中猴頭菇高産栽培技術)2

菌 - 光溫室大棚設計

2 菌 - 光互補大棚搭建要求

猴頭菇的子實體适宜溫度為 16~20℃ , 可在 12~25℃ 正常出菇 。出菇期要避免陽光直曬,僅需要強度為 50~400 lx 的微弱散射光。選擇單體磚瓦結構大棚溫室,長 70 m ,寬 9.2 m ,單邊坡頂,坡頂離地7.5 m ,坡底離地 1.5 m 。 采用玻璃光伏闆為頂,其透光率約為 50% ,經測試光伏大棚的光照強度白天平均值約為 13 klx ,雖光照強度僅為普通大棚的 50% ,但仍需在棚内搭建一層遮陽網和薄膜進行避光才能滿足猴頭菇生長要求。 為了便于出菇期降溫和增氧需要,在溫室坡頂處設計了可開關薄膜氣窗,同時留空作為上通風口;坡底每隔 2 m 開 50 cm×50 cm 的下通風口,并加裝防蟲網,形成上下通風循環。 棚内架設霧化增濕系統,并在棚内挖排水溝,保持大棚排水通暢、操作方便。

3 菌種準備

種性優良的菌種, 外觀應該具有菌絲整齊均勻、 氣生菌絲明顯、 菌絲體較為連續、菌絲較多,基質沒有明顯積水、不收縮,不存在菌根狀的菌絲束、色澤正常等特征。 菌齡應小于 40 天,有适應性強、抗雜抗逆性強、優質高産等特點。 如需要自主生産,應根據生産安排來制定菌種生産時間,一般出菇前60 天進行制種。 試管種做到随做随用,如不能及時使用,需在 4℃ 左右冷藏保存。母種培養基一般采用常規 PDA 培養基;原種和栽培袋可采用如下配方:雜木屑 78% ,麥麸 18% ,黃豆粉 2% ,石膏粉 1% ,蔗糖 1% ,含水量 48%~50% 。 生産方法可以按照常規技術進行 。

4 栽培季節

猴頭菇 1 年可栽培 2 次,如在冬季播種,則春季出菇;夏季發菌,則秋季出菇, 2~3 個月最多可以收獲 3 潮。 實踐表明,光伏發電大棚具有明顯降低環境溫度的作用,在溫度最高時,光伏溫室大棚溫度可較自然環境降低 8~12℃ , 較普通大棚降低3℃ , 故在光伏溫室大棚中栽培猴頭菇可以适當提前 5~10 天進行。

适合大棚雙孢菇種植(光伏溫室大棚中猴頭菇高産栽培技術)3

菌 - 光溫室大棚外觀

5 培養料制備

按上述配方稱取原料,加水攪拌均勻,含水量約為 65% ,采用 17 cm× ( 32~34 ) cm×0.04 cm 的聚丙烯折角袋,用裝袋機裝袋,每袋約裝 350 g 培養料(幹料)。 猴頭菇是一種喜酸性菌種,因此進行培養基的配制時, pH 值應該控制在 5~6 ,才能滿足其生長需要。

6 滅菌

高壓滅菌,溫度控制在 121~130℃ ,保持 2 h ,自然冷卻至壓強為 0 MPa ,溫度降為 70℃ 以下即可出鍋。 出鍋後,菌棒需冷卻至 25℃ 以下後按常規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接種。

7 接種

接種室要幹淨、無死角、無灰塵堆積。 接種工具及菌種要提前置于接種室内進行藥物熏蒸。 也可在超淨工作台等局部無菌環境中按無菌操作要求接種,接種量控制在 10%~15% 。

8 發菌

猴頭菇菌絲生長階段需要避光發菌,一般采用室内發菌。 發菌時初期溫度可略高,控制在 26℃ 加快菌種萌發定植; 4~9 天後待菌絲進入生長旺盛期,則将發菌溫度降至 20~23℃ ,防止因呼吸熱導緻溫度升高而影響菌絲生長。當料溫超過 26℃ 要倒袋和通風降溫,期間應保持室内幹燥,空氣相對濕度保持 70% 以下,及時調整袋間溫度和料溫,防止高溫燒菌和減産, 一般 30~40 天後菌絲就可長滿袋。發菌過程中,如出現菌絲未長滿菌袋就出現子實體現象時,可以及時進行出菇管理 。

9 出菇管理

9.1 出菇準備

出菇前應該提前做好光伏溫室大棚的清潔處理,清除雜物,并進行空間和地表消毒、殺蟲處理,安裝霧化噴灌設備。

9.2 排袋

當菌絲長滿菌袋,菌袋表面出現原基,表明已經發菌成熟,應适時将菌袋搬出,放入光伏溫室大棚内進行出菇管理。 棚内濕度随着棚内高度而變化,接近地面則溫度相對較低。 故菌棒應地面擺放為主,既可達到降溫目的,又有保持濕度的效果,出菇時去掉袋口棉塞或套環。

9.3 溫度管理

猴頭菇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最适宜溫度為 16~20℃ ,最低不低于 12℃ ,最高建議不超過 24℃ 。如果溫度低于 12℃ 則導緻子實體呈淡粉色和橘粉色,影響其商品性;溫度偏高則子實體菌刺長,容易形成分枝狀畸形菇和不結實。 光伏溫室大棚每日高溫出現的時間比正常大棚晚 1~2 h , 一般 15 : 00~16 : 00出現,因此,日常管理中可選擇在此時進行空間增噴霧化水和灌溝增濕,或者開啟溫室大棚通風口通風,達到降溫目的,确保猴頭菇正常生長。

9.4 濕度管理

猴頭菇生産最适宜的空氣相對濕度在 85%~95% ,本次栽培試驗中,光伏溫室大棚平均空氣相對濕度在 89.3% , 空氣相對濕度變化幅度較小,平均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故較适宜猴頭菇生長,日常管理可采取每天霧化增濕 3~4 次,每次 10~20 min ,下雨天可以不噴水。

9.5 通風管理

為了促使菇蕾形成, 前期可閉棚減少通風來促進原基形成,待原基長到直徑 2~3 cm 時,加大通風量,促進子實體生長。 猴頭菇生長期間每天通風30 min ,溫度較低時,應選擇中午通風,保證栽培室内空氣新鮮。

9.6 光照管理

猴頭菇子實體處于原基分化階段時,需要适當的散射光,光照強度保持在 200~600 lx ,光照過強時子實體難以形成,顔色變紅;光照太弱時容易出現畸形菇,因此需要對光照強度進行嚴格控制 。 玻璃光伏闆下日間光線強度仍可達到 1.3 klx 以上,因此需要在現有光伏大棚内加裝遮陽率 70% 以上的遮陽網來降低光照強度,滿足猴頭菇生長需求。

10 采收

當猴頭菇子實體菌肉組織圓潤堅實, 外形飽滿,菌刺長 1.0~1.5 cm ,且粗細均勻,孢子尚未彈射時即可采收。 采收後及時清理出菇料面,停水 3~4天,按正常管理 15~20 天可出下一批菇,一般采收4~5 次,猴頭菇生物學轉化率 70% 以上。

11 經濟效益分析

經測算,該光伏溫室大棚單位面積供電量産生的經濟效益達每年 30 000 元 /667 m 2 。 配合棚下猴頭菇生産, 光伏溫室大棚栽培每 667 m 2 平均可生産猴頭菇約 2 500 kg , 鮮菇價格按照 10 元 /kg 計算,每667 m 2 産值 25 000 元, 扣除成本, 667 m 2 利潤可達20 000 元, 整體效益是普通農業大棚效益的 2~3倍,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12 讨論

受國家促進光伏産業發展政策及光伏企業産業多元化發展需求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光伏農業新技術新模式發展迅速, 相關研究和生産實際表明,菌光互補模式因避免了光伏大棚不适應綠葉作物生長的弊端,實現了單位土地面積上 2 個産業的效益疊加, 在光伏農業産業模式中較具發展潛力,發展迅速。

但該模式仍然存在技術不成熟、栽培品種較少的弊端,本文介紹了珍稀品種猴頭菇在光伏溫室大棚下的生産技術,但實際生産中需要依據地區情況和企業需求,選擇适合品種,精準調節光伏溫室大棚中的“溫、光、濕、氣”參數,降低與嚴控各環節生産成本,向管理要效益,促進光伏企業以食用菌設施栽培為手段實現産業融合發展,以有機安全農業生産為基礎,開展品牌營銷,創建提升品牌價值,增強企業産品競争力,提升綜合效益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