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與丈夫訪問上海豫園,兩人倒着向大家展示“福”字。有一家英國媒體看到之後嘲諷說:“你們的‘福’字拿倒了!”本來這家英國媒體想借此揶揄一下“英國脫歐”事宜的糟糕現狀,沒想到倒是這家英國媒體自己弄巧成拙,被中國網民“打臉”,譏諷為不懂中國民俗的“歪果仁”。
春節貼"福"字,是由來已久的民間風俗。每到了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牆上、米櫃、水缸乃至垃圾桶各處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據我國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所說的家家戶戶都要“貼春牌,祭祖宗”,“貼春牌”就指的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過去指“福氣”,“運氣”,現在說就是“幸福”。春節貼“福”字,無非就是寄托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禮記》有:“福者,百順之名也。”就是說,“福”有順利、諸事如意的含義。《尚書·洪範》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五福”是多層面的,以貫穿一生的幸福為目标,講求長壽、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無疾而終,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韓非子說過,“全壽富貴之謂福”。這是長壽加富貴的福觀念。宋朝歐陽修也認為“五福”的核心是長壽、健康。明清時盛行的“五福捧壽”圖案,就是五隻蝙蝠環繞壽字飛舞,彰顯以長壽為中心的“五福”觀念。
封建社會中,不同階層、地位的人對“福”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農民盼着有自己的土地,春種秋收,風調雨順,豐衣足食就是福。平民百姓在連年戰争或災荒之下,盼的是能合家平安生存下來就是福。商人盼的是黃金萬兩、财源茂盛。文人學士盼的是“金榜題名”。老年人盼的是健康長壽,子孫繞膝承歡。“福”寄托着民間百姓所有的美好憧憬,作為吉祥文化的主要内容,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了人們的理想與願望,祈福的觀念潛移默化地融入各種民俗活動之中。
清代皇帝每到春節都要書寫“福”字,第一個“福”字要封存,然後再寫許多“福”字賞賜給大臣,大臣們在家中供奉起來炫耀獲得皇恩,引為無上光榮。
那麼“福”字到底該怎麼貼?你家的福字貼對了嗎?
有一種說法,“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一年春節前夕,恭親王府到處貼“福”字時,一個家丁誤将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恭親王見了十分惱火,多虧大管家辯說:正因為恭親王您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您的大“福”真的到(倒)了,這乃是吉慶之兆。恭親王聽了十分高興,不但沒了惱火,還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丁。
還有一種說法,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家家門上都要貼上“福”字。其中有一戶人家不識字,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聽了禀報大怒,要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意思是“福到”了。皇帝一聽高興地下令放人。從此,人們便将“福”字倒貼起來,一為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需要提醒的,大門上“福”字不可以倒着貼,一定要是正着貼。因為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的意思。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所貼的“福”字須端莊大方,鄭重不阿,必須正貼。有人為大門倒貼“福”字預示流年不順。(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自海河網。歡迎關注并按規則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