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對魏征直言進谏的評價

對魏征直言進谏的評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17:36:14

作者:郝加獻

對魏征直言進谏的評價(為什麼說犯言直谏)1

(一組《唐磚》裡的魏征)

(一)唐太宗與魏征的“君臣佳話”

開創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從谏如流,可謂一代“明君”,早朝接納200多次大臣魏征的谏言,即使尴尬亦從容納言,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并将魏征喻為“銅鏡”,他對侍臣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魏征,字直成,河北晉州人。唐太宗時拜議谏大夫,以正直敢谏聞名于朝堂。名言有“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最著名的是名疏之一的《谏太宗十思疏》,提倡謙沖自牧,虛心納下,慎始敬終,知人善任等。

郭預衡在《中國散文史》高度評魏征的這篇谏疏,說:“正如漢初的論政之文曾經以秦為鑒,魏征為文論到隋帝之過,也略似賈誼之寫《過秦》。用意相同,文風亦頗相似。在賈誼之後,魏征之前,幾百年間,幾乎不曾有過這樣的文章。”

對魏征直言進谏的評價(為什麼說犯言直谏)2

唐太宗

(二)面對殺身之禍,魏征腰闆挺直

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淵,主要為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敵太子李建成服務,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後,又歸于他的門下。

李世民曾經生氣地質問魏征說:“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關系?”面對可能降臨的殺身之禍,魏征顯出超越常人的氣度和姿态,自信的回答:“如果太子早聽我的話,那麼,他不會有今天的下場。”李世民被魏征這種不畏強權、剛直不阿的精神所征服,馬上任命魏征為專門負責給皇上提意見的谏議大夫,後又提升到了宰相的位置上。魏征并沒有就此把腰彎下來,卻時時犯言直谏,即使唐太宗不自在,也言無不盡。唐太宗贊賞并接受魏征的谏疏,寫诏書嘉許他,還将诏書放在案頭,以資警惕。

貞觀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為書。太宗高度褒美魏征,“以人為鏡”,“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對魏征直言進谏的評價(為什麼說犯言直谏)3

(三)“犯言直谏”是魏征立身的利器,立業的法寶

曆朝曆代,封建臣子對皇帝惟命是從,百依百順,俯首谄媚,是常态。但是,為什麼魏征卻獨獨反其道而行之,以“犯言直谏”而聞名于世呢?

反思魏征的犯顔進谏,魏征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成分。既無良好的“出身”,也無過硬的“出處”,五易其主的魏征,如果低眉折腰,搖尾乞憐,真的會難免殺身之禍;“置之死地而後生”,“犯言直谏”成了魏征立身的利器,立業的法寶。

死後,其“鏡”破碎,碑文被毀,高大形象在唐太宗心中轟然坍塌,也與“直谏”有關:有人作證,魏征谏诤唐太宗的奏章,都自己偷偷地錄下副本,交給了史官褚遂良,以求錄之國史。此舉激怒了唐太宗,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長子魏書玉的婚約,還親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這是後話。

對魏征直言進谏的評價(為什麼說犯言直谏)4

【作者簡介】郝加獻,北京密雲人,自由撰稿人。長期緻力于文化散文的創作。長篇曆史散文《曠世名園圓明園》榮獲紀念圓明園罹難150周年大型征文優秀獎。

推薦:

《紅樓夢》裡對待兒子賈政和兒媳王夫人有什麼不同?

婉約派詞宗秦觀是如何把老天爺給一手爛牌打成了精彩人生的?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