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寒流來襲,總算正式入冬。
而動物園裡的野生動物們,台北動物園已陸續啟用了各項禦寒保暖措施,讓某些特别怕冷的能在寒流中睡個好覺。借此,我們也來看看一些也是動物過冬的習性。
仿河流生态系的水域造景,會配備了加熱鍋爐,好在冬季期間不間斷的維持水溫,保持魚類們的活動力和食欲都會明顯下降。
▲小爪水獺躲在漂流木樹洞中舒服的睡覺。
個頭嬌小的棉頭絹猴非常怕冷,因此在它們的巢箱上方,裝設了特制的「陶瓷燈」,這是一種會産生熱能但不會發出亮光的加熱燈。
至于夜行性的鄰居二趾樹獺「葉黃」,身上覆着一層厚實粗糙的毛發,幾乎不受低溫影響,每天悠閑爬到高處,将自己蜷成一團大睡特睡。
▲二趾樹獺将自己蜷成一團睡覺。
鳥類們隻要身上的羽毛保持幹燥,就像穿了一件保暖的羽絨外套。但保育員會增加喂食的次數,保證它們身體有足夠的熱量。
▲栗喉蜂虎喜歡停栖在高處有雨遮的位置休息。
戶外區的動物,像是水豚、大食蟻獸、蜘蛛猴、黑冠松鼠猴及小爪水獺等,會自己找尋背風處躲避寒風吹襲,室内欄舍也都加裝了地熱設備。動物可以自主選擇呆在戶外,還是到室内取暖。
動物過冬很多會冬眠,但冬眠的方式也千奇百怪,想知道其他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反正不用上班),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動物過冬”,快來看動物們怎麼快樂過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