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編一度迷戀釣黃辣丁,與其說是其它魚釣膩了,倒不如說釣不到别的魚,我也承認資源不是太好,釣魚人總不能閑着,但每次出釣也不能空軍啊。所以就把目光投到了黃辣丁身上,夜晚的時候相對好釣,緩解燃眉之急也是不錯的。
但是随着魚獲的增多,出釣次數的增加,再加上傳到網上的視頻和圖片,很多粉絲指出我釣到了假的黃辣丁!說釣到的其實是三角峰魚,這一度刷新了我的認知,可能是之前釣的比較少吧,于是我反複研究查資料,得出了以下4種方法,來辨别真假黃辣丁。
1,從胡須上分辨
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可以得出結論:就是三角峰的下颚有四根胡須,上颚有2根胡須,而黃辣丁隻有2根胡須。這是很多人得出來最簡單的一條結論,所以大家在上魚之後,隻要仔細看一下它們的胡須就能做到心裡有數了。
2,從尾巴上分辨
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從尾巴上的不同來區分黃辣丁和三角峰,一般來看,黃辣丁的尾巴是半圓形的,和泥鳅的尾巴差不多,而三角峰的尾巴呈現深度分叉狀,尾鳍兩葉也比較大。
3,從眼睛來分辨
很多釣友又指出一個不同之處,就是它們的眼睛也是有點區别的,黃辣丁的眼睛沒有太多眼白,基本上都是黑色的眼珠;而三角峰是有一圈眼白的。上魚之後如果不怕看它們惶恐的眼神,可以細細觀察一下。
4,體型大小不一樣
黃辣丁可以說是我國本土的一種魚類,一般生長緩慢,所以體型比較小,超過半斤重的就算是巨物級别的了。而三角峰本來生活在湖北地區,由于生長迅速,長得也像黃辣丁,所以被逐漸大量引進到其它省份養殖,時間長了野外也有大量生存。但是它們的體型就要大很多,一般上兩的重量比比皆是,大的能上斤。
1,水質情況
黃辣丁一般生活在水質比較好的水域當中,一般以小魚小蝦等葷餌為食,正是由于苛刻的生存環境,加上環境惡化,人為的過度捕撈,導緻體型和數量銳減,隻有在大江大河當中才能遇到了。而三角峰對于水質的要求就沒這麼高了,在死水水域也能生存,所以就能經常釣到。
2,水流情況
由于黃辣丁隻在河流當中生活,喜歡栖息在水流湍急的亂石堆等障礙物處,所以它們對水體的要求是要流動的水才行,這也是為什麼黃辣丁不能人工大量養殖的主要原因。而三角峰不管是什麼水情都能活的好好的,流水水域的話活的更滋潤,死水也能活下去。
說到二者比較像的主要原因,就是身上有三個比較長的骨質硬刺,這也是區别于其它魚類的主要特征,也是釣魚人非常忌憚的,因為紮到手上都不是好事。
從骨質硬刺上辨别的話,黃辣丁的刺有毒,紮到手上是非常疼的,而且持續時間還比較長,這都是聽釣友們說的,其實我也不知道具體的滋味是什麼,可能是我沒有釣到真的黃辣丁吧。因為被紮過,我知道三角峰的刺沒毒,就像針紮一樣,留點血就好了。這種方法雖然能辨别二者,但是代價比較大,不建議嘗試。
任何魚類都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它是和魚的生長速度,生存環境有關的,這麼說大家肯定就明白了,黃辣丁的營養價值肯定高,三角峰和它簡直是天壤之别。
其實這從它們的身價就能看出來了,一般黃辣丁的價格都是比較高的,上百元一斤不算稀奇,因為實在是太少了,而且是有市無價,隻要能弄到基本上不愁賣。而三角峰由于數量多,營養價值相對不高,價格就比較低,最多幾十元一斤。
從口感來分析,也能分辨一二,黃辣丁沒吃過,但是三角峰是吃過的,煮過的湯都是清湯,基本上沒啥味道,有的還可能會有奇怪的味道,主要就是它們生存水質比較差的緣故。因為能經常喝到土生土長的鲫魚湯,所以對比之下,感覺三角峰簡直就是糟粕。
通過以上的分析,對于黃辣丁和三角峰的分辨,我想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它們的外形,從胡須數量,尾巴形狀,眼睛構造,體型大小上進行辨别;也可以從它們的生活環境上進行區分,如果是在死水水域作釣,那麼釣到黃辣丁的可能性就比較小。當然如果被它們的刺紮了,感覺比較疼痛說明就是黃辣丁,不疼就是三角峰,但是這種方法不推薦;吃貨們可以把它們做成食物,從口感上進行分辨,好吃的就是黃辣丁,難吃的就是三角峰,當然指的是清煮,如果是紅燒的話就是廚藝問題了,是不好分辨的。
#謠零零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