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魚屬于脊椎動物門軟骨綱(Chondrichthyes)闆鰓亞綱,海生,少數種類進入淡水,為一群遊速快的中大型海洋魚類。
大白鲨圖片集粹
所有的鲨魚都有一身的軟骨。鲨魚的骨架是由軟骨構成,而不是由骨頭構成。軟骨比骨頭更輕、更具有彈性。所有的鲨魚都屬于鲨綱,而鲨綱動物都具有軟骨。但還是比較硬的。
鲸鲨圖片集粹
鲨魚的體型不一,身長小至18厘米,大至18米。鲸鲨是海中最大的鲨魚,一般長成後身長可達36尺(12米)。雖然鲸鲨的體型龐大,它的牙齒在鲨魚中卻是最小的。最小的鲨魚是侏儒角鲨,小到可以放在手上。它長約20到27厘米,重量還不到一磅。世界最大的鲨類是鲸鲨,據一些報道,一些鲸鲨可長達18米。世界上一例被證實最大的鲸鲨是1947年11月11日,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市的baba island所發現的,它身長達12.65米,重約21.5噸。 根據澳大利亞的鲨魚專家到海裡和鲨魚的長期生活,鲨魚是可以一動不動的在海底的,并不會因此窒息。鲨魚和硬骨魚類的不同之處是,它們沒有鳔來控制浮潛。如果停止遊泳,大部分的鲨魚會往下沉。為了增大在水中的浮力,鲨魚的肝内具有大量的油。鲨魚除了具有人類的五種感覺器官,還有其它的器官。鲨魚嗅覺敏感。它在海水中對氣味特别敏感,尤其對血腥味。傷病的魚類不規則的遊弋所發出的低頻率振動或者少量出血,都可以把它從遠處招來,甚至能超過陸地狗的嗅覺。它可以嗅出水中1ppm(百萬分之一)濃度的血肉腥味來。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在1萬噸的海水中即使僅溶解1克氨基酸,鲨魚也能覺察出氣味而聚集在一起。如雌鲨魚臨分娩過後,即使在大海裡漫遊千裡之後,也能沿着氣味逆遊回到它的出生地生活。1米長的鲨魚,其鼻腔中密布嗅覺神經末梢的面積可達4842平方厘米,如5~7米長的噬人鲨,其靈敏的嗅覺可嗅數公裡外的受傷人和海洋動物的血腥味。
鲨魚最敏銳的器官是鼻子,它們能聞出數裡外的血液等極細微的物質,并追蹤出來源。它們還具有第六感——感電力,鲨魚能借着這種能力察覺物體四周數尺的微弱電場。它們還可借着機械性的感受作用,感覺到6百尺外的魚類或動物所造成的震動。
鲨魚頭部有個能探測到電流的特殊細胞網狀系統,被稱為電感受器。鲨魚就利用電感受器來捕食獵物及在水中自由遊弋。美國研究人員對小斑點貓鲨的胚胎進行了研究。通過分子測試,他們在鲨魚的電感受器中發現了神經嵴細胞的兩種獨立基因标志。神經嵴細胞是胚胎發育早期形成各種組織的胚胎細胞。人類的神經嵴細胞對人面部骨骼和牙齒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這一發現說明,神經嵴細胞從鲨魚的腦部移至其頭部的各個區域,并在其頭部發育為電感受器。
由于鲨魚的嗅覺極為靈敏,非常容易地嗅出它們害怕或厭惡的氣味。在海水中含量為800億分之一的一種人體分泌物——左旋羟基丙氨酸的氣味,鲨魚也可嗅出來。據說曾經有一位釣鲨能手,在後來釣鲨當中,鲨魚總是不上他的鈎,而在同一漁場的其他漁民反而釣的鲨魚多。鲨魚為什麼害怕這位釣鲨能手呢?經魚類學家研究發現,那位釣鲨能手曾得過皮膚病,因此留在釣竿上的指紋中含有這種左旋羟基丙氨酸較為豐富。鲨魚聞到了此種氣味,對他自然而然地要退避,不上鈎的道理就在此因。
真鲨類鲨魚
鲨魚還有味覺和觸覺,此外,它們還有兩種特殊感覺,一種是旁線神經系統,它是一排神經末梢,分布在身體兩側。它能讓鲨魚感知水裡的任何活動。另一個特殊感覺是能覺察其他生物發出的細微電荷,叫做落倫茲壺腹。鲨魚身體堅硬,肌肉發達,不同程度呈紡錘形。口鼻部分因種類而異:有尖的,如灰鲭鲨和大白鲨;也有大而圓的,例如虎紋鲨和寬虎紋鲨的頭呈扁平狀。垂直向上的尾(尾鳍),大緻呈新月形,大部分種類的尾鳍上部遠遠大于下部。
美國夏威夷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表示,他們已經獲得了第一手的證據證明,鲨魚可以覺察到地球磁場的變化。這一發現為證明海洋魚類存在一個内部的“羅盤”系統引導它們辨别方位,提供了新的例證。
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的皇家科學院學刊上。夏威夷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卡爾-梅耶和他的同事設計策劃了這項試驗。他們在一個人工的磁場環境中訓練六隻沙洲鲨和一隻雙髻鲨。這個人工的磁場環境是一個直徑7米的水槽,外圍纏繞了一層銅電纜,每當向水槽中投放食物時,電纜開關便會打開以模拟磁場環境。
在經過了六周的訓練後,電纜的開關不管何時打開,即使沒有向水槽中投放食物,鲨魚仍然會聚集到平時喂食的區域。這種反應事實證明了它們感覺到了磁場的存在。
科學家在進行這項試驗之前,一些鲨魚奇特的習性已經讓科學家猜測到鲨魚可能具有這種特殊的能力。虎鲨、藍鲨能夠徑直地在海洋中遊過很長的距離,如果僅僅憑着嗅覺是不可能做到的。雙髻鲨經常聚集在海底山脈附近,而這些山脈是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地帶。
科學家下一步的研究是希望弄清鲨魚如何辨别出地球磁場以及它們對于磁場感應的靈敏程度。不久之前,科學家已經認識其它一些動物也具有識别磁場的能力。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研究者通過試驗證明,鴿子的上喙有微小的磁性粒子,能夠幫助鴿子完成長距離的飛行。
很多人以為鲨魚十分兇猛,會攻擊人類,其實鲨魚十分膽小,它之所以會攻擊人類,是因為我們人類闖進鲨魚的地盤,所以鲨魚才會攻擊我們。[1]
鲨魚遊泳時主要是靠身體,像蛇一樣的運動并配合尾鳍像橹一樣的擺動向前推進。穩定和控制主要是運用多少有些垂直的背鳍和水平調度的胸鳍。鲨魚多數不能倒退,因此它很容易陷入像刺網這樣的障礙中,而且一陷入就難以自拔。鲨魚沒有鳔,所以這類動物的比重主要由肝髒儲藏的油脂量來确定。鲨魚密度比水稍大,也就是說,如果它們不積極遊動,就會沉到海底。它們遊得很快,在水中,大白鲨可以以43千米的時速穿梭,但它們隻能在短時間内保持高速。還能潛入1000米深海底。
鲨魚每側有5~7個鰓裂(不像我們平常從集市買來的鯉魚,有一對鰓蓋護着魚鰓),在遊動時海水通過半開的口吸入,從鰓裂流出進行氣體交換。張着口遊泳的鲨魚的确看起來很可怕,可是你能不讓人家呼吸嗎?少數鲨魚種類能停在海底進行呼吸。
真鲨圖片集粹
鲨魚的一生需更換上萬顆牙齒。很多鲨魚包括大白鲨,口中都有成排的利齒。隻要前排的牙齒因進食脫落,後方的牙齒便會補上。新的牙齒比舊的牙齒更大更耐用。而角鲨和棘角鲨等鲨魚則會更換整排牙齒。鲨魚的牙齒呈鋸齒狀,如此一來,鲨魚不但能緊緊咬住獵物,也能有效的将它們鋸碎。由于大白鲨的上下颚并未和頭部緊密相連,它可以将上颚向上和向前延伸吞下獵物,有時甚至能将獵物一口吞下。鲨魚的牙齒結構又是它的另一個獨特生态之一。凡是熟悉鲨魚的人都知道,它的牙齒像一把鋒利的尖刀,能輕而易舉地咬斷像手指般粗的電纜。如魔鬼鲨,有着長而尖的鼻吻以及銳利的牙齒。不同種類的鲨魚,它的牙齒大小、形狀和功能幾乎都不相同。因此,魚類學家隻要從鲨魚牙齒的形狀和大小,就能判别出它是屬于哪個目、屬、科。
令人驚訝的是鲨魚的牙齒不是像海洋裡其它動物那樣恒固的一排,而是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齒才是真正起到牙齒的功能外,其餘幾排都是“仰卧”着為備用,就好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彼此複蓋着,一旦在最外一層的牙齒發生一個脫落時,而在裡面一排的牙齒馬上就會向前面移動,用來補足取代脫落牙齒的空穴位置。同時,鲨魚在生長過程中較大的牙齒還要不斷取代小牙齒。因此,鲨魚在一生中常常要更換數以萬計的牙齒。據統計,一條鲨魚,在10年以内竟要換掉2萬餘隻牙齒。它的牙齒不僅強勁而有力,而且鋒利無比。例如,有些鲨魚的牙齒長的利如剃刀,它就可以用來切割食物;有的牙齒生成鋸齒狀,可以用來撕扯食物;還有的牙齒呈扁平臼狀,它就可以用來壓碎食物外殼和骨頭等。好像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把鲨魚的牙齒用作刮胡子的工具。但可怕的是它在相互搶食時,鲨魚常常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甚至連自己親生的孩子——鲨仔,也不放過,吃得一幹二淨;當一條鲨魚為其它鲨魚所誤傷而掙紮的時候,這頭傷鲨就該倒黴了,其它同宗族的兄弟也同樣會群起而攻之,直至完全吞食完畢為止;還有更加恐怖的是鲨魚由于是胎生的,一胎可産10餘條鲨仔,最高可達80餘條之多,這些鲨仔在娘胎裡竟也互相殘殺,人們曾在大西洋海岸發一種虎鲨的肚子裡,作了解剖得出這一結論:娘胎卻成了戰場,這在任何動物中都是未曾見過的先例。
鲨魚之所以如此更換牙齒,與它的牙齒形不同分不開。因為鲨魚的咬食力可以說是在海洋所有動物中最強有力的。曾有人用金屬咬力器藏在魚餌中,用來測定一條體長8英尺鲨魚的咬食力大小,經測定結果得知其咬食壓力每平方英寸高達18噸。所以有些商輪在航海的日記上曾記載過輪船推進器被鲨魚咬彎、船體被鲨魚咬個破洞的事故,這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鲨魚牙齒的形狀很奇特。例如噬人鲨的牙齒邊緣具有細鋸齒,呈三角形;大青鲨的牙齒則大而尖利;而鲸鲨雖軀體龐大,但它的牙齒卻是短細如針;錐齒鲨的牙齒是呈錐狀且長而尖;長尾鲨的牙齒則是扁平的呈角狀;姥鲨的牙齒既細小而又多似米粒;虎鲨的牙齒寬大呈臼狀等等。鲨魚的牙齒形狀之所以繁多,這就像上述所說的與其生态食性是極為密切相關的。
在某種意義上講鲨魚全身是牙,其體表覆蓋的盾鱗構造和牙齒相近,可以稱得上皮膚牙齒。鲨魚的牙齒有幾百顆,可以移動,因此鲨魚不用擔心牙齒不夠用,因而具有很大的攻擊力。
大白鲨是海洋裡最強大的鲨魚,以強大的牙齒稱雄。
鲨魚身體為流線型,以減少水中運動的阻力。軀幹部具有背鳍,臀鳍和尾鳍各一,胸鳍和腹鳍各一對。尾鳍上大下小,是尾椎骨偏向上葉所緻。洩殖腔孔位于兩腹鳍之間。
皮膚内具有大量黏液腺,分泌黏液使體表黏滑,既可減少遊泳阻力,又可使身體免遭病菌和寄生物的侵襲。
鲨魚表面附以盾鱗,由伸出體表的棘突和埋入真皮的基闆組成。内部有血管和神經通入,與牙齒相似。盾鱗的棘突可用于減少遊泳時體表的湍流。
兇猛的鲨魚
鲨魚的颚部沒有和頭骨相連。因為颚的表面會遭遇到巨大的物理壓力,也由于颚部對于力量的需求,所以颚和鲨魚的脊椎骨與鰓弧一樣,都需要額外的支撐:颚部有一層小型的六角形闆陣,是由鈣鹽結晶塊組合成馬賽克一般的結構而成,這層結構可以提供鲨魚的颚部很強的力量,超過一般硬骨組織的能力。普通的鲨魚隻有一層這種稱為“紙皮石狀晶層(tesserae)”的結構,但一些比較大型的鲨魚,如公牛鲨、鼬鲨或大白鲨,可能有兩、三層或更多,基本上這取決于鲨魚的體型,有些大型的大白鲨就可能有五層。鲨魚吻部柔軟和富彈性的軟骨同樣也有助于吸收沖擊的力道。
它們有高度流線、适合遊泳的外型,全身覆滿了盾鱗,盾鱗除了保護鲨魚免于受傷或者被寄生,還可以增進它們的流體動力,讓它們遊得更快速。
巨齒鲨精彩圖冊
軟骨魚綱的魚類都具有鰓裂,鰓裂不能像其他硬骨魚的鰓蓋般能直接溶解水中的氧氣再吸收到血液中。大多數的鲨魚都必須不斷的遊動,讓海水從鰓裂外流進去。鲨魚全身上下約有6~8片鳍,都各有各的功用。胸鳍控制方向,背鳍保持平衡,尾鳍提供前進的力量。有些底栖性鲨魚背鳍上具有硬棘,可供自衛,有些甚至能分泌毒素。
1. 海底作戰 谷歌耗巨資保護海底光纜不受鲨魚侵害 [引用日期2015-01-08]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用戶小小xiao、用戶2149794967371、OUouu、不抵世俗、萬鼎星辰弓彪參與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