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會做夢,中國古代有周公解夢和莊周夢蝶的故事,還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蝶的傳說,可以說,夢作為一種生活的元素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作為一種文化它沉澱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之河中,那麼,夢究竟是什麼東西?古人是怎麼認識夢的?現代科學對夢的科學解釋是什麼?科學研究表明“我們一生中約有30%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時間中又有25%左右的時間是在做夢,這就是說,常人至少有20—25年在睡眠,5—7年在做夢。”可見,做夢占據了我們生活和生命的相當大一部分時間,我們不可能回避夢的存在,那我們就有必要了解夢的一些知識。
1.古人關于夢的那些稀奇古怪的看法
古人關于夢的認識可謂稀奇古怪,他們對夢進行了形形色色的解釋,這些對夢的認識或解釋往往打上迷信的色彩,認為夢或是神明的啟示或是魔鬼的“傑作”或是靈魂出竅。
在古亞述人看來,夢無論愉快與否都是在睡眠中進行的接觸的妖魔鬼怪所為,這些鬼怪或來自地下或熟人死去的鬼魂,總而言之,夢是妖魔鬼怪做出來的。
古希臘人則堅信夢是來自神明的啟示,以宣示前程,救人于水火(這種關于夢有預示功能的觀念還在現代人的頭腦中廣泛存在),他們有夢神和專門醞釀夢并以此祈求神示的神廟;不過亞裡士多德則認為夢是食物冒出的氣聚集在頭腦中而産生的現象,他的理論在現代人看來雖然荒謬,但是他畢竟擺脫了迷信的束縛,并起認識到夢有身體方面的原因;
印度泰姬陵
古印度人則認為夢即現實現實即夢;以此類似,據說圭亞那的印第安人則認為夢是人的靈魂離開身體後遇到的現實,因此他們的觀念中即便是在夢中發生的事情也要為之負責,比如在夢中被某人打傷,醒後也應該去報複,反之如果在夢中傷害到别人,醒後也應該去賠禮道歉。到了近現代人們開始用科學技術手段對夢進行研究,特别是從生理層面或心理層面來進行解釋,或者是将二者統合起來解釋。
2.近現代人們關于夢的研究
(1)摸裡和巴布洛夫對夢的解釋
A•莫裡是最早對夢進行精密研究的人,他認為夢是睡眠時機體對感性知覺的一種誤解[ 參見《大不列颠百科全書》(修訂版),第5卷,第417頁]這是從生理層面上進行解釋。之後,俄國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根據其條件反射理論認為夢不過是大腦皮層的殘餘活動,就像篝火熄滅後留下的星星點點一樣。
俄國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
(2)弗洛伊德對夢的解釋
奧地利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對夢的研究和解釋最具有代表性,可以說他是釋夢的開山鼻祖,因為他是第一個廣泛運用科學方法研究夢而且卓有成效的人,著有《釋夢》《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等有關夢的經典著作,在他看來,夢就是願望的滿足,夢有隐意與顯意之分,“夢顯意指的是可以說出來的夢,夢的隐意是指通過聯想才得到的隐藏在背後的意義。”[ 弗洛伊德 著,謝敏敏、王春濤 編譯:《精神分析引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頁]夢的隐意往往是那些由于有悖于社會道德法律規範而被抑制的見不得陽光的東西,而夢的顯意隻不過是進入意識領域的夢的隐意的一個片段而已。把夢解釋為願望的滿足,在現實的一些生活經驗中,這似乎顯得有些牽強附會,但是弗洛伊德仍然以若幹夢例和理論進行辯護說:“不管夢的内容乍看是如何不幸,其結果仍為願望的滿足。”“一個内容痛苦不堪的夢,其實是可以解析它仍然是願望的滿足。”[弗洛伊德 著,羅林等譯:《夢的解析》,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5-39頁]。
奧地利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
(3)榮格和朱建軍對夢的解釋
能與弗洛伊德相媲美的夢工作者要算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了,他認為夢是大部分是一種符号,是一種源于一個種族對全人類潛意識蘊含的固有的思想原型[ 具體參見《大美百科全書》,第9卷,光複書局,第151-152頁],他提出了集體無意識的概念來解釋夢及其他心理學上的諸多問題。我國的心理學家朱建軍教授,受榮格這種理論的啟示,基于夢是視覺性的,場景性的,就像放電影一樣的特點,訴諸潛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的理論,認為“在我們的靈魂深處的确有一個原始的部分存在,如同一個原始人,他不懂得現代人邏輯和語言,他的語言是形象化象征化的語言,夢就是他的語言。[ 朱建軍:《釋夢》,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7~48頁]”将其觀點加以概括即夢是“原始人”的“來信”,釋夢就是破譯原始人的“信件”。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
3.現代科學關于夢的經典研究
(1)做夢與快速眼動運動(REM)
從上世紀中葉起,人們借助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在實驗室中對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當然更多的是在生理層面上,最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芝加哥大學的納撒尼爾•克萊特曼博士和他的研究生尤金•阿西斯基關于夢的研究,他們在睡眠實驗室裡,通過複雜的電路把兒童和各種複雜的儀器連接起來,這些儀器有的是監視眼部肌肉運動的,有的是測量心跳和脈搏,有的是測血壓的,他們發現睡眠與後來成為REM睡眠(REM)有關,他們據此認為REM是夢的生理信号,這一發現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從此夢可以進行客觀的實驗觀察了。
之後的大量類似研究發現,把正處于REM睡眠階段的人喚醒,大概有80%的人報告說在做夢,而且研究者還發現夢不單發生在此階段,在非REM睡眠階段的人叫醒也有約10%的人報告說在做夢,而且此階段的夢不像REM階段的那樣怪異和少有負面情緒。緊接人們發現夢與REM睡眠的關系後,研究者借助大腦掃描設備,發現REM睡眠常伴有一種特殊的腦波形态。“這種形态的腦波屬于高頻率、低振幅的腦波,與清醒狀态下的腦波類似,但與非REM睡眠階段的低頻率、高振幅的腦波不同。REM睡眠中,呼吸與脈搏跳動的速率較非REM睡眠階段不規則,同時骨骼肌的肌肉張力降低。”[ 具體參見《大美百科全書》,第9卷,光複書局,152頁]
(2)做夢與大腦額葉有關?
随着神經科學的興起和發展,為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神經病學家馬克•索爾姆斯的發現對上述關于REM睡眠的研究提出了挑戰,他對26個大腦中控制REM睡眠區域受到損傷的病人進行研究,發現這些人中隻有一個不再做夢。更有趣的是,在對350個病人的研究中,當多巴胺神經元所在的額葉受到損傷時,人們就不在做夢,因此他認為夢是由大腦所釋放的多巴胺的那部分控制的一種生理現象。不過這種理論是對于夢是受大腦中産生REM睡眠的區域所控制這種理論的批判之上提出的,事實上如上所述夢還發生非快速嚴冬睡眠階段,因此這個理論有不完備的地方。
(3)夢的垃圾箱理論
人們對神經網絡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人們自然試圖去探明夢與神經網絡和神經元的某種關系。上世紀60年代睡眠研究者威爾西•韋布發現在人做夢期間,自主神經系統和外周身神經系統的其他部分也非常活躍,并出現流向大腦的血增加、心跳和呼吸變得不規則,肌肉抽搐等現象。因此他認為夢是一種“自主神經系風暴”中的産物之一。上世紀80年代,弗朗西斯•克裡克和格雷姆•米奇森提出了一種夢的垃圾箱理論,他們基于大腦是大腦是一個複雜的神經網絡這一前提,認為在神經網絡上的一個神經元放點刺激周圍的神經元從而引起其他神經元依次或同時放電,在這一過程中神經網絡系統可能會出現一種需要清除的“寄生行為模式”,而夢不過是在REM睡眠階段對此種模式發現和抑制的過程中所産生的某種生理上的反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