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外國人說我們是老外

外國人說我們是老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8 11:20:35

來源:光明日報

外國人說我們是老外(但我們不是外人)1

當前,上海疫情防控阻擊戰正處于攻堅階段,不少生活在滬的外籍人士用自己的方式為上海加油,為中國鼓勁。有人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深愛的上海傳播正能量;有人在社區志願服務中心擔當志願者,同中國親友一起守護“家園”;還有人身體力行,“不見外”地把自己活成了上海本地人的模樣……在他們看來,自己也是這座城市的一分子,守“滬”義不容辭。

上海,繼續前進!

疫情的多日封控,讓36歲的在滬尼泊爾醫生阿思勢(Maskay)不禁陷入了沉思:如何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為自己深愛的這座城市傳播一些正能量?

偶然間,他看到城市化倫理學家和媒體藝術家JT Singh在2016年創作的一段視頻,視頻在很短的時間裡巧妙地融合了上海的現代化和多元性,令他為之一振。阿思勢立即決定:聯系原作者,向上海市民分享這段視頻!讓他開心的是,原作者JT Singh不僅同意分享,還希望通過他傳達一個信息——上海,繼續前進!

視頻中,從清晨浦東陸家嘴的現代化建築開始,畫面迅速切換到老弄堂,有刷牙的大叔、燒飯的阿姨、地鐵車廂裡擁擠的乘客,還有小鋪裡熱氣騰騰的包子、弄堂口歡笑的孩子、歡唱的小鳥和互相依偎的老人……在東方明珠塔背後的夕陽襯托下,上海的一天漸漸結束。這段視頻雖然隻有3分鐘,卻用蒙太奇的手法向觀衆展現了可愛的上海市民和熟悉的煙火氣。

“我之所以這麼喜歡這段視頻,是因為它不僅讓我想起上海曾經是什麼模樣,而且也告訴我們,這一切結束後,我們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阿思勢說。

今年是阿思勢來到上海的第20個年頭。2003年,拿到政府獎學金的阿思勢第一次來到上海,攻讀醫學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上海和睦家醫院工作。作為一名外科醫生,阿思勢深知血液在手術中的重要性。他發現,上海的很多外籍友人願意獻血,但不知道途徑。因此,他打造了一個向外籍志願者宣傳無償獻血的志願者團隊“Bloodline(血緣)”,并發動身邊的外籍朋友加入其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剛暴發時,阿思勢就想為抗疫做點什麼。于是,他在家為志願者團隊設計宣傳資料,制作了防疫的海報和視頻。當得知武漢疫情嚴重後,他把志同道合的朋友拉在一起,組建起一個名為“武漢加油”的微信群,吸引了衆多愛心人士關注。

在阿思勢的心裡,上海早已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認為,在上海的抗疫工作中,政府和人民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經過此番疫情,上海将變得更強大,更生機勃勃,也更美好——上海加油!”

疫情讓鄰裡變熱絡了

“保持兩米距離!保持兩米距離!”在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街道海甯居民區,一位穿着防護服的志願者操着一口上海味普通話,正在核酸檢測現場忙碌着……由于全副武裝,很多人看不出來,其實他是一名外籍人士,名叫Kek Seng Yem。

當被問到做志願者多久了,他說自己也記不清楚。“反正一直在做……嗯,居家以來一直在做。”49歲的Kek Seng Yem是馬來西亞人,同時也是個“地道”的上海女婿,與妻子結婚已有10年。

談到為啥要做志願者,他打開了話匣子:“我愛人是一名共産黨員,最近成了小區的志願者,很忙碌,經常一大早五六點就起床,有時剛吃上幾口飯,遇到臨時通知放下碗就下樓了。還有小區裡一些退休的叔叔阿姨,他們也在熱心地跑上跑下,讓我蠻感動的。所以,我也想出來做一點事情。”

就這樣,Kek Seng Yem也成為一名社區志願者。看到小區群裡通知運送蔬菜的車快到了,他就立馬“全副武裝”,早早趕到小區門口等着。待蔬菜、肉、大米等生活物資運到,便同其他志願者一起卸貨、分裝,然後再挨家挨戶地把東西送上門。這時候,Kek Seng Yem說自己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謝謝侬”。

忙碌之中,他還有一個新的發現:“原來,鄰居之間不是很熱絡,頂多算是點頭之交;可是現在,情況卻發生了改變。侬看!一打開微信群,撲面而來的就是鄰裡間的熱情——誰家沒有醬油了,馬上有回複,放在門口,可以自取;誰需要常用藥了,就會有人表示願意提供……”

這些天做志願者的經曆,讓Kek Seng Yem對這個新身份有了新理解。“我來中國18年了。剛來時,也有志願者,但不太會關注。現在不一樣了,我自己也是志願者,身邊也有很多志願者。對了,志願者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拉得更近了。”

永遠38歲的老羅

老羅,荷蘭人,從小在新西蘭長大。他的英文名為Jacobus,但大家更喜歡喊他“老羅”——這源于他給自己取的中文名“羅江強”。在中國做了多年外教的他,單是在松江區東明花苑小區就住了13年。

老羅做志願者,同陸一帆關系很大。3月31日,正值疫情形勢緊張之際,社區黨員陸一帆聯合熱心居民組建起一支志願者隊伍。老羅平時和陸一帆比較熟,就主動找到他,提出自己也想做志願者。考慮到老羅和居民溝通可能會不太順暢,陸一帆有些為難:“要不,這次你就休息休息?”“我想作貢獻,為什麼不可以呢?”老羅很執着。實在拗不過,陸一帆就讓老羅填了一張申請表,又給他發了一套防護用品和一件志願者綠馬甲。這下,老羅終于如願以償。

“沒想到,老羅真是幫了大忙。”陸一帆說。協助核酸檢測、發放生活物資、上門回收垃圾……老羅都會沖在最前面。小區有2500多名居民,政府免費提供的蔬菜、肉類、米面等基本生活物資,都要由志願者送到每戶居民家中。老羅自帶的裝備——平闆車和小推車,這時也派上了用場。

4月13日,上海下起大雨。恰巧,送物資的卡車把貨送到小區門口。老羅和大家一起忙前忙後,從早上開始,一直斷斷續續幹到晚上10點。雖然穿着雨衣,老羅身上的衣服還是濕透了,鞋套裡也積滿了水。

考慮到老羅的年齡,陸一帆擔心他會吃不消。沒想到第二天一大早,老羅又出門了。“有志願者騎電動車去小區門口拉貨,老羅就騎着自行車在後面追。他說他永遠38歲。”陸一帆笑着說。

現在,東明花苑小區已成為防範區。看到本輪疫情中感染者的數字在不斷下降,老羅認為,情況馬上會變得更好——“動态清零适合中國,是行得通的防控策略,也是當前控制疫情、減少死亡的最好方式。”

短 評

在上海,像阿思勢、Kek Seng Yem和老羅這樣的外籍志願者還有許多。面對嚴峻的疫情,他們主動報名做社區志願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服務。

在這樣特殊的時期,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志願者挺身而出、守望相助,用“我們是外國人,但我們不是外人”“愛不分國界”的思想境界,構築起一道抵禦疫情的精神長城。

向疫情防控中的外籍志願者緻敬!

(本報記者 張 蕾 任 鵬 靳 昊 章 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