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培
校對|大道格
“我嶽父已經90歲高齡,如果有一個伴護機器人每天陪伴它,是我最大的希望,也是未來技術值得暢想的地方。”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馬利莊說。
馬利莊一直在從事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等相關研究。過去多年中,他帶領的團隊與騰訊優圖實驗室合作了一系列的公益項目。通過人臉識别、生物安全技術找回了1706名走失人員,其中最長的已經走失了18年。
實際上,AI已經成為人們尋找失聯親人最主要的技術手段之一。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在找到了丢失了14年的兒子後,就曾特意感謝AI技術。馬利莊認為,把AI應用在失蹤人員的找尋中,充分體現了技術特别是AI技術公益性的一面。
而最讓馬利莊期待的是,随着技術的發展,高端人工智能能夠應用到老人陪護等領域。因為,社會的老齡化不可避免。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已經達到3570萬人,到2035年還将翻一番,增至為7960萬人。關注老年生活,将成為重要的社會話題。
2月2日,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聯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主辦,騰訊技術公益、守護者計劃、騰訊優圖實驗室、騰訊雲智能、騰訊WeTest、騰訊加速器、OpenCloudOS聯合承辦的第三屆Light·技術公益創造營,正是注意到了當前數字時代下,社會老齡化帶來的各種問題,把“老年人用網安全”作為本屆活動的三大議題之一,其他兩個議題則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産業CEO湯道生在活動緻辭中表示,騰訊希望通過不斷推動技術從産業外溢,通過搭建Light技術公益平台,從而幫助每個人都能拿起技術的工具,共同解決更多的公共問題。
随着技術助力更多公益項目與可持續社會價值共振,我們也正在迎來一個共同解決社會問題的“共益時代”。
01、河狸和白海豚新疆阿勒泰的烏倫古河,長達725公裡,這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蒙新河狸的主要活動區。為了實時獲取有利于河狸保護的生存數據,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沿着烏倫古河架設了超過500台紅外攝像機。
這些攝像機一年的數據産生量超過400Tb,如果要完全消化這些數據,需要數千小時的人工工作量。過去,他們往往是上一年的數據還沒有消化完,新的一年又積攢了一大堆數據。而且,人工篩選的确率也很低。
2020年,通過朋友的牽線搭橋下,他們與北京的一家AI公司Baller-Tech建立了聯系,并通過一次會議,達成了合作意向。Baller-Tech為協會提供的海量圖像數據開發了專門的工具,幫助協會做數據的标注與模型優化,但他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重要挑戰:算力。
算力,對Baller-Tech與協會來說都是一筆不菲的投入。河狸的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協會成員曾在騰訊公益上發起過“河狸食堂”、“河狸守護者”、“河狸方舟”三個項目,分别用于種植河狸食用所需的獾木柳、給予阿勒泰當地參與河狸巡視的牧民金錢津貼、建造救助受傷的河狸與其他野生動物的救助中心。數據的處理,隻是保護工程中的一個部分。
而且,解決算力需要部署服務器。Baller-Tech團隊在北京,保護協會則在新疆,服務器放在哪也是一個問題。由于算力的限制,他們的合作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進展緩慢。
直到2022年,他們看到了第二屆騰訊Light活動。他們發現,許多公益項目都在利用騰訊優圖實驗室、騰訊雲智能提供的AI能力,比如中華白海豚個體識别與公民科學工具“iDOLPHIN”項目。
“iDOLPHIN”,是第一屆騰訊Light參與團隊“智漁隊”的項目。為了讓更多的人一起參與到中華白海豚的保育中,“智漁隊”推出了“哇!白海豚”小程序。其中的“iDOLPHIN”利用人臉特效、文字識别、等技術,單張中華白海豚圖片識别準确率達到93%以上,而使用騰訊雲智能的技術接口,從上傳照片到處理照片,到反饋結果,整個過程僅需要10秒。
2022年,“智漁隊”出海超過60天,總航程超過5500公裡,對3個中華白海豚小種群進行了照片識别調查。其中,“iDOLPHIN”數據應用中錄入了超過36700張背鳍照片,基于騰訊雲智能的技術,做到準确識别個體超過2700頭,覆蓋了2個最大種群以及3個小種群。今年,他們希望通過騰訊技術公益創投,可以建立公益保護地的理念,并設計一款互聯網精準公益的産品推動更多人參與到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
“智漁隊”的經曆,激勵了蒙新河狸保護團隊。他們一緻認為,一定要參加騰訊Light活動,不為别的,隻要技術研發能夠加入騰訊雲智能的技術支持,相信河狸的數據處理就可以快馬加鞭地往前走。
事實也是如此。加入第二屆騰訊Light後,蒙新河狸保護團隊利用騰訊雲圖像識别等技術,過去人工需要2、3個月,甚至半年時間的審核工作,現在通過AI僅需要兩天時間。而且識别結果非常準确,加速了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效率。
騰訊Light也意外打開了Baller-Tech的想象空間。現在,他們計劃用AI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參考AI技術在化工領域的應用建立一個生态監測系統,将更多的生态環境因子納入到整個 AI 運算體系中,擴大物種保護的範圍。
從海豚到河狸,在動物保護中使用雲 AI技術取得的出色成果,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許多動物保護團隊都在找他們咨詢如何将AI引入生态保護中。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本屆Light技術公益創造營設置“生物多樣性保護”方向議題,也有助于開發者能夠提出具體技術解決方案,提升社會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
“一個公益項目的運營過程,更像是一個社會解決方案的孵化過程。”智漁隊的負責人,來自海南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科學總監鄭銳強說,在與騰訊Light合作以外,騰訊技術公益給了自己很多在數字服務、資源對接、場景開發商的支持和幫助。
02、技術公益的普世性和蒙新河狸保護團隊一樣,悅智AI實驗室也參加了第二屆騰訊Light活動。悅智AI實驗室的參賽項目是“高危兒拯救計劃”。
悅智AI實驗室的負責人,廣州智而康網絡總經理廖俊說,在參加Light活動之前,業界普遍認為,醫療AI主要是聚焦在像腫瘤、心血管、糖尿病這些常見的疾病,對兒童健康關注的比較少。Light的活動,給了悅智AI實驗室一個很好的展示的機會。
在過去四年,悅智AI實驗室分别在0到8歲全年齡段健康管理和智慧醫療服務上做出了持續的探索。他們發現,我國新生兒出現黃疸的概率非常高。2021年,我國新生嬰兒人數約1062萬人,具有黃疸症狀者約513萬人。由于各地醫療資源不均,很多地方醫院和家長沒有及時注意到症狀,延誤了治療,進而導緻語言障礙、癫痫等後遺症。
如何能夠幫助家在及時的發現小兒的黃疸症狀并幫助其及時就診,也是醫生們關心的一個問題。與悅智AI實驗室密切合作的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教授就經常詢問他們,能不能通過互聯網、AI技術改善甚至避免這個問題。
黃疸的一大特點,就是表現症狀十分明顯,即皮膚、鞏膜、黏膜以及其他組織和體液發生黃染的現象。這對于已經十分成熟的智能圖像識别技術來,黃膽症狀不難辨别。智而康網絡此前就開發了一個黃疸新生兒黃疸AI 圖像識别(“黃疸通”小程序)及趨勢分析管理平台。
加入騰訊Light後,悅智AI實驗室基于自研算法和騰訊雲計算平台、微搭平台的支持,又開發出了一個AI檢測黃疸的小程序。家長隻需對嬰兒身體相關部位拍照上傳,就能完成黃疸篩查,診斷結果會同步至醫院,并由醫生做最終的決策治療。騰訊雲的智能圖像識别技術,還把黃疸識别模型的準确率提升了5%。
“我們的平台,在終端加入了AI檢測後,實現了質的提升。”廖俊說,之前顧慮到成本問題,不敢在檢測小程序上做投入,接觸騰訊Light後,他們借助騰訊雲智能在兩周時間内就把産品模塊搭建起來了,通過引入雲上AI後,照片有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目前,團隊開發的小程序應用已經植入到廣州市衛健委官方公衆号“廣州健康通”。家長們通過這個免費的小程序,能夠在家快速檢測寶寶的黃疸情況,醫生也能更及時給不同嚴重程度的病例開出診斷。廖俊說他們願意免費把這些成果提供給更多的區域,免費實現技術公益的目标。
像智而康的技術公益項目,通過技術的助力,也給更多人的生活帶去了一抹陽光。廖俊總結說,一個技術公益項目,至少需要三個重要的因素。第一,專業專家團隊深度參與。第二,需要有海量的數據支撐。第三,需要有AI技術介入實現産品的深度。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廣州市300萬兒童健康和15萬診療的數據的支撐,也離不開騰訊雲AI的圖像識别能力。
技術公益項目陸續推進落地的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讨論。馬利莊說,技術的進步,使得社會公益活動更加方便、更加便捷。特别是AI技術在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應用,可以解決教育醫療資源部平衡的問題,體現了服務公益的廣泛性,以及技術面向人群的普世性。
03、技術,放大公益的力量越來越多的公益項目,正在借助AI走進大衆視野。
《公益事業新版圖之技術公益人才篇》報告顯示,在受調查的技術人才中,有90% 參加過公益活動。參與的原因大多是“力所能及做點善事”、“增加幸福感”、“對公益項目感同身受”、“通過公益提升自己”。
騰訊雲副總裁、騰訊雲智能負責人、優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運聲表示,人工智能經過近些年的飛速發展,早已融入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AI深入到社會方方面面的當下,一方面,騰訊AI扮演着釋放社會價值“放大器”的角色。通過自研技術創新,幫助實體産業發展。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點燃技術的溫度,持續推動技術價值外溢,扮演公益服務的“連接器”角色。
近年來,騰訊一直堅持“服務于人”的價值觀,通過AI技術做了非常多的嘗試和應用。譬如跨年齡尋人,通過AI技術幫助找回多名走失多年的兒童;為了讓殘障人士能夠更方便地使用電腦輸入,搜狗研發了“眼動輸入”的解決方案,讓殘障用戶通過眼球轉動和凝視,即可操作電腦完成文字輸入;以及幫助聽損者提高單音節的識别率的“天籁行動”。
騰訊技術在社會公益中的應用,遠不止人類健康、生物的多樣性。2021年。騰訊與國家天文台正式啟動“探星計劃”;2022年,騰訊還嘗試用AI幫助專家學者破譯甲骨文。
為了充分調動個體的創造力,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社會公益中,自2021年12月30日啟動了第一屆騰訊Light活動以來,至今舉辦兩屆,Light已經吸引了超2000支隊伍近7000位開發者報名參與。借助騰訊雲智能開放的300多項AI能力,不少優秀的公益項目已經和技術融合,從而落地生根,持續幫助解決社會問題。
這個數據出乎騰訊的意料,也展現了人們對社會公益的熱情。本屆活動将LIGHT挑戰賽升級為LIGHT技術公益創造營,也是希望能夠通過公衆的力量,讓更多參與者加入到技術公益創新創造的隊伍中來。
基于前兩屆的活動實踐,本屆LIGHT技術公益創造營已經初步探索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的技術公益發展路徑。技術側,LIGHT倡導用AI等技術提升項目效率,減少公益項目的運營壓力;産品側,受益于多元資源的加碼投入,公益項目落地可能性更大、覆蓋面更廣、可複制推廣性更強;運營側,通過梳理政府、NGO、開發者之間的需求與能力,以技術公益平台為介,開啟解決社會問題的“共益時代”。
此外,本屆Light技術公益創造營還進一步開放騰訊技術能力和生态資源,并推出多項扶持政策,探索技術公益模式的可持續。凱輝基金合夥人李貿祥認為,從創投的視角來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才能産生真正的社會價值,在這個過程當中,離不開AI以及各種各樣的技術支持,将公益發展可持續、體系化,才能夠在公益裡面獲得更好的資源。
“以前覺得自己的工作與AI技術不太沾邊。但近些年來,基金會在不斷希望通過數字化、信息化、AI技術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劉英子感慨,對于公益行業來說,項目遍布全國各地,包括山區很多地方,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在管理、執行中引入人工智能化技術,會讓公益項目變得更加高效。
從碳中和、鄉村振興、教育創新到兒童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等,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手段。“公益需要人們身體力行,人工智能技能可以讓‘身體力行’發揮倍數的作用。”馬利莊說。騰訊Light通過AI 公益的模式,開啟了一個人人做公益,解決社會問題的“共益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