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4:00:38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1

圖源:Pixabay

照理來說,水應該是無色無味的,可我們卻經常能嘗出水的味道和口感,比如甜、苦、軟、硬。

這不難理解,畢竟我們日常喝的水并不是純水,而是混合了各種礦物質和雜質。這些物質來自自然環境(如岩石、土壤)以及人工處理用到的試劑(如氯氣),包括鋁、鐵、錳、鈣、鎂、鉀、鈉、氯、碳酸根、碳酸氫根、硫酸根、硝酸根等,它們通常以離子的形式溶解在水中。

決定水軟硬的主要是鈣離子和鎂離子,燒水壺底下沉澱的水垢主要就是它們和碳酸根、硫酸根結合後形成的沉澱物。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2

水垢 |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總溶解固體(TDS)被用來表示水中礦物質含量高低。軟水的總溶解固體不超過75毫克/升,大于這個濃度,我們就會覺得水喝起來沒那麼潤口了。

另外,過多的鎂離子或錳離子會讓水産生澀味;過多的鐵離子則會帶來苦味和金屬味。

水的溫度和pH值也會影響水的口感。水溫15℃和~25℃比較适口。水的pH值小于6.5時,可能出現金屬味;高于8.5會覺得像蘇打水。

從水中嘗出甜味則是最令人疑惑的,因為甜一般來自有機的糖類,而飲用水是不含糖的。很多人提出,當水中的某些礦物質(如鈉、鉀)達到一定比例時,就能讓人嘗出甜味,但缺乏實驗依據。

更靠譜的研究發現,水能夠沖洗掉舌頭上抑制甜味感受器(TAS1R2和TAS1R3)的物質,獲得解放的甜味感受器被重新激活,讓大腦産生了“甜”的感覺。例如洋薊所含的綠原酸鹽和洋薊酸鹽就會抑制甜味感受器,吃完洋薊再喝水就有明顯變甜的效果。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3

洋薊 | 圖源:Wikipedia

覺得水甜還可能是心理效應,比如在筋疲力竭時喝到的山泉水,讓人覺得苦盡甘來,以及某些廣告給的心理暗示。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4

電子屏幕關了為什麼都是黑色?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5

圖源:Pixabay

手機、電腦等設備熄屏之後都會變黑,為什麼不像投影儀的幕布那樣做成白色,或者其他顔色?

幕布本身不發光,它隻提供白色背景,讓投影儀在前面把光影投射上去。而電子屏的光源來自屏幕背部的燈管(背光闆)。現在的主流電子屏都是液晶屏(LCD),它的結構就像三明治——一層液晶分子“果醬”夾在多層面闆之間,外面的“面包”包括配向膜、彩色濾光片、玻璃基闆、偏光闆(偏振過濾片)等。這些結構是透明的,而不是黑色的,否則光線就透不過來了。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6

液晶屏和背光闆結構 | 圖源:維基百科

那熄屏後的黑色怎麼解釋?

關鍵在液晶屏兩側的偏光闆上。這些偏光闆上平行排列着非常細密的條紋,隻有朝特定方向振動的光波(偏振光)才能通過,偏光鏡也是如此。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7

偏光闆原理 | 圖源:Wikipedia

也就是說,從屏幕透出的光是偏振光,如果你在屏幕前放個偏光鏡,旋轉角度,能透過的光線強弱也會随之變化。

而液晶屏兩側的偏光闆條紋方向完全垂直,光線經過第一個偏光闆的過濾之後,根本無法透過第二個偏光闆。光都被擋住了,所以屏幕看起來就是暗黑色的。

要讓液晶屏背後的光透過去,需要利用電場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布,讓它們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使其能夠穿過偏光闆。

一種新型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屏幕則不需要依賴背光,可以讓像素獨立發光,所以在熄滅時也黑得更徹底。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8

腸道菌群是從哪來的?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9

大腸杆菌 |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人體是個微生物大本營,光是細菌數量就與人體細胞數量相當。其中腸道細菌的種類有200到1000多種。它們都是從哪來的?

自我們出生起,就有一大群微生物跟我們一起面對世界,它們是母親送給我們的“小夥伴”。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10

科學家從子宮組織,包括胎盤中都檢測到了微生物。生産方式也會影響嬰兒體内的微生物組成——相比剖腹産的孩子,自然分娩的嬰兒糞便微生物組成更接近母親。

出生之後,人體開始暴露在各種環境中,每天吞下的各種食物,生病時入侵的病菌,以及吃的各種藥物,都在塑造我們的腸道微生物。不同微生物有不同喜好,一些有益人體的大腸微生物喜歡植物中的膳食纖維,如果宿主隻吃肉,它們就不好過,宿主的健康也會受影響。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11

蔬菜富含膳食纖維 | 圖源:Pixabay

很多發酵食物中含有活菌,一部分會被人體消化分解,還有一部分可能幸存下來,加入腸道菌群。而廣譜抗生素等藥物在殺死病菌的同時,也會無可避免地傷及有益菌。

不過,隻要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态變化不太大,成年人的腸道菌群還是相當穩定的。但随着年齡增長,腸道菌群中的各方勢力強弱也會随之變化,例如中年人腸道中的拟杆菌會增多,而老年人的兼性厭氧菌(如大腸杆菌)增加,同時微生物多樣性大幅減少。

腸道菌群對人體的免疫功能、營養合成(如維生素、有機酸)等方面至關重要,如果這群夥伴出了問題,人體也容易出問題。研究發現,讓這類患者服用從健康者糞便中提取的微生物,能夠有效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吔屎啦”也可能是想增援你的腸道菌群。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12

夢有顔色嗎?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13

圖源:Pixabay

回想一下你做過的夢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

20世紀上半葉,國外的研究者發現當時大多數人的夢都是黑白的,隻有不到30%的人做過彩色的夢。而在20世紀60年代後,做彩色夢的人又開始多了起來。一項1962年的調查顯示,被調查者82.7%的夢都是彩色的;2003年的調查顯示隻有17.7%的美國大學生從未或極少做過彩色夢。

巧的是,人們做夢的色彩變化規律恰好符合影視色彩的發展規律。20世紀早期正是黑白電影流行的時期,而在20世紀中後期,彩色影視漸漸成為主流,到60年代末,幾乎所有影視都是彩色的,彩色電視也替代了黑白電視。

為了驗證二者是否存在關系,21世紀的研究者調查了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成長背景(如城市和農村)的志願者,結果發現過去常看黑白影片的群體做黑白夢的概率更高,尤其是小時候(11歲以前)看過的人。

水到底有沒有味道(為什麼能嘗出味道)14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為什麼影視對夢會有這麼大的影響?相比靜态圖像和生活日常,影視作品有豐富的動态畫面、聲音,情感表現更強烈,觀衆也會更投入,對大腦産生強烈的刺激。相信很多人都曾夢到過影視劇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情節。

不過,研究者還指出20世紀早期的調查方式是有問題的。當時很多志願者是在夢醒很久之後才開始回憶夢,而我們知道大腦對夢遺忘得很快,記憶很可能出現偏差,自動給夢“褪色”。

而在20世紀60年代後,科學家已經知道人會在快速眼動期(REM)做夢,此時讓志願者醒過來,他們就能清楚地描述夢,對夢的色彩記憶更準确。科學家還在REM睡眠期觀察到感知色彩的腦區在活躍,這也說明我們在夢中能感知色彩。

所以也有可能,你的夢不是沒有顔色,隻是你忘了它最初的鮮活。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