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八個指南?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出了本新書《家庭教育指南》,這是一本專門寫給家長的工具書說是特别适合3到15歲的孩子們,因為這是教育的最佳時段盡管我兒子今年已經上大學了,還是買了本來學習,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家庭教育中的八個指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出了本新書《家庭教育指南》,這是一本專門寫給家長的工具書。說是特别适合3到15歲的孩子們,因為這是教育的最佳時段。盡管我兒子今年已經上大學了,還是買了本來學習。
不過,得先吐槽吐槽這本書的裝訂。策劃編輯是這樣推介的:“打開塑封一看,也許你會懵,皮質包裝,活頁夾,活頁紙,和常規的圖書也太不一樣了吧。這樣一本書,該從什麼地方下手讀呢?”
确實有點懵。策劃編輯說,這樣裝訂主要是為了方便拆開來讀,還千萬叮囑不要從頭到尾讀。因為這份指南,沒什麼複雜的理論,隻有幹幹淨淨的行動清單;其次,每條指南都是獨立的一頁,隻要看完一頁,就可以開幹了;第三,活頁夾的形式,方便拆出相應的頁面,張貼在家裡。
這個活頁裝訂确實是個有意思的創意,隻是我覺得,書,不管怎麼用,都得是“一本”書。活頁散裝很方便,卻也容易丢,另外,并不是每一頁都需要或适合拆開讀。如果這既是本普通裝訂的書,再加一些卡片,我覺得能更好的實現編輯的目的。因為書的字數并不多,普通裝訂始終可以保持内容的完整,而卡片可以滿足活頁的用途,那樣用起來就更方便了。另外,皮質包裝 活頁夾的設計很奇葩,既然是活頁的,那皮質包裝的意義在哪裡呢,不如換成簡裝更環保。
吐槽完了,先來看看書的結構。全書是由10個原則,24個方法,10項任務和10個工具組成的,這些内容之前還有一個養育框架,包括社會情感模型和思維能力模型。
這個結構我好生喜歡。因為它與我的一個思考方法論特别相像,就是“目标、原則與底線、工具與方法”的方法論(具體内容可參見公衆号6月19日題目為“目标、原則與底線、工具與方法”的文章)。
在我看來,任何事都可以套用這個思考方法論。首先都得先想清楚或者得有個目标,不管這個目标是不是準确的,這個東西得有,目标就是“天”,是北極星,是燈塔;而原則與底線則是“地”,是不可打破的邊界;“天”“地”之間就是我們的空間,我們可以調動這個空間的一切資源,使用這個空間的一切方法,利用這個空間的一切工具,來騰挪、創造,從而實現目标。
這本指南寫在前面的“養育框架”就是“目标”;10個原則就是“原則與底線”;而24個方法 10項任務 10個工具,則是“工具與方法”。有目标,有原則,有方法、任務、工具,是不是很有用。更重要的是,這個思路會激發出更多的方法工具。
再說說書的内容。實話說,看完之後,最大的感受是欣慰。邊看,邊回顧我們家的教育,還好符合了書中的好多條,雖然并不全,但确實很欣慰。
舉個例子:十大原則中的第一個“咬住底線,放大空間”。書中說:底線是必須遵守的紀律。底線之上,盡量不再對孩子做過多紀律方面的要求,特别是時間和空間的安排。李校長還特别強調:如果除了底線你扔沒完沒了地對孩子說“不”,那麼,孩子将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就會形成膽小怕事、不敢擔當的性格,他的創新意識在家庭裡就已經被扼殺。
我特别同意這個說法,去年公衆号的文章“兜住底線,激發無限”大體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底線之上,盡量不再對孩子做過多紀律方面的要求。
還有第二個原則,“少用權力,多用規則”。書中說:家長權力的特征是随時可以懲罰孩子,但是,過度懲罰給孩子帶來的常常是暴力傾向、撒謊、偷偷摸摸、缺乏自尊。而規則的特征則是讓孩子逐步擁有法律意識。通過權利工具,你可能經常“赢了”孩子,但是孩子卻一次次成為失敗者,失敗的後果往往是反叛或盲從。你真正需要的,是“赢得”孩子,讓孩子理解并信任你。規則不同于底線,家長不可單方面制定,必須通過與孩子協商産生。規則之外,家長不可以随意地、無休止地對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家長的目标是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而不是逼着孩子遵守規則。孩子應該是因為明曉事理而遵守規則,而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遵守規則。
我們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也常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前幾天我還将這個方法分享給一位同事,規則真是個好方法。
有一個特别重要的事得說明一下。自從兒子出生後,老婆就全職帶兒子,差不多一直到三四年級。老婆在孩子教育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幫助孩子養成較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說到習慣,得插一句。兒子進入大學快兩個月了,我們問他感覺怎麼樣啊,兒子的回答讓我們有點哭笑不得。他說,都挺習慣的,隻是有一個還不太适應,就是做作業。中小學時當天的作業都是當天完成第二天交,而大學一般一周才交一次作業,還不太習慣。看來習慣也是雙刃劍啊。
總之,無論框架還是内容,這都是本好書。如果你在教育孩子時,正苦于沒有原則方法工具,這本書一定能成為你的好幫手。
需要提醒的是,這本書好是好,就是有點廢爹廢娘,就是家長得花心思學習原則方法,使用工具。這一點,書的第一頁“使用說明”就寫清楚了:“改變孩子首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在親子關系中,父母處于主導地位,隻有父母的改變,才能帶來孩子的改變。隻是你的改變比較困難,孩子的改變則出人意料”。
請慎重購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