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兒童常喝豆漿的危害

兒童常喝豆漿的危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20:23:29

大家好,我是米醫生

門診上,經常有患者問我:米醫生,牛奶好還是豆漿好啊?

兒童常喝豆漿的危害(豆漿容易中毒)1

這個問題很類似——你覺得,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啊?

人無完人,食物也是一樣

沒有好或者不好

隻有适合或不适合

隻有适量或不适量

任何人,任何食物,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真正的問題在于——你會不會用它,如何用它

先說牛奶

牛奶,中醫稱它為牛乳

絕大部分醫書都把它定義為:微寒

《本草分經》:牛乳,甘微寒,潤腸胃,補虛勞,解熱毒。

《别錄》:牛乳微寒.補虛羸,止渴,下氣

《千金·食治》:味甘,微寒,無毒。

正因為它微寒,所以牛奶的禁忌是什麼?

《本草經疏》:"脾濕作洩者不得服。"

脾虛有濕,大便不成形,便溏者不建議吃

兒童常喝豆漿的危害(豆漿容易中毒)2

再看孫思邈和朱丹溪如何用牛奶

在治小兒吐乳時,孫思邈和朱丹溪都是建議牛奶 韭菜汁,還有生姜,攪勻後溫服

韭菜,生姜都是性溫偏熱的

用來反佐牛奶的寒

李時珍指出牛乳适合什麼人?

适宜老人煮粥

上年紀的老人,多見腎陰不足,陰血不足,大便幹燥,有虛火,正好可以用牛奶的甘寒配上粥,去潤燥和中,下氣,補虛

豆漿呢?

為什麼祖先要把好好的黃豆用一個晚上去泡軟,磨碎,再煮熟過濾了喝?

尤其以前工業化不發達,不累嗎?

豆漿是用黃豆做的,性平,色黃,入脾胃,可以補脾胃

但豆類都有一個缺點——容易滞氣(容易不消化,吃多了打嗝)

于是古人想到一個辦法,把黃豆浸泡一夜,再把它磨碎,加水過濾,把上面稀的那部分(容易消化的)做成豆漿,下面濃稠的加入石膏還有鹵水凝固後做成豆腐

這樣吃下去脾胃就更容易消化吸收黃豆的營養

兒童常喝豆漿的危害(豆漿容易中毒)3

一個是黃豆做出來的,中性,沒有偏性,可以補脾胃;

一個是牛的血液所化,能養血脈,潤五髒,補虛,但偏寒,老人建議配合粥(粥可以調和脾胃)一起吃;

以上是中醫的見解

如果換成現代營養學成分論來看,那就更簡單了

兒童常喝豆漿的危害(豆漿容易中毒)4

牛奶唯一的優勢是鈣含量比豆漿高

但前提你得吃的下去,消化吸收的了啊

消化吸收靠什麼,還是脾胃

中國有多少人是喝牛奶腹瀉,乳糖不耐受的,這裡就不展開了

另外,最最重要的是豆漿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都比牛奶低的多

也就是說,針對三高人群,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豆漿真的更友善

兒童常喝豆漿的危害(豆漿容易中毒)5

然後我們再看第二個問題

很多患者會問我:乳腺增生可以喝豆漿嗎?子宮肌瘤可以喝豆漿嗎?

很多患者都擔心豆漿裡的雌激素會讓子宮肌瘤變大

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子宮肌瘤還有乳腺增生,都與現代女性壓力較大,肝氣不舒 痰瘀體質有關

即便從西醫角度來看,其實豆漿裡沒有雌激素,豆漿有的隻是植物雌激素,它的主要成分是大豆異黃酮,雖然名字裡有雌激素,但它跟雌激素是不同的,隻是結構上有一點像雌激素

隻有在你身體内雌激素水平不夠的特定的情況下,它才能跟雌激素受體進行微弱的(劃重點)微弱的結合

但是大豆異黃酮的雌激素作用非常微弱

大概隻有真正雌激素相同濃度的萬分之一甚至更少

這點點微弱的雌激素樣作用根本不足以刺激子宮肌瘤和乳腺增生

兒童常喝豆漿的危害(豆漿容易中毒)6

其實吃牛奶吃豆漿不重要,吃太多才是問題

與其擔心每天喝150ml豆漿會讓你子宮肌瘤變大。。。。

不如多多注意情緒(肝氣不舒問題)

多多注意控制體重

(西醫認為脂肪細胞每天也會産生微量雌激素,中醫認為肌瘤與痰濕莫大關系)

還有千萬不要吃含有雌激素添加的保健品

最後我們說一下,關于喝豆漿,真正應該注意的是什麼

1,自制豆漿一定要煮沸

很多家庭認為外面買的豆漿不幹淨,或者太甜,于是選擇在家自制豆漿

其實豆漿存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現象——假沸。

就是豆漿在80-90℃時,會因泡沫上浮而出現像水沸騰一樣的“假沸”,但實際上它還沒有煮熟,應該再煮10分鐘以上才能食用。

否則大豆中還有皂苷,必須煮熟才能祛除,否則可能會引起消化道 不适,嚴重會導緻惡心、嘔吐、腹脹、頭暈等現象。

前幾天我碰到一個小患者才1歲,家裡阿姨就開始給孩子喝自制豆漿了,其實1歲的寶寶胃腸道還沒有發育好,不建議2歲以下的寶寶喂太多豆漿

第二,不要把豆漿放在保溫杯裡存放,這樣會比較容易引起豆漿變質;

第三,豆漿是我們祖先留給中國人的“補脾胃的植物奶”,豆漿再好,也不要過量食用,健康成人每天150-200ml就夠了

兒童常喝豆漿的危害(豆漿容易中毒)7

天生萬物,各有所宜

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