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學生,曾問過筆者一個問題:“您不是說元稹是中唐最牛的詩人之一嗎?為什麼課本沒有他的詩呢?”這位學生說得沒錯,元稹是中唐大名鼎鼎的詩人之一,當時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但人教版等主要中、小學語文教材确實沒有收錄過他的詩作,當然有一些地方版教材可能曾收錄過。
關于常用語文課本不收錄他的詩作這個問題,隻要看看元稹寫的詩作,其實就能猜到幾分。元稹平生詩作中,最有名的當屬他的悼亡詩系列和《離思五首》。
悼亡詩中最有名的千古名句是“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雖然并非字面意思,但顯然也不太适合給孩子們讀。而《離思五首》中,最有水平、名氣最大的則是第4首,它是不是适合選入課本,大家一看便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元稹追憶妻子所寫,說實話寫得是真有水平,堪稱唐代最拿得出手的悼亡詩之一。但多年來,很多家長都認為不是很适合孩子們讀,原因就出在“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一句。
這一句化用的是宋玉《高唐賦序》中神女與楚襄王的愛情故事,這段故事是很凄美的,因為當時神女興雲降雨,所以這“巫山”和“雲”字、“雨”字,全起來也誕生了一個4字成語。結果這4字成語,在後世的理解中,慢慢地就變味了,變成的意思大家應該明白。
當然,這并非元稹本意。元稹這首詩的意思,不過是想對已逝的妻子說:見過滄海後,别的水就不是水了;見過巫山的雲後,别的雲就不算雲了;愛過你以後,我就算是在花叢中,也不會看其他女子一眼。
詩是好詩,這情詩寫得也是相當真摯感人,但對于這首詩,多年來很多網友都給它扣上一個“假惺惺”的帽子。背後原因大家都知道,元稹确實不能算是個專情的人。他與兩大才女薛濤、劉采春之間的感情,讓不少人對他是真的愛不起來。
在千年文壇中,妻逝後再續的例子并不少,關鍵就在于元稹在韋叢走後既然已經說了“愛過你以後,我就看不上其她人了”,但沒多久就和薛濤在一起了。然後又甩薛濤,和劉采春在一起,結果最後又甩了劉大才女。這就讓很多人覺得無法接受了。
因為這些事,所以不少人每每讀到元稹的這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都不免搖搖頭。其實對這句詩,很多名家都評價過。
比如華中師範大學的網紅教授戴建業先生,評價這句詩時,就不無調侃地說過:“這男人的嘴,就是騙人的鬼”。當然,這是戴老師在和大家開玩笑。
同樣,在詩詞大會上,康震和蒙曼等幾位老師也都評價過此詩。蒙曼的評價是,這句詩表明元稹是個“深情卻不專情”的人,她認為元稹的多情和深情都是存在的,康震老師的理解也差不多。
但個人認為,這幾位專家的評價,包括詩詞大會的幾大嘉賓,其實都比不上董卿的一句玩笑講得到位和高明。董卿在一期節目中,是這樣評價元稹這個千古名句的:不是假的,是每一次都是真的。
是的,或許董卿說的這話才是真相。元稹不隻給韋叢寫過詩作,也給他愛過的其他才女寫過。比如他寫的《寄贈薛濤》,其中就寫道:“别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相思都已經像菖蒲花那樣茂盛,像雲朵那樣高了,不可謂不深情。
那麼多人寫悼亡詩,為何獨獨元稹能寫出這麼多經典?若說他不是一往情深,确實是無法讓人信服的。所以董卿說“每一次都是真的”确實是很高明的。因為是真的,所以才能寫得如此打動人心。但确實,元稹有那許多個“每一次”,這也是無法否定的事實。或許,對于元稹這位詩人,以及他的情詩,我們真的無法用現在的觀念來評價古人吧。是是非非,大家怎麼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