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作者
樸素的樹、如歡|編輯
cottonbro|圖源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相親中的“博弈心态”
“我不想輸,隻想赢”
金星主持的相親節目,《你好另一半》,火了。
号稱“國内首個婚戀社交實驗真人秀”。
好奇心驅使,我連續追了幾期。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本質上,這個節目就是一個“精英相親局”。
參加節目的雙方非富即貴。不是年輕海歸、富二代,就是職場精英或企業老總。
首先登場的,是年薪百萬的資深廣告人喬峰城。
一出場,就一身的“貴氣”:絲綢高訂西裝(胸前繡着自己的英文名)、名表、戒指、豪車。
他宣稱,自己要找的另一半是“生命合夥人”,對方要有美麗的眼睛、完美的腰臀比,還不能比自己高(他170cm)。
理想的婚姻,是一加一大于二。
而見到女嘉賓張俏實後,喬峰城隻用了短短“兩秒鐘”就“斃掉”了對方。
然後,開始在女方面前“耀武揚威”,凸顯自己的優越感。
他先是向女方“炫耀”自己的成功史:“我是标準的‘酒後駕車’,前8年做酒,後8年做車……”
然後又開始“炫耀”自己的健身成果:“一周5練,已經形成肌肉記憶。”
整個過程自信滿滿,配合着各種手勢,言語間充滿“挑釁”,眼神中透着“不屑”。
而女方張俏實,雖有出國讀研的經曆,但在喬峰城看來“顔值并不高,也不是上海人”。
溝通中,喬峰城處處壓制着對方,企圖掌控局面。
他想找的,其實是一個适配價值高,又容易拿捏和控制的女友。
所以即便不滿意,也要趁機在女方身上狂刷存在感。
另一位嘉賓張詩情,也讓人印象深刻。
她相親三次,“斃”了三個男人。
第一次相親,張詩情問男嘉賓:“聽說你原來在清華是學生會(主席)?”
對方回答:“就是搞一些講座,院系的晚會主持。”
随即開始捋“時間線”,想憑借“學長身份”赢得關注。
但其實,在聊到學曆背景、工作前途時,張詩情在心裡已經淘汰了對方。
第二次相親,對象史德亨情商過人,初次見面就能把話說到女方心坎兒裡。
但還是卡在了學曆上,“本科、碩士學曆和自己不是一個重量級”。
第三次相親,遇到了有些“傻白甜”的徐嘯天。
他跟張詩情家庭背景相似,初次見面,就選了最高檔的餐廳。
可最終,還是因為自己本科院校不入流,沒有留學經曆,被張詩情“否”了。
無論喬峰城,還是張詩情,在相親過程中,都會以自我為中心,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一種優越感。
無論坐在對面的那個人是誰。
他們,都太想成為“赢”家了。
這種“不想輸,隻想赢”的心态,其實就是一種“博弈心态”。
相親是在談判?
還是在談感情?
大多數人相親,都是為了找一個可以結婚的人。
而相親過程,就是兩個人加深了解、彼此靠近的過程。
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對彼此而言都是“完全陌生”的狀态。
所謂的了解,也隻是從婚戀網站或中間人那裡得到的“第三方資料”。
但看一張紙和看一個人,完全是兩回事。
《你好另一半》裡的男男女女,似乎每個人都戴着“放大鏡”。
在“審視”,在“甄别”。
都想找适配價值最高的對象。
比如胡詩晨和呂長澤的那場約會。
胡詩晨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年輕貌美、年薪百萬,對自己自信滿滿。
然而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當她坐在澳洲留學歸來的男嘉賓呂長澤面前,氣勢就明顯弱了下來。
兩人約在射箭館見面,短短幾個回合中,她拼命地表現自己。
男嘉賓說自己愛運動,會射箭,她立刻表明自己在新西蘭學過打槍;男嘉賓說自己曾在澳洲留學七年,她不甘示弱立馬接話,說自己在澳洲自駕旅行半個月。
約會結束後,胡詩晨志在必得,自我感覺良好。
然而,男嘉賓的感覺卻是:女方争強好勝、對物質要求太高,又是小鎮女孩,果斷轉身。
其實說到底,這種相親更像是談判。
男女雙方像極了兩個商務談判的高手,先把各自的條件當“籌碼”擺上桌面,接着開始提要求、談條件,然後再看“匹配”與否,在心裡盤算是“賺”還是“虧”。
看起來效率極高。
可是,相親不是算數,不是談判,也不是買賣。
當我們奔着戀愛、結婚的目的去相親時,除了物質,是不是更應該談談感情?
畢竟戀愛也好、婚姻也罷,不僅需要錢,更需要愛。
物質是情感的出口,而感情卻是物質的基礎。
相親中的“博弈心态”,
背後是超我與自戀的博弈
事實上,在很多“相親局”上,一對陌生男女相親,表面看起來有禮有節,其實暗地裡卻是一場内心的較量。
誰都不想落後于人。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講,這種“博弈心态”背後,不僅僅是人與人的博弈,更是超我與自戀的博弈。
文章開頭提到的張詩情。
在節目中,她的父母雖然看起來有學識、有涵養,也很民主,但實際對女兒管控很嚴格。
張詩情媽媽會在女兒相親時,在場外發微信給女兒,“指揮”她應該怎麼說話;幫女兒挑衣服,也會告訴女兒應該穿什麼,并且很堅定地灌輸自己的想法。
即便她是一位全職太太,坐在老公身邊,氣場依然強大。
金星采訪過程中,這位全職闊太經常搶話題,并且“矯正”老公的話。
在如此嚴格的環境下長大,張詩情的内在不自覺形成一個嚴苛的“超我”。
相親中,這部分就會投射出去,變成嚴苛要求對方。
比如在家庭訪談中,金星問張詩情談過幾次戀愛,張詩情說談過三次。
其中不乏耶魯、清華的才子,但最後分手,都是因為覺得對方懦弱或者缺乏幽默感。
張詩情“嚴苛”的部分在和徐嘯天的約會中也有呈現。
張詩情問徐嘯天:“你們家族的房地産是屬于哪一部分的房地産?”
原本一本畢業、出生小康,還頗有幾分自信的男嘉賓,經女方這麼一“拷問”,眼神立馬有些閃躲,整個身體往後縮,弱弱地回答:“我們家屬于南京的中小房地産開發商。”
兩個人互動的過程,就是投射與認同的過程。
女方把内在嚴苛的信息傳遞出去後,男方接收到,自戀受挫後,就産生了“回避”或“退縮”的行為,這恰恰是配合女方的“嚴苛”出現的。
再比如,前幾天,我看到有位知乎網友發帖——
“去相親,妹子遲到13分鐘,我就走了,有錯嗎?兩人約好19:30見面,我19點22到,19點33發消息問她到哪了,她沒有回複。19點40我就走了,19點43她回複說到了,但我已經走了。”
在這個“相親困局”中,男生内在可能也有一個強大的“超我”,所以他不允許自己遲到,也沒辦法容忍女方遲到,而女方不回信息,更是一個“挫折事件”,所以他選擇了離開。
而如果女方也是故意遲到,那麼,也可能是一個比較自戀的人。
她在用“遲到”考驗對方的耐心,想以此占得上風。
男生運用“超我”,和女生的自戀“對決”。
兩人互相“防禦”着,“審視”着,同樣是一場博弈。
善于共享,才能創造共赢的親密關系
通常情況下,博弈的組成要素包括:博弈的雙方、策略及收益。
我們如果把相親,甚至戀愛當作博弈,那麼男女雙方就是各自的對手。
彼此的真實體驗、個人價值感、積極情緒等等就可以定義為共同收益。
相親中的男女雙方,接觸時,會形成一個“場域”。
産生不同的化學反應,比如兩個拔弩張的人相遇,就容易“掐架”,迸發“爆裂”的火花。
而兩個情緒平穩的人相遇,就更容易深入探讨、走近對方,産生内心的“共鳴”。
總之,在這個“場域”中,各種信息被不同的人接收後,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在溝通過程中也會導緻不一樣的反饋行為。
“博弈心态”中的男女雙方,都戴着“防禦”的面具,盯着自己的利益。
但這樣,就能實現收益的最大化嗎?
恐怕不能。
親密關系,是兩個人之間的互動。
如果都看不見人了,隻有外面的一層層皮,還有什麼意思呢?
就算外面的那層皮匹配成功了,日後相處,就喜大普奔了嗎?
日常的相處,看的是三觀、習慣、情緒是否穩定......
而要了解這些,就需要相親時盡可能坦誠,拆掉各自防禦的“圍牆”——在精神上向對方敞開,充分表達自己,同時,也看見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即使到最後,相親不一定會成功。
但真誠,一定是一段好關系的開端。
寫在最後
我們相親,無非是想找一個情投意合的人,戀愛、結婚。
抱着“博弈心态”更像是在争高下、拼輸赢。
在乎“我”,而不是“我們”……
關系的維系,靠的不是打壓,而是:我們都可以,在對方面前坦然做自己。
跟一個真實的人相處,走近那個真實的人,而不是他身上的“标簽”……
這個過程中,也會讓我們以一種更成熟的人格去面對别人,面對關系。
當你能看見對方的好,欣賞對方的好,也意味着:你已經在關系中,長成了更好的人。
世界和我愛着你。
作者簡介:木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APPC少兒咨詢師,心理專欄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