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體一共有多少本書

三體一共有多少本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16:37:03

【觀察】

  上市第一天首印1萬冊全部售罄,一周加印10次,一個月銷量突破10萬冊——今年7月4日,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日文版在日本正式出版,掀起了一股“《三體》熱”。11月12日,《三體》又入選日本第七屆書評大獎(booklog大賞)海外小說類。而據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教圖)介紹,截至今年10月,《三體》三部曲已累計輸出25個語種,其中20個語種已在海外出版發行,海外銷量近200萬冊,再一次刷新我國當代文學海外銷量最高紀錄。


三體一共有多少本書(三體三部曲刷新我國當代文學海外銷量最高紀錄)1


  這部現象級作品仿佛一個多棱鏡,透過它,人們可以看到不同的鏡像:科幻既是文學的,也是科學的,它思考人類未來,更關系中國當下。當我們試圖解讀《三體》現象,中國科幻出海的圖景也緩緩浮出水面。

  1、海外讀者熱評“隻有中國作家才寫得出”

  在《三體》走進日本前,劉慈欣并非信心十足,雖然在英語世界銷售火爆,亞洲一些地區卻反響平平,比如韓國版《三體》第一部隻賣出400本。然而,近4個月來在日本的火熱情況完全打消了劉慈欣的這種顧慮。《三體》頻頻登上日本各大書店的文學暢銷榜第一位,日本網友好評頗多:“不愧是寫出了四大名著的國家”“隻有中國作家能寫出這種宏大感”……日本媒體也多次報道《三體》的熱銷情況。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漫畫家大塚英志說,日本人在中國科幻小說中受到心靈沖擊,是因為他們在中國的小說中看到了人類在漫長文明中的曆史想象力。

  在《三體》日文版引起關注時,《三體》塞爾維亞語版也即将出版。中教圖出口綜合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三體》的海外傳播,還走到了中國圖書較少走進的一些小語種國家,如挪威、立陶宛、克羅地亞等。《三體》的讀者群已從英語世界拓展到拉美、“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等更為廣泛的地理空間。

  從國内發表到暢銷海外,這部科幻文學作品隻用了十幾年的時間:2006年5月,《三體》第一部開始在《科幻世界》雜志連載;2010年11月《三體》三部曲全部出版;2014年11月11日《三體》英文版出版。據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何明星統計,截至2018年3月31日,全球共有1149家圖書館收藏《三體》,創造了中國圖書譯著的高館藏紀錄。

  詳細分析日本讀者的評價後,何明星得出了一個“确切的判斷”:《三體》在日本的意外走紅,源于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超凡的故事性和奇絕的想象力,以及獨具特色的“中國科幻”風格,這一點正是《三體》征服歐美讀者,同樣也赢得日本讀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他們能從《三體》裡讀到中國的現在和中國人所想象的未來。”《三體》中文版責任編輯姚海軍對記者說,《三體》的文本是一個綜合體,包含曆史、現實以及未來。姚海軍認為,《三體》在海外熱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當今的國際大環境。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備受世界關注,海外讀者也想從書中了解中國人是如何想象未來的,“這是很重要的,如果對這個國家都不感興趣的話,就不可能對《三體》産生興趣”。

  姚海軍的判斷十分切合中國圖書走出去的現狀。記者從多位出版人那裡了解到,近些年,中國圖書版權輸出最受歡迎的門類為當代文學,随着中國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升,海外讀者希望了解當今的中國,了解當代中國人的所思所想,當代文學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窗口。在這樣的背景下,《三體》的海外熱銷極富時代特色。

  2、英譯本是《三體》出海的關鍵一步

  提及《三體》出海的成功,一個名字絕不會被繞過——《三體》英文譯者、華裔作家劉宇昆。

  “一是母語為英語,二是他本身就是優秀的科幻作家。”2012年8月,中教圖簽約《三體》海外版權,開始尋找譯者,華裔作家劉宇昆是最佳人選。此外,中教圖還選擇與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出版方托爾出版社合作。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顧愛玲曾說:“《三體》能得雨果獎,翻譯的作用很重要。”《自然》雜志子刊《自然物理學》在介紹《三體問題》的故事梗概和主題時,也高度評價了劉宇昆的譯文“非常自然地給讀者呈現了中國文化的全貌”。

  如各界評論所言,英文版翻譯正是《三體》走出去的關鍵一步。據了解,《三體》其他語種在翻譯時均參考了英譯本,優秀的英譯本奠定了海外傳播的基礎,提高了海外傳播的質量。對于中國圖書走出去來說,翻譯出版往往是在不為人知之處下大功夫。據了解,早在2013年《三體》英文版就得到了“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的資助。在《三體》三部曲英文版全部出齊後,“絲路書香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等翻譯工程又進一步資助了德語版、西班牙語版、泰語版、波蘭語版等語種的翻譯出版。

  3、40年前埋下的科幻種子開花結果

  說起中國科幻,年近八旬的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孟慶樞來了興緻:“讀起來覺得有意思,年輕人總想追求一點新的東西。”早在40年前,精通俄語和日語的孟慶樞已經開始接觸蘇聯及日本科幻,那個年代被稱為“科學的春天”。

  1978年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科學技術是生産力”“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成為人們的共識。借着這股春風,從1979年起,以中國科普創作協會(現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為代表的一批科普團體先後成立。孟慶樞成為國内最早譯介蘇聯及日本科幻的學者之一。他開始與日本科幻作家星新一通信,又着手編輯“蘇聯著名科學幻想小說選”。1980年,他翻譯出版了蘇聯科幻作品《在我消逝掉的世界裡》,當時銷量達10萬冊。

  孟慶樞有一位老朋友——《光明日報》編輯、科幻作家金濤,出于共同的志趣,他們合著了《魯迅和自然科學》。金濤也成為中國科幻近40年曆史的重要見證者。

  “當時想的是,要繁榮國内創作,需要借鑒國外的東西。”金濤看到學者王逢振寫文章介紹美國科幻小說,便主動聯絡他約稿,在《光明日報》發表了《論西方科幻小說》的文章,後來又請孟慶樞加入,“我們當時希望盡綿薄之力,把歐美日俄優秀的科幻小說介紹進來。”

  推廣科幻小說的過程有希望但也有難度。“在面臨困境之際,《光明日報》以多種方式力挺科幻小說。”金濤回憶,他當時在《光明日報》編輯《科學》副刊,1980年2月18日刊登了鄭文光、葉永烈、童恩正、肖建亨四位科幻作家的署名文章。《光明日報》還連載了美國科幻作家詹姆斯·布利什的《盒子》,這是中央大報第一次連載外國科幻小說。

  一顆種子就這樣種在了“科學的春天”裡。

  劉慈欣曾說,正是閱讀了科幻小說,才讓他逐漸成為一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作品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西方現代科幻小說,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出版了他的《2001:太空漫遊》和《與羅摩相會》。“這兩本書第一次激活了我的想象力,思想豁然開闊許多,有小溪流入大海的感覺。”“讀完《2001:太空漫遊》的那天深夜,我走出家門仰望星空,在我的眼中,星空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我第一次對宇宙的宏大與神秘産生了敬畏感。”

  四十年步履不停,老一輩作家仍熱衷科幻事業。今年7月,孟慶樞聯絡組織日本作家、學者和翻譯家在東京都舉辦“王晉康作品座談會”,探讨中國科幻作家王晉康日譯作品的藝術内涵和思想意義,這是日本首次主辦對中國科幻作家作品的研讨座談活動,在日本文學界得到了良好反饋。日本重要文學雜志《三田文學》春季号特别推出科幻文學特輯,刊登王晉康的科幻小說《天火》,這标志着日本文學界開始将中國當代科幻作品看作世界優秀科幻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對中國科幻文學走進日本學術圈和市場起到了推動作用。

  1978年5月20日,被稱為“中國科幻文學之父”的鄭文光在《光明日報》刊文《應該精心培育科學文藝這株花》。短短731字的文章早已成為科幻文學史的“老掌故”。倏忽40年走過,當科學文藝這株花于今時今日綻放時,它已然被世界看到。

  4、中國科幻從舞台邊緣走到聚光燈下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索恩曾說,我不知道做多少場報告,才能讓我的學術研究影響全球幾億人,但是《星際穿越》電影剛上映就做到了。索恩的話說出了科幻文藝作品的影響力,也道明了“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作用。

  11月3日,2019中國科幻大會在京舉辦,千餘人參加、人頭攢動的場面令人感歎:中國科幻已經從舞台邊緣走到聚光燈下。細心觀察會發現,中國的科幻事業正從以年記到以日記的速度發展:11月3日,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11月16日,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首次增設“科幻文學獎”;11月22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成都召開……

  科幻為什麼火了?當人們發出這樣的疑問時,得到的回答往往與時代相關:

  ——“可以說科幻文學已經成為中國文學中的一道亮麗風景,成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閻晶明認為,新時代的中國科幻文學已經不是“誇父追日”“嫦娥奔月”的想象。科幻文學是基于作家自覺養成的科學思維,努力修煉的科學知識,結合文學的現象與叙述,迎合着當代科技精神,努力探索宇宙未來人性的秘密,激發人們科學探索的熱情。

  ——“科幻關注科技對人的影響,認識科幻要從人的思維變化入手。”孟慶樞說,文學總是與時俱進的,而當今的中國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已高度交融,“反映未來感”是科幻作品的優勢。

  ——作家韓松洞察到科幻熱潮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息息相關。他認為,科幻進入中國100多年,它走過了一段風雨交加的路程,當前中國湧現的科幻熱正在引起海内外的關注,科幻雖然隻是一個小衆的類型文學,卻也是科技革命帶來的劇變在我們社會生活中的反映,是新時代中國夢的一個體現。中國科幻正在成為世界科幻百花園當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中國對世界開放、與世界交融的一個新渠道。科幻作家探索解決人類面臨的諸多全球性問題,這也有利于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内容的角度來看,中國科幻把各種不同的未來生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在劉慈欣眼中,科幻讓中國人接觸到一種全新的文學形式,這種文學形式關注的不再是一畝三分地,也不是周圍的生活環境,甚至不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關注的是人與大自然,人與宇宙的關系。

  作家、讀者、學者、出版人、媒體人……在人們數十年的合力之下,中國科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劉慈欣認為,随着中國的發展,科幻小說有可能迎來真正的黃金時代。

原标題:《三體》三部曲刷新我國當代文學海外銷量最高紀錄——從《三體》眺望中國科幻出海遠景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03日 12版)記者 陳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