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07:08 | 科技日報
圖片來自網絡。
正值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李金祥在此間表示,受耕地面積下降以及單産水平已處高位等影響,我國傳統糧食作物的總産量短期内很難有大的提高;而馬鈴薯作為一種“十全十美的全營養食物”,其單産水平和種植面積還有相當大增加潛力。
他是在“馬鈴薯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範”現場會上說這番話的。
李金祥指出,馬鈴薯對保障國家食物安全意義重大。與小麥、水稻相比,馬鈴薯具有熱量低、粗纖維含量高、蛋白質品質好等優點。與其他糧食作物比,馬鈴薯較耐瘠薄和幹旱、生育期可長可短、有效積溫要求低,所以不僅能在幹早半幹旱地區的瘠薄土地,還能在南方冬閑田和西南寒冷山區等不擠占糧田的前提下生産,且種植比較效益高,是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優選作物。馬鈴薯對比其他作物又具有産業鍊長的優勢,目前我國馬鈴薯用于鮮食、加工的消費占比分别在60%、20%左右,将馬鈴薯進行深加工可增值5倍至10倍以上。此外,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的60%分布在高、冷、偏、窮和邊遠地區,據統計國内592個貧困縣中80%以上是馬鈴薯主産縣,馬鈴薯成為這些地區人民賴以生存的主食和重要的經濟來源,一個以政府扶持引導、市場積極跟進,“土豆變金豆”的馬鈴薯精準扶貧新格局正在形成。
圖片來自網絡。
據悉,由中國農科院組織開展的“馬鈴薯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範”,在綠色優質新品種篩選、水肥一體化精準施用、遙感數字化監測、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提質增效貯藏減損、全程機械化、主食化加工等七項核心技術上逐個突破,綜合集成,并規模化示範,先後建立綜合示範基地6個,核心面積4000餘畝。在甘肅定西市安定區,比當地主栽對照品種增産32.97%,畝産值達到3000元,純收入增加743元。
(原标題:《農科院專家認為:馬鈴薯是十全十美全營養食物》,原作者瞿劍,編輯黃慧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