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網絡秀場直播引起的負面的社會新聞屢見不鮮,因直播打賞而鬧出的糾紛更是層出不窮。
天下可謂苦直播亂象久矣!
“赢了我們一起歡,輸了我們一起狂!家人們刷起來吧!”
“感謝大哥送的嘉年華,随後我将為大哥送上全套寫真!”
“一個火箭一首歌,大哥你想聽啥你就說!”
“充值抽獎送十萬,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
狐妹想先問問各位在座的狐友,大家有沒有過打賞主播的經曆?這些直播套路,你都碰到過幾個?有錢打賞怎麼沒空給狐妹點一個“三連”呢?!
幾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建議,按直播内容進行分類監管,對部分八卦新聞網絡直播、“純顔值”直播和非專業“舞蹈”直播等,強制實施打賞冷靜期制度,即打賞者在三天内可以無理由撤回打賞。
看到這條提議的第一反應,狐妹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神經一顫:“嗯?那豈不是可以白嫖?!”
不過,“打賞冷靜期”真的行得通嗎?!
自 2005 年展露之初,到 2016 年的蓬勃興起,網絡秀場直播行業不斷發展,一些亟待規範的問題日益凸顯。
例如“打賞”行為來錢太快太多,使得衆多年輕人對直播行業趨之若鹜。
整個直播行業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視有價值内容輸出,而轉向形成以噱頭、獵奇為主導的不良風氣。
一些有違公序良俗的直播方式,也被直播平台默許甚至鼓勵,被觀衆所接受習慣。
網絡直播間,主播的“甜言蜜語”、連麥 PK 刻意渲染的緊張氣氛、激發競争的打賞排行榜......
這些無疑不在吸引觀衆不由自主地打賞,逐漸失去理智,更有甚者,不惜“一擲千金”,隻為成為“榜一大哥”,隻為博得主播一笑。
但多巴胺分泌下不加思索的點擊,是錢财的流失,也可能是人生的毀滅......
公務員挪用公款打賞主播......
小夥 5 天打賞主播 21 萬......
11 歲女童打賞主播 140 萬......
男子打賞主播 30 萬,被拉黑後跳河輕生......
......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知道“打賞冷靜期”提出了的緣由了。
直播門檻低、來錢快,一場直播開個美顔,喊幾句大哥,可能就是普通人幾個月都賺不來的錢。
為了打賞,主播們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
開競猜局引導粉絲“下注”、相互比拼所獲禮物、賣慘赢得同情關注、跳舞打擦邊球無下限互動......
千篇一律的套路,卻依舊人人賺得盆滿缽溢。
打賞撤回,從片面來說,對觀衆是有利的。
但是仔細想想,這對于那些主播來說是不是有些不太公平?
觀衆要想看主播表演,主播是讓觀衆先刷禮物,三天過後再來看表演呢?還是在表演之前猶猶豫豫地問一句:“大哥,這火箭三天之後要收回嗎?”
總不能白白整了整了一堆活,被消遣娛樂後還無利可圖吧?!
先不說直播行業這個性質如何,我們說直播打賞,其實本質上是一種你情我願的“服務買賣”。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直播打賞中,消費者需要在網絡平台上注冊并充值,即用實體币等價化為虛拟币,當消費者觀看主播提供的服務表演時,消費者就可以為主播刷禮物進行打賞。
也就是說,消費者在充值環節,就已經意識到自己是來消費的了,将錢等價換為禮物打賞時,他就也意識到送禮物的意義和效力。
與此同時,直播平台的提示服務,為消費者的理性認知提供了注意義務。
就比如你去超市買了一瓶飲料,老闆告訴你這個多少錢,結果你付了款,回家之後喝了一口之後感覺不好喝,拿回去給老闆說:“我不要了,退錢!”這樣合适嗎?
所以說,作為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看直播充錢屬于個人自願行為。且按理來說本來就可以白嫖,結果充錢的是你,送禮物的是你,要回來的還是你!
多少是有點打腫臉充胖子,還想白撿便宜的嫌疑了。
當然啦,如果問題涉及到的不僅僅是消費者的個人财産,有可能是家庭财産或是公共财産,就是另外的讨論範疇了。
其實打賞本就是一種沖動行為,是人體在多巴胺分泌下不加思索的點擊、消費。當沖動過後大腦疲軟,回歸理性的狀态,才猛然發覺這是一場泛娛樂的荒誕。
人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的沖動買單。天下哪有那麼多後悔藥?你說對吧?!
與其單方面說主播施展了魅惑,不如管制一下網絡平台的直播亂象來的直接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