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兩千多年來一直薪火相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除了要學習識字外,還要學習音律、格律等。因此,《聲律啟蒙》應運而生,它是古時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
我們的國學經典課程開設“聲律啟蒙”課程,帶孩子追溯、學習古時那最美的調調。
聲律啟蒙(二冬二段)
明對暗,淡對濃,上智對中庸。
鏡奁對衣笥,野杵對村舂。
花灼爍,草蒙茸,九夏對三冬。
台高名戲馬,齋小号蟠龍。
手擘蟹螯從畢卓,身披鶴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雲霄如玉筆;
三姑石大,響傳風雨若金镛。
知識拓展
鏡奁對衣笥(jìng lián duì yī sì)鏡奁為古時人們用的鏡匣;衣笥為古時人們用的衣櫃,用來裝衣服。
野杵對村舂(yě chǔ duì cūn chōng)杵:chǔ 搗舂米的器具,搗衣之木槌也稱杵;。舂:chōng,大多數用于“舂米”。“舂”的單獨解釋是打碎之類的意思;“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将其去掉殼的過程。殼即為米糠,而去掉殼的谷子便是小米。
九夏:夏天三個月共九十天;三冬:冬季有三個月,故稱三冬。
擘(bò) 分開;剖裂,同“掰”。
螯(áo)螃蟹等節肢動物的變形的第一對腳,形狀像鉗子,能開合,用來取食或自衛。
《世說新語》記載,晉朝人畢卓(字茂世)很喜歡喝酒吃蟹,曾說:“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人的一生也就不虛度了。”從此,人們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作為金秋時節的風流韻事,也就是如今的“螃蟹宴”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裡就有關于螃蟹宴的熱鬧情景的描述。
王恭,字孝伯,東晉太原晉陽人,晉孝武帝皇後王法慧之兄。有一次王恭披着鶴氅踏雪而行,有一名士見了,贊歎不已:“風度翩翩,簡直是神仙一般。”
《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于時微雪,昶于籬間窺之,歎曰:'此真神仙中人!'”
之後,李白也寫過“貂裘非季子,鶴氅似王恭” ,蘇東坡也有 “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戶。”
今日所學:鏡奁[jìng lián]衣笥 [yī sì]
野杵[yě chǔ] 村舂[cūn chōng]
擘 [bò] 螯 [áo] 氅 [chǎng]
上期解析:《聲律啟蒙》二冬一段“秦嶺雲橫,迢遞八千遠路”
概括于韓愈的詩作《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元和十四年,唐憲宗為提倡佛教,西迎佛骨到長安,韓愈上疏反對,被貶為潮州刺史,路上寫成此詩。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譯文:早晨我把一篇谏書上奏給朝廷,晚上被貶潮州離京八千裡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裡考慮衰朽之身還顧惜餘生!
陰雲籠罩着秦嶺家鄉可在何處?大雪擁塞藍關馬兒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遠道而來該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邊把我的屍骨收清。
“五老峰高,秀插雲霄如玉筆;三姑石大,響傳風雨若金镛”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敬請關注下一期《聲律啟蒙》(三江一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