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産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生産不合格品就是在圖财害命在實際生産中,往往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品質問題,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如何管理産品品質,杜絕産品質量問題,值得每一個生産制造者研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如何理解産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生産不合格品就是在圖财害命。在實際生産中,往往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品質問題,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如何管理産品品質,杜絕産品質量問題,值得每一個生産制造者研讨。
一、品質管理理念①品質管理的終極目标就是:第一次加工合格率就要達到100%;
第一次就要把産品做好,每道工序的第一次都把産品做到位,出來的産品就是完美的。隻要返工,就會出現不合格品,出現不合格品就會帶來了損失。
②品質管理的本質就是:抓源頭。
因為生産出來的産品,就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孩子已經呱呱墜地,是男是女、是美是醜都已經是陽光和空氣的屬物了,再也無法改變。
③源頭在哪裡:态度、原材料、技能、機械設備和工具;
态度和責任心是生産好産品的關鍵,态度不認真,沒有認真負責,就不會生産出合格品。
原材料不合格,在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産品的不合格。
技能是生産合格品的關鍵,不懂如何操作,不知道這樣做會出現什麼問題,生産出來就會出現不合格品。
機械設備和工具本身就沒有達到加工精度要求,态度再好、技術再好也生産不出合格的産品。
二、品質管理的三原則即:不接收不合格品;不生産不合格品;不流轉不合格品;
上道工序要秉承下道工序就是客戶的原則,不生産不合格品,對自己生産的産品要嚴格進行自檢;
下道工序有權并有責任對上道工序的産品進行互檢,不合格品不準接收,更不準繼續加工和轉序;一旦不合格品接收了,繼續生産了,或是轉序流通了,與上道工序負同樣責任。
三、不合格品判定原則:不合格品判定原則就是:好産品是生産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誰生産誰負責。
四、不合格品檢驗原則:自檢、互檢、終檢、巡檢、專檢、追溯、考核;
自檢:對自己生産的産品負責,并檢查到位;
互檢:對接收的加工産品加工前檢查到位,不合格品要上報、退回,不準繼續加工;
終檢:對完成的成品進行全項檢查,對于不合格品上報、退回,不準入庫;
巡檢:品質管理人員要不間斷地進行過程巡檢,對于出現的品質問題及時解決,對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停産;
專檢:專業技術人員在生産過程中要不間斷地進行生産實地做技術指導,标準化講解;
追溯:一旦漏檢立即追溯。确定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是哪個工序造成的,及時改進,并做出杜絕措施;
考核:按照《産品質量管理制度》對産品品質結果進行績效考核,對生産者和管理者作出獎懲;
五、不合格品處理原則處理不合格品,遵循的是六個“不放過”原則:
找不到問題原因不放過;問題得不到解決不放過;
找不到責任人不放過;責任人得不到教育不放過;
找不到杜絕措施不放過;杜絕措施得不到落實不放過;
六、産品品質管理措施與流程四項管理措施:産品标準、生産操作規範、管理制度、監督機制機構;
管理流程:開始講産品标準,生産過程講操作規範,生産結果講制度,承擔責任講考核;
1、産品标準必須制定嚴格的加工标準;每道工序、每個動作都要有标準,每一個操作工都知道什麼是合格的,什麼是不合格的,生産出不合格品會怎麼辦。這些在生産之前都要講清楚明白。沒有制定好加工标準,操作工在生産的時候就會迷茫,就會粗心大意,就會蒙混過關。
2、操作規範要讓操作工知道加工技術,操作規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直到娴熟;
3、管理制度要讓操作工知道,生産出了不合格品會承擔什麼責任。這些都是要在生産之前進行培訓到位的,特别是新員工。
4、監督機制機構生産過程要有:産前、過程、産後監督檢查,并及時彙總,作為績效考核依據,做到“做好做壞不一樣”,薪酬待遇要做到不一樣。
七、出現不合格品的四個主要原因1、态度問題對産品質量沒有足夠的認識,在操作過程中就是不認真,粗心大意;脾氣秉性問題,智商問題,再怎麼教練也很難改變,不适合本崗位。
故意偷工減料,不肯出力,心存僥幸,隻想蒙混過關;品性問題,也不适合本崗位;
2、技術問題不知道做到什麼程度,沒有人告訴質量标準;
不知道做到什麼程度算是達到了質量标準,沒有認真領會産品的質量标準;
經驗不足,自己不明白,也沒有人指導操作規範,不知道如何做,不了解這樣做會發生質量問題;
3、管理問題不知道産品品質管什麼,如何管理;
管理方向錯誤,不以提升員工的責任心和技能為目标,認為好産品是檢驗出來的,于是每道工序、每個零部件都檢驗,操作工認為加工不用太認真,有檢驗員為自己負責,錯了再改。結果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做産品檢驗,質量還是上不來,操作工與品管員還經常發生沖突,最後的結果就是:品管員越俎代庖,代人受過。
4、原材料、機械設備和工具問題原材料進廠就沒有經過嚴格的品質檢驗,本身就不合格,做出來的産品也就不合格;
機械設備不符合産品加工要求,老舊落後,達不到産品生産要求;
工具已經磨損嚴重還在使用,不更換,不維修,加工出來的産品就會不合格。
八、如何進行産品品質管理①抓态度,抓責任心管理人員要做好員工的心理培訓,解決好員工的心理情緒,薪酬分配做到公平、公正,消除怨言,輕裝上陣;
講解品質管理理念、原則,嚴格按照品質管理原則辦事;
②抓技能培訓技能管理原則就是要做到:精确、精準、熟練、娴熟;
③抓源頭;認真檢查,原材料是否合格;生産機械設備和工具是否合乎要求;
④抓過程;操作工要知道生産标準、操作規範;嚴格按照“三不”原則辦事,抓閉環管理,一環監督一環;
⑤抓過程分責;品管員隻抓不合格品投訴,上報、處罰、考核;隻做标準解釋做到什麼程度是生産者的事;也可以做技術指導,但不越俎代庖。
⑥抓管理培訓平時做好不合格品記錄,做好分析、判定和杜絕辦法,早會、現場會、專題會、總結會上不間斷地宣導、改進;
⑦抓制度根據具體情況,不斷改進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品質管理制度,使每個人不敢生産不合格品;
⑧抓結果,抓考核要員工對自己的産品結果負責,對于生産不合格品的就要承擔後果;對于生産合格品的就要給予獎勵;
九、品管員與生産的關系生産者是産品生産的主體,負完全責任;
品管員是在協從生産者達到品質要求,是幫助進取的關系,不是對立關系。很多生産者都認為品管員是在挑刺,希望高擡貴手,實際上生産者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到質量是誰的責任,就是沒有品管員生産者照樣要把産品做好。
十、品管員與生産者的責任劃分産品品質不是檢驗出來的,是生産出來的,誰生産誰負責。
品管員隻負責監督不到位的責任,不處理投訴的責任,不彙總上報的責任;不負責産品不合格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