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戈隆東
5月23日,美國宣布啟動一項新的亞太經濟夥伴關系——“印太經濟框架”。
值得關注的是,13個初始成員國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文萊、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但不包括中國。
一
“印太經濟框架”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2021年10月,美國總統拜登在第16屆東亞峰會上提出“印太經濟框架”的構想,本質上是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服務美國的自身利益,遏制、孤立、打壓中國。
該“框架”表面上标榜“開放和包容”,卻處心積慮地把亞太地區體量最大、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中國排除在外。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公開宣稱,“印太經濟框架”是“獨立于中國的安排”。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也公開講,“框架”标志着美重塑地區經濟的領導力,為地區國家提供替代中國方案的重要轉折點。
由此可見,“印太經濟框架”打着合作之名,行排他之實,企圖建立美國主導的貿易規則,重組産業鍊體系,讓地區國家與中國經濟“脫鈎”。
二
亞太成功的密碼是合作共赢,不是零和對抗。
中國同地區國家一樣,樂見有利于加強區域合作的倡議,但反對制造分裂對抗的圖謀。中方主張,無論什麼名目的區域合作框架,都應該推進自由貿易,不應該搞變相保護主義;應該有助于世界經濟複蘇,不應該破壞産業鍊穩定;應該促進開放合作,不應該制造地緣對抗。
這些年,美國一直缺席亞太經濟合作,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不參加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全面夥伴關系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現在卻提出“印太經濟框架”。
這完全是為美國自身利益考慮的,另起爐竈、另搞一套,合之則用、不合則棄,嚴重沖擊現行的區域合作架構。
三
美方聲稱要通過“印太經濟框架”,确保美在21世紀的競争中勝出,但其他參與方的利益如何保證?
“框架”雖包括不少地區國家,但“框架”内容并不關心地區國家的發展水平和實際需要,沒有關稅豁免、市場準入等安排,而是強迫各國接受美國所謂的“高标準”,是以經濟手段脅迫地區國家選邊站隊。
而且,人為制造同中國經濟脫鈎、技術封鎖、産業斷鍊,隻會加劇供應鍊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後果,美國自身也不能例外。
因此不難看出,“印太經濟框架”是擾亂地區合作的設計,是脅迫地區國家的工具,是美國把經濟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态化,是美國企圖把亞太陣營化、北約化、冷戰化的手段。
四
亞太地區是和平發展的高地,不應成為地緣博弈的棋局。
任何倡議都要為本地區繁榮發展貢獻力量,應當符合開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則,而不是人為設障、築牆,制造分裂對抗。
中方願同地區國家一道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構建開放型地區經濟,共同建設美好的亞太家園。
“印太經濟框架”如果不能真正有利于促進地區國家的共同發展,将注定走不遠。美國妄圖借“印太經濟框架”孤立中國,損人不利己,也注定落得失敗下場。
【作者】 丁建庭
南方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