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釣魚過程中,頂漂、黑漂和頓口,是我們常見的三種漂相。浮漂出現頂漂,說明浮漂上浮的力大于鉛墜、鈎餌向下的力,産生力差。
魚類尤其是鲫魚吃餌時喜歡頭朝下,等到咬住食物後,會調轉身子向上遊,從而導緻浮漂被魚推着向上浮起。
我們也會發現,每次頂漂并不規律,浮漂會勻速上升,有時也會快速上升,目數并不确定,有半目、一目,還有三目以上。有時候提竿依然能夠中魚,但也有浮漂上頂卻空竿的現象。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頂漂現象出現呢?什麼樣的頂漂漂相才會中魚呢?下面我們來一起讨論一下。
為什麼浮漂上頂卻空竿?
浮漂慢慢上升半目,停了一會,再慢慢上升一目,兩目,三目。這樣間斷上升的漂相,多是餌料脫落或是在水中霧化後産生的浮漂上升現象,提竿多數空竿不中魚。
如果使用的是溜肩長身硬尾漂,這種浮漂的重心偏上,又比較靈敏,釣點适合選在平靜且比較深的水域。
如果是在水比較淺的釣點作釣,很容易出現“頂漂”現象,但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偶爾也會有魚上鈎。
魚鈎太大,使得餌團也大,目标魚進窩搶食鈎餌時,會因為餌團體積過大,魚嘴太小,無法順利吞咽。
鲫魚、白條等魚類搶食時,習慣擡頭遊走,如果将鈎餌吞食進嘴,會出現浮漂上升後停頓,如果沒有将鈎餌吞咽入唇,浮漂則會快速上升快速下降。搶食魚的體型越小,浮漂上下起伏的幅度越大。
應對這種情況,可以換小一點的魚鈎,或者換吃鉛大一些的浮漂,增加刺魚成功率,減少跑魚。
我們在作釣時,因為鉛墜不沉底,水線比較緊繃,浮漂和鉛墜、釣餌形成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一旦窩子裡進魚,不管是小雜魚還是大魚,進窩都有很大幾率蹭到、撞到魚線,導緻浮漂上下起伏。
此外,還可能是小魚鬧窩,小魚魚嘴小,吃不進餌團,在水底拱漂導緻。
如果是小魚鬧窩,除了頂漂,還會有移漂、小頓口等各種不規則的雜亂漂訊,如果是魚群進窩,浮漂上頂幅度小,頻次少。
冬季野釣中最常出現的就是調釣太靈,下鈎觸底,上鈎離底,隻要有任何影響釣組的外因出現,像是水流、魚蹭線等,都會導緻浮漂上頂。
隻要我們調釣略鈍一些,浮漂上頂而抓不住口的情況就可以得到緩解。
在進出水口的水域中垂釣,如果隻看水面的話,會覺得流速一般。但在這種活水水域,會受水底地形等原因,水底流速和中上水層流速有所區别。
暗流導緻的流速差,會沖刷、帶動浮漂在水中起伏,暗流越洶湧,帶動浮漂上升的幅度越大,暗流流速越緩,浮漂上升的幅度越小。
遇到水底有暗流的情況,可以嘗試換一個吃鉛大點的浮漂。
當水底有較厚的淤泥時,因為淤泥的密度不同,鈎餌會陷落在淤泥中。一旦魚群進窩覓食,在水底拱食,會翻攪水底的淤泥,讓鈎餌上浮,浮漂也會上浮。
遇到水底有醬層,不管是雙鈎躺底,還是上鈎觸底、下鈎躺底、再或者是下鈎觸底,都可能會出現頂漂現象。
我們可以将釣組調整為稍微離底,使鈎餌不陷落在淤泥中,魚群進窩覓食後,就不會出現浮漂上頂的漂相了。
什麼情況下可以提竿?
上魚的成功率和提竿時機的把握息息相關,出現上頂漂相時,需要認真辨别這個動作的出現到底是因為餌料的溶散脫落、線組結構、水底結構導緻,還是魚兒吃鈎出現的上頂,做好對提竿時機的判斷。
頂漂幅度不大,平緩上送
出現這種情況多數是水底的魚發現了你的餌料,遊過來使水壓變化,打破了浮漂和線組的平衡,讓浮漂緩緩上升半目,一目,多數情況下會慢慢恢複到原位。
如果頂漂幅度不大,還伴随有下頓魚口,這時擡竿中魚率很高。
頂漂勻速并大幅度地上升
在浮漂出現均勻上送現象時,并且超出2目,就應該果斷揚竿,這時的中魚率很高。
剛開始時,可以看浮漂是否會在上升後出現下頓動作,如果沒有頓口,隻要感覺浮漂上升均勻,且有一定的目數,就要果斷擡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