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宿州覺歐心理咨詢中心。我是鄭毅老師。今天逛一下百度強迫症貼吧,你會發現有那麼一群人活在強迫症的陰影下,而嚴重影響他們自身的生活和工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是強迫症。
開篇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人酷愛整齊有序是強迫症嗎?”
百度輸入處女座,總是和潔癖扯上關系,并被大衆冠上“強迫症一族”。這是極其不合理的。就像是在判斷那些做事井井有條,生活裡充滿了時間規劃表、排列整齊的文具、熱愛幹淨的人類都是“強迫症”一樣。
而事實是我們生活中常常曲解“強迫症”的意思,而這隻是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的強迫傾向的一種表現罷了。
早在1925年Schneider就提出的關于強迫症的觀點:“一種意識的内容,出現時主觀上受強迫的體驗,病人無法排除,平靜時又認識到是毫無意義的”。也就是說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種以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礙,具有複發性和難治性的特點。
而對于酷愛整齊的人,他們的行為并非來自于他們内心無法控制、反複出現的想法,而是源于一種投射性認同。同時秩序也為他們某得更高的效率罷了,這種執着是他們自願的,并非是入侵式的,也并非是過分要求和強迫性重複,他們也不會反複試圖努力對抗,同時不會讓他們感到巨大痛苦和焦慮。并不是為了克制内心對于某些可怕災難發生的恐懼(Abramowitz, 2016),所以說那些酷愛有序的人中,絕大部分都不滿足強迫症的診斷标準。
而強迫症的發生往往是潛意識裡希望通過這種儀式性的行為避免“災難”發生,試圖以此謀求安全感。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了強迫症了?應該怎樣看待強迫症?
心理分析學說告訴我們,強迫症往往會給人一頭霧水的假象。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往往是不管用的。因為,它的背後往往是某種生活沖突或壓力。就是說,當人在生活的某一方面遇到困擾或壓力的時候,内心的沖突形成難以化解的觀念,得該觀念變成了強迫思維,往往會轉化成某種強迫症狀,表現為與問題似乎不相幹的一些症狀。這就好比病根本來在心上,症狀卻出在腳上。這在心理學上叫作置換作用,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
需要重視的是兒童精神創傷對強迫症的的影響,當一種急性的外來打擊或一系列打擊,這類打擊可能暫時被抑制到無意識下,但當某一類似的刺激性事件再度出現的眼前時,再度喚醒創傷事件,往往會引起的明顯的精神活動改變,使其陷入無助的狀态。比如兒童長時間的受到父母的虐待或者情感忽視,對他們之後的人格發展都受到不可低估的傷害。
其次,家庭環境在個體人格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是兒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則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國内心理學家嶽冬梅等認為,父母過于頻繁、嚴厲的懲罰、責罵和苛刻的要求,促使子女形成“高道德”标準的社會價值觀,這時,子女在評價自身的行為、态度和欲望時,往往過分苛刻和嚴厲,從而産生明顯的罪惡感、恥辱感和自我譴責,它為神經症的産生提供了充分的條件。我們知道,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理解,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溫暖,會使其産生孤獨、被遺棄感父母的過分拒絕和否定,會使其對自己的行為缺乏信心父母的過分保護,阻礙了個體獨立性和社交能力的發展父母的過分嚴厲與懲罰,往往會造成孩子做事過于拘謹和小心翼翼,惟恐做錯事而受罰,平時過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心理狀态來刻意表現自己,以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或過分渴求他人的贊譽,對受到批評或拒絕很敏感等,這些不良因素正是催患強迫症的基礎。
還有就是強迫症與遺傳有關。遺傳家系調查發現,強迫症患者的父母中有約5%-7%的人患有強迫症,其直系血親中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屬強迫性人格者也較多。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遺傳的影響,而人格特征又在強迫症的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至于強迫症者怎麼自救的方法我們下期再見。感謝大家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分享、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