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人窮人不必節儉

古人窮人不必節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7:52:41

節儉,一直被視為中國的光榮傳統。

上一代人大多數都經曆過物質匮乏的年代,甚至可能挨過餓。所以養成一個觀念,儉省的都是好習慣。

可是在人們眼中太過節儉,則被說是摳門!

關于摳門,什麼叫摳門?一是說,過去皇宮、大戶人家,門上都貼金箔,有人拿指甲蓋摳點弄家去,所以這叫摳門;還有一種說法,說這大戶人家很吝啬,門做得挺漂亮,嫌安一把手多花錢,所以把手不安,你隻能摳這門,把這門摳開,所以叫摳門。

古人窮人不必節儉(古人說的窮慷慨)1

一、窮慷慨,富摳門

小說《白鹿原》中,有個著名的情節,就是黃掌櫃“舔碗”。黃掌櫃不僅自己舔碗,還要求手下的夥計們都舔碗。

在黃掌櫃家吃第一頓飯時,黑娃就看見了黃掌櫃舔碗的動作,一陣惡心,差點把吃下的飯吐出來。以後再吃飯時,他就加快了速度,趕在黃掌櫃吃畢舔碗之前放下筷子抹嘴走掉,以免聽見他的長舌頭舔出的吧唧吧唧的聲響。”

黃掌櫃說:“鹿相你這娃娃事事都好,幹活潑勢又不彈嫌吃食,隻有不會舔碗這一樣毛病。你知道不知道?頓頓飯畢你先走了,我都替你把碗舔了。你隻要從今往後學着舔碗,我就雇你幹三年五年,工錢還可以往上添。”

黑娃說,“我不會舔。我自小也沒舔過碗。”

黃老五說:“自小沒舔過,現在學着舔也不遲。一粒一粥當思來之不易。你不會舔,我教你舔。”

黑娃最終因為不會舔碗而逃離了黃老五,并舍棄了一個月的工錢。

顯然,黃掌櫃之所以擁有今天的家産,與他們家勤儉節約有着很大關系:

“我這個三合院是舔出來的。一瓦一磚一頁土坯一根椽一根檩條一根柱子,都是我一口一口從碗壁兒上舔下來的!”

“圈裡的鍵牛母牛是我從碗裡舔下來的,坡上的旱地川裡的水地一塊一塊一畝一分都是我舔下來的。當然,也不是我一個人舔下來的,我爸我媽我爺我婆我老爺和老太人老五輩就舔碗,才舔出來這份家業……

勤儉節約是種美德,但節約和吝啬之間隻有一道線,節約越過了這道線,就是吝啬了。

人生在世,誰沒碰到過幾個摳到極點的人!和這種人相處的經曆總是讓人哭笑不得:

@久違。 幾個朋友出門吃飯,開玩笑讓某人請,他說他隻帶了100,然後我們說沒關系,剩下的我們AA。然後中途他回了趟家,回來的時候說身上隻有50了。 @劉夢遙 有個小學同學,她字寫得特别小,真的是小到看不見那種。問她為什麼,她說:字小省墨。 @yuki 上大學時,學校的排骨做得特别好吃,想吃排骨必須百米沖刺。一倆宿友,她們沖到最!前!面!其中一個打了兩份,另一個居然不打,一份也不打!然後去吃另一個人的,問他:“為啥你不打?”答曰:“一份太多了,吃多對牙齒不好,反正你有兩份,你的借我嘗下…...” @城北劉公 一朋友,每次出去吃飯,我要付錢的時候,她都搶着付。等别人走了,她再問我要錢。每次都是别人出的錢,結果卻好像她請客一樣。 說到摳門,很多人都覺得挺讨厭。

對于摳門的人,更是總結出一連串規律。其中就有一條——窮慷慨,富摳門,也就是說常是窮人大方,富人摳門兒。

所以有個詞兒是說“窮大方”,沒錢反而大方,有錢人往往都是守财奴。

其實不僅如今“身邊的摳門奇葩”比比皆是,古代也是,比如被認為摳門到極緻的“竹林七賢”之一王戎。

王戎這人,按出生時代算,當屬魏晉人士,出生于魏晉高門琅琊王氏,家裡非常有錢,而且王戎有頭腦,文章也寫得不錯,在當地也小有名氣。

如此,有家底、有平台、有頭腦,王戎的個人資産,想不增長恐怕都難。《世說新語》如是記述:

“既貴且富,區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

然而,就是這個“既貴且富”的人,聚斂無度卻極端儉啬,特别的摳門。

同樣在《世說新語》中,記載了王戎摳門的種種事迹:

“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後更責之。”

(意思大概就是,王戎的侄子結婚,作為伯父的王戎自然要随份子。于是王戎就想送侄子一個單衣吧,但是,過後王戎覺得心疼不已,又跑到人家家裡給要了回來。)

更有意思的,受王戎此禮遇的,絕不隻侄兒,即便親生閨女,也是“一視同仁”。

“王戎女适裴..,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

(女兒出嫁,老爹自然要陪上嫁妝。不說像王戎這樣的京城富豪要大排場,但王戎即使給了禮金,還讓閨女送了回來。)

扣門成性的王戎對日常消費沒有任何興趣,隻想着讓蛋生蛋,錢生錢。

家裡面種出了上好的李子,他便高價出售,但害怕别人用他的李子做種子栽培出好李子,就事先把李子裡面的核給拿掉......

“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鑽其核。”

在《世說新語》中,關于儉啬一共有九篇,而王戎則獨占其四,可見其儉啬的程度之深。

《笑林廣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吝啬鬼。

這人買了一丈布,去找裁縫做衣服。他向裁縫提了一大堆要求,說:

“這塊布要做一馬褂,一褲子,還得做一雙襪子,剩下的布還得做成頭巾。”

反正這一丈布一丁點也不能浪費掉。他找了很多裁縫鋪,裁縫都不給他做,因為他這布不夠數,于是就沒人給他做。

最後他找到一個裁縫,這裁縫說:

“這好辦,我幫你做用不了這一丈,隻須三尺足矣。”

這人一聽高興的不得了,于是就把這布留下讓裁縫做。

很快,衣服就做好了。這裁縫用這三尺布做了一個大口袋,把口袋一紮,就什麼都包起來了,也就什麼都有了。這吝啬鬼就叫嚷說:

“這太憋氣了,你起碼把我的腦袋露出來啊。”

裁縫樂了,說:“遇到你這樣的人,誰能不憋氣?”

其實,摳門和節約之間有很大區别。有一個段子,美國有一個富翁去吃早飯,飯後服務員找零。但服務員覺得就差2美分,這麼大一個富翁,找幾個小鋼镚多不好意思。

結果富翁在那等着,最後富翁就問:“我那零錢呢?”

服務員驚奇道:“還要零錢啊?我以為您那麼大一個富翁,不太在乎這點小錢。”

于是就把這2美分找給他了。

出門以後,那服務員就說:“這老頭忒摳門。”

其實這富翁不是摳門,他出門捐錢可能會捐幾百萬。但是他覺得這零錢是他的,就理應給他,而且自己應該對自己掙的每一分錢負責。

古人窮人不必節儉(古人說的窮慷慨)2

二、越懂得分享,混的越好

在古代中國,有一種儲錢罐,叫撲滿。我們現在的儲錢罐下面有一個口,是可以打開的,但撲滿是打不開的。錢儲滿後,往地上一扔就打開了,所以叫撲滿。滿了,“噗”的一聲,叫“滿而撲之”。

“撲滿者”古書解釋: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滿了就把它摔開。

為什麼過去的儲錢罐滿了之後才能摔開呢?其實這是防止人們半道上總想掏錢用。

有個高僧,寫過一首詩叫《撲滿子》:

隻愛滿我腹,争之滿害身,

到頭須撲破,卻散與他人。

也就是說我最愛的就是這撲滿肚子鼓起來,如果和他争的時候,不會有益處,隻會有害處。你隻要把它裝滿了,就要把它摔碎。

最後一句“卻散與他人”一個人如果無休止的聚集更多的财富,當它滿了的時候,一定會給你帶來一個禍,然後這些錢也都不是你的。

所以一個小小的撲滿,它包含的社會含義很多,比如說:節約。節約是個美德,我們到今天依然提倡節約。

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紮克伯格,比李嘉誠有錢多了。他是猶太人,猶太人是有吝啬文化的,他們以節儉為美德,而且這種節儉在我們看就是非常吝啬。所以紮克伯格永遠都穿着最普通的T恤和牛仔褲嗎,平時上班,開的是1.6萬美元的本田。出去旅行,最常去的餐場就是麥當勞。

無論富人摳門,還是窮人摳門,其實都是一種習慣。有的人掙錢一輩子,兩輩子都花不完,但是依然有一種摳門的習慣。

當然,摳門在我們的文化中不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我們所說的摳門有個前置,就是有錢不願意為别人花,也有的人不願意為自己花,這叫摳門。

摳門的反義詞就是大方,有些摳門的人不理解大方的人的心理感受。其實,有時候為了朋友或者一些不相識的人花一點錢,是為了自己内心的快樂。這種快樂,摳門的人一定感受不到。

對于有錢人來說,一定要區别摳門和節約。

中國民間有個傳說,有一個很有錢的人,晚年才得了一個兒子,兒子出生時家中自然湧現出許多珍奇财寶。有人占蔔就說:“這嬰兒福分大,給你帶來了财報,所以應該取名善财。”善财這名就這麼流傳了。

善财生來聰明活潑,善解人意,深得長者的歡心,長者對他疼愛有加,但唯有一事令長者擔憂,就是善财并不喜歡聽關于“發财”的事。他一心想做一位追求真理的人,采集種種善法的财寶,來供養所有愛好真理的人們。

善财童子也叫散财童子,财富能聚能散是一個非常圓滿的過程。如果你不能把你的财散出去,全聚集在自己這,大部分人是無法消受的。

相對于富人的摳門,就是窮人的大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窮大方。

窮人大方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叫做:真大方,就是沒錢也視錢如糞土。第二種是為了面子而大方,就是很大方,但是出發點是為了要撐住面子。第三種是裝大方,或者說大别人的方,就是花别人的錢比花自己的錢痛快。這是人生的一種陋習,如果你會大别人的方,那麼你對自己一定不是這樣。

我們今天所說的富人摳門,窮人大方,其實這就是社會的兩個面,嚴格意義上講,富人也沒什麼不對,窮人也沒什麼不對。生活就是這樣,人生百态,你一生中什麼人都會碰到。

在《名偵探柯南》裡,柯南回憶跟小蘭的一段對話,意味深長。

小蘭:“錢不夠,不能跟園子去滑雪場了……”

新一:“園子家那麼有錢,讓她掏錢不就行了”

小蘭:“那怎麼行,我們是一輩子的好朋友”

懂得的人自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