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 王巍)國家疾控中心透露,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已經能夠确認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鐘南山院士在此前的采訪中也推測,“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有可能是竹鼠、獾等野生動物”。而近年來,不少地方的竹鼠養殖發展迅速,尤其在南方地區,養竹鼠、吃竹鼠的人也越來越多,那麼野生竹鼠和養殖竹鼠有區别嗎?它們各自都會有哪些危險?為此,新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鼠害課題組副研究員王大偉博士。王博士表示,野生動物及其體内外寄生蟲是許多病毒和細菌的天然宿主,這些細菌和病毒的變異速度很快,風險難以準确預測,因此,野生動物不僅不能吃,甚至要盡可能避免接觸。經過人工馴養的野生動物,在經過除蟲、除菌處理,以及規範化養殖後,肉制品再經檢驗檢疫後,是可以食用的。但總體來說,加工和食用野生動物具有較高的風險,尤其是在當下的傳染性疾病高發時期,建議大家不要食用,等待進一步的研究結果。
野生動物是如何傳播疾病的
不少國人喜歡食用野生動物,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風險極大的行為。很多野生動物是國家保護動物,食用是違法行為。更危險的是,如果市場上所售的野生動物來源未知的話,極有可能攜帶緻命病毒,有極大的健康風險。
那麼,野生動物是怎樣将病毒傳播到人類群體中的呢?王博士說,“一般來說,主要是血液傳播,有直接和間接兩種傳播途徑。直接傳播是在捕捉、宰殺野生動物的時候,患病動物的血液通過體表傷口進入人體,造成接觸者感染;還有在生食情況下,如果人的食道黏膜、胃黏膜有潰瘍,病毒也可能通過創口進入人體,造成感染。間接傳播可以通過寄生蟲完成,例如跳蚤是傳播鼠疫的重要環節,鼠疫杆菌可以在跳蚤的前胃中大量孳生,堵塞前後胃的連接處,導緻後胃無法接受血液進入,跳蚤就會一直覺得餓;假如這隻跳蚤跑到了人身上,就會不斷地吸食人血,導緻前胃高壓,胃中血液返出體外進入人體,從而将鼠疫杆菌帶入人體,導緻鼠疫發生”。
除了血液感染之外,人畜之間也可能出現呼吸感染。王博士說,“生活中人和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不多,呼吸感染的幾率很低。但在有些情況下也有可能出現呼吸感染,比如貓接觸患有肺鼠疫的老鼠而被感染,當它回家後再與人親密接觸,也可能通過呼吸将鼠疫傳染給人”。
中國食用竹鼠可上溯至商周
此前SARS病毒的宿主被研究認為是蝙蝠,而中間宿主是果子狸等野生動物,最後通過人類接觸與食用野味而造成傳播。這一次的新型肺炎疫情,來源被确認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鐘南山院士也推測病毒來源“有可能是竹鼠、獾等野生動物”。獾通常在野外生存,而竹鼠因為近年來養殖日益普遍而頻頻被端上餐桌,那竹鼠究竟是什麼動物?為什麼有人要吃竹鼠?
實際上,因為以竹子為食給人以相對清潔的感覺,體型較大又比較溫順,竹鼠在中國的食用曆史特别漫長,甚至可以上溯到商周時期。它是齧齒目鼠形亞目竹鼠科的動物,外形和鼢鼠接近。在我國共存在過三種竹鼠,分别是中華竹鼠、銀星竹鼠和大竹鼠,中華竹鼠體型粗壯,毛色呈棕灰色,分布地區最為廣泛;銀星竹鼠同中華竹鼠體型相似,毛色呈灰褐色,間有白色長毛,分布于閩、桂、滇等省;大竹鼠體型最大,毛色呈黑或棕褐色,分布于雲南西雙版納。王大偉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此前在我國河南安陽殷墟中,就曾發現過食用後的竹鼠遺骨,根據骨骼判斷,應該屬于中華竹鼠。
未經嚴格的養殖管理不能食用
那麼,近年來,我國不少地方都興起了竹鼠養殖的産業,吃竹鼠的人也日漸增多,這些養殖竹鼠安全嗎?王大偉說,“人類馴化、養殖野生動物有一系列嚴格的标準流程,要做标準的除蟲、殺菌處理,在養殖過程中還有嚴格的消毒措施,上市前也有檢驗檢疫程序,以避免動物體攜帶細菌和病毒傳染給人類;如果真的是嚴格按照标準的馴化和飼養程序養殖的,同時也經過了嚴格檢疫的野生動物,那麼是可以食用的。問題在于,當前市場上的包括竹鼠在内的一些野生動物如果不能說明來源,或未經嚴格的養殖管理,或者未經嚴格檢疫的話,建議大家盡量不要食用,尤其是在當下的傳染性疾病高發時期。”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影 王巍
編輯 唐峥 校對 何燕
王大偉: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雜草鼠害與草地植保研究室、鼠害課題組副研究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