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成大,字至能。南宋名臣,文學家。範成大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語言澀滞、堆垛典故的現象,和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議論,明顯深受江西詩派的影響。
不過範成大在學江西詩風的同時,廣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詩歌的風格與技巧,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最終在博采衆長的基礎上突破了江西詩風的籠罩。尤其許多近體詩,委婉清麗中帶有峻拔之氣,有他自己的特點。其詩風格輕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大家對這首詩的三四句是非常熟悉的,因為多次被《紅樓夢》引用,特别是劇中的“鐵檻寺”、“饅頭庵”完全就是脫胎于“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不過估計對原詩就沒有那麼熟悉了,實際上這首七律算得上佛道儒三界寫遍,充分體現了它脫胎于江西詩派的特色,用典紛繁精巧,抒發感情卻是逍遙豁達。
我們來看《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
家山随處可行楸,荷锸攜壺似醉劉。
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三輪世界猶灰劫,四大形骸強首丘。
蝼蟻烏鸢何厚薄,臨風拊掌菊花秋。
寫的什麼呢?我們看标題:《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重九日,那就是重陽節了,重陽節古人是要登高的,所以範成大就爬山去了,“行營”是尋訪或者路過看見的意思,他看見了什麼?“壽藏之地”。這個就是活人為自己将來修的墓穴,也叫做“生圹”。
起句“家山随處可行楸,荷锸攜壺似醉劉”接着題目而來,有感而發。題目是看見生圹了,範成大聯想到自己。“行楸”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往土裡埋。楸樹是用來做棺材的,“行楸”就是可以拿來做棺材。咱們扛把鐵鍬,帶上一壺酒,就好像當年喝醉酒的劉伶一樣。這裡面就有典故了。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就是那位為了不當官喝了酒滿街裸奔的人物。但是這兒呢,用的是他另外一個故事。他經常坐着鹿車,帶一壺酒,使仆人扛着鍬跟着,說:“死了就把我埋了。”他置生死于度外就是這樣。這故事用在這兒,其實也是反諷那些生前就為自己修墳墓的人,便有生圹,誰知道你?劉伶這種高士,随便埋在哪個角落,也名聲傳世。
承句“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就是《紅樓夢》裡妙玉套用的詩句來源了,但是妙玉——也就是曹雪芹在引用的時候改了一個字,把“門限”改成了“門檻”,對應了《紅樓夢》書中的“鐵檻寺”和“饅頭庵”(水月庵别稱),又指明了範成大這句詩的出處。因為這兩句詩也并非“鐵門限”和“土饅頭”的原創。
王羲之的七世孫,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繼承家風在雲門寺練書三十年,書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寺。因求書者衆多,住處門檻幾被踏穿,遂包以鐵皮,人稱“鐵門檻”。這裡用來顯示門庭高貴,長盛不衰。
而“鐵門限”和“土饅頭”的對應說法呢,則來自唐代詩僧王梵志的二首打油詩,
《世無百年人》
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
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城外土饅頭》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這兩首打油詩直白淺近,卻又有些佛學哲理思考在裡面。将墳墓比作“饅頭”,将活人比作饅頭裡面的餡,也算是幽默得很。
“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作為颔聯對仗,意思也很好理解。你便有為了千年長盛打造的鐵門檻,終歸逃不過人生最後一抔土。
頸聯“三輪世界猶灰劫,四大形骸強首丘”。這個還是七律寫法,“轉”。由前面兩聯的所見所感轉入佛家世界觀的思考,進一步加深詩的主題。宋詩和唐詩的區别就在這裡,唐詩吟風頌月,吞吐萬千,意在言外,而宋詩則為講理詩,就是愛講道理,所以在詩歌飛揚上不及唐詩的氣象。
何為“三輪世界”?按照佛經的說法,世界是安置在風輪、水輪、金輪之上的九海八山,所以大千世界又稱為“三輪世界”。這大千世界啊,不過是萬千之劫後的餘灰。
何為“四大形骸”?佛教認為人分精神和肉體,但是剝離精神,肉體分為四大:皮肉筋骨屬于地大;精血口沫屬于水大;體溫暖氣屬于火大;呼吸運動屬于風大。四大和合就是肉體所依,一旦人死了,皮肉筋骨歸于地;精血口沫歸于水;體溫暖氣歸于火;呼吸運動歸于風。“四大形骸強首丘”,《哀郢》詩:“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傳說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頭朝着它的洞穴。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若是死了啊,就把這肉體凡胎還給四大,消散在風裡面,也比歸葬故鄉要強啊。
尾聯“蝼蟻烏鸢何厚薄,臨風拊掌菊花秋”。律詩行文規則,尾聯要“合”,首聯是登山所見,尾聯自然要合回去,回到重陽賞秋菊。出句“蝼蟻烏鸢何厚薄”又有典故,出自《莊子·雜篇·列禦寇》:
莊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椁,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玑,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鸢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鸢食,在下為蝼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莊子要死了,弟子要厚葬他,說如果葬薄了,怕烏鴉、老鷹吃莊子的肉體。莊子說:“露天被老鷹吃,埋在地下被蝼蟻吃,反正都是被吃掉,奪了老鷹的食給蝼蟻,有點偏心呐。”
反正死了就是要被自然回收,随地埋和建造豪華的生圹有什麼區别?我在這重陽登高賞菊時,臨風拍掌大笑這些看不透的人。
這首精巧構思的七律的内容大緻如此,我們再來看下平仄格式。
整詩韻腳,押“十一尤”韻。“家山随處可行楸,荷锸攜壺似醉劉。”平仄為“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锸”字為入聲字。所以這首七律是平起押韻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整詩嚴合平仄,畢竟到了南宋,格律詩的發展已經定型,隻是在内容上力求精巧和用典。平仄驗對,唯有第三句“鐵門限”是“仄平仄”,不過因為“鐵門限”屬于固定意象,又和“土饅頭”工整對仗,所以采用了“鯉魚翻波”的變格。這種變格在格律詩中普遍存在,并非出律。
詳細分解賞析了這首詩之後,是不是對不明白的玄妙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更确切地知道了這首詩的味道在哪兒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