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都說過,政治題不會做怎麼辦。其實除了掌握課本上的知識以外,了解政治答題的套路也是很重要的。
今天王老師整理了政治各大題型,包括選擇題、辨析題以及解答題需要注意的方面和解題思路,還等什麼呢,收藏起來,每天都要翻出來看看!
1
選擇題
題型特點:
選擇題由題幹和選項兩部分組成,題幹的作用是創造背景,提出問題,選項的作用是将符合題意的選項與幹擾項混合在一起,要求答題者排除幹擾選項,選擇出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
方法指津:
首先,認真仔細審題。審題是做好選擇題的基礎和前提。審題可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審要求,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的基本要求不同,要仔細斟酌。
二是審題幹,要準确把握題幹的内容,明确題幹的規定性,把握主要内容,即關鍵詞語;明确題幹在範圍、層次、角度、條件等方面的指向性。
三是審問題,對于單項選擇題,常見的問法有:主要表明、主要原因、關鍵、突出特點、根本點、本質、顯著特點等;對于多項選擇題,常見的關鍵詞有說明、表明、理解正确、原因、結果、啟示等。
其次,逐一分析選項。逐一分析選項是做好選擇題的關鍵。分析選項要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要把握選項的全部内涵,完整把握選項的含義是做好選擇題的重要方面;
二是對選項的正誤進行判斷,然後結合要求确定是否應該選擇;
三是分析選項之間的關系,如果從同一角度看二者是對立的,那麼肯定有一個不選。
再次,查找題幹與選項間的關系。
一要分析題幹與選項是否有必然的聯系,如果有必然的聯系則選,沒有必然的聯系則不選;
二要分析選項是否符合題幹在條件、範圍等方面的要求,即外延是否相等,如果符合要求則選,不符合要求則不選;
三要看題幹與選項之間的聯系是直接聯系還是間接聯系,如果是直接聯系則選,如果是間接聯系,則屬于二級引申,則不選。
解題技巧(是方法指津的具體化):
1.三“審”:
①明确選擇的方向,即題幹要求是正向選擇還是逆向選擇;
②明确題幹的要求,即找出關鍵詞;
③明确題幹規定的限制條件。
2.一“找”:即查找依據,回歸教材,找出與本體題幹要求相關的知識。
3.四“排除”:
①無關選項排除:選項本身正确,但與題幹沒有關系的選項排除;
②錯誤選項排除:觀點錯誤或者部分觀點錯誤的選項排除;
③絕對選項排除:選項中出現“消除”、“杜絕”等過于絕對的詞的選項排除;
④混亂選項排除:選項本身正确,且與題幹有關系,但選項與題幹之間是并列關系,或選項包含題幹,或者題幹與選項的因果關系颠倒。
實踐突破:
在做選擇題時,要學會總結常見錯誤情況,将其合理分類,按類别進行訓練。一般情況下,選擇題常見的錯誤情況有以下三種:
題型一 說法絕對化類
例1 (多選)一塔聳峙鄭東,萬福齊臻中原。位于鄭州市東南部的河南廣播電視塔,又稱“中原福塔”,塔高388米,是河南省地标性建築,是世界最高鋼結構觀光塔。其核心景觀是2011年4月26日成功申請世界吉尼斯紀錄的“錦繡中原”全景畫,該畫借助聲光電的演示,使遊客如入天地之中,在360的旋轉平台上,感受時空的穿越、古今的交融,随着形象逼真的畫面一一展現,中原大地的錦繡風光和厚重曆史盡收眼底。“中原福塔”( )
A.是彰顯河南形象的嶄新平台
B.是建設文化強省的亮點工程
C.是體現厚重河南的鮮活載體
D.是河南科技成果的全面展示
答案:ABC
中原福塔是世界最高鋼結構觀光塔,體現了河南科技的領先性,是河南科技發展的代表,但不能代表河南科技的全部成果。所以D錯誤
題型二 與材料無關類
例2 (多選)五兩茶葉僅包裝就有二兩重,兩瓶紅酒占據一套綢緞襯裡、皮革做面的豪華禮盒,一粒西洋參含片要打開三四層包裝才能一睹真容……商場裡“精裝”禮品琳琅滿目,商品價格也由“平民”變“貴族”。商品如此“精裝( )
A.造成了資源浪費,違背了科學發展
B.提高了經濟效益,促進了社會進步
C.增進了人際和諧,培育了文明新風
D.助長了奢靡之風,增加了社會負擔
答案:BD
2
辨析題
題型特點:
辨析題通常以兩人對話形式給出兩個觀點,這些觀點可以是當前的熱點、疑惑點、争論點或者是學生的模糊認識,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或者經驗,辯證地去分析,合理地去推理。
方法指津:
首先,要弄清楚辨析題的要求。從字面上分析,辨析題既要“辨”也要“析”。
“辨”即辨别觀點是否正确、是否全面,
“析”即對正确的觀點分析其原因,對錯誤的觀點将其改正并加以分析,觀點不全的要補充完整并分析。
辨析題是辨與析的有機結合,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要總結辨析題的類型。其常見的類型有:
(1)肯定型:即所給結論是完全正确的,在回答時一般是用所學原理來論證其論斷為什麼是正确的。通常回答是什麼、為什麼、怎麼什麼、有什麼等。
(2)否定型:即所給論斷是完全錯誤的。在回答時,一般是用所學的原理說明或論證甚至駁斥為什麼是錯誤的,錯誤的實質,如何進行反駁,怎樣改變論斷是正确的,說明錯誤論斷的危害等。
(3)正誤混雜型:一般有兩種,一是論斷總體上是正确的,但含有錯誤的成分;二是論斷總體上是錯誤的,但其中含有正确的成分。在辨析時要分别指出哪些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或合理)的,即論斷肯定了什麼,又忽視了什麼,再從整體上、從一般意義上進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結論。
(4)不完整型:即在所給的條件下成立,但還需要更多的條件,常見的形式是“隻要……就……”,在回答問題時,首先分析其合理的地方,然後指出其它條件,最後适當進行總結。
再次,要掌握辨析題的做題方法。首先要對辨析題分層次找辨點,然後對每一辨點進行分析。對觀點正确的可以從為什麼角度分析,觀點錯誤的可以從正确的是什麼、為什麼角度分析,觀點正錯交雜的可以從在什麼情況下正确、在什麼情況下不正确、如何補充完整等角度分析。
3
觀察與思考
題型特點:
觀察與思考題往往給出一段或者兩段材料,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回答問題。近年來,觀察與思考題選材精巧,突出學生的實際生活,關注社會的重大熱點;巧妙設計,一般從原因、意義、措施、方法、踐行等多個角度設問,層次性明顯、邏輯性強;設計的問題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方法指津:
首先,要注意審題。審題時要注意以下方面:
審材料,把握材料的層次及關鍵詞、主要内容;
審問題,把握問題的條件、範圍及其它規定性的要求,避免答非所問;
審要求,觀察思考題比較靈活,形式多樣,要求各異,因此要審清題目的要求,避免答錯方向。
其次,依據知識體系,組織、構思答案,找準、找全要點。
學習中可以以教材的課題、節題、框題、目題為線索,構建知識結構網絡,從點和面完整把握教材内容。
在答題時,結合要求對知識體系快速掃描,鎖定相關知識點,經過分析找出需要的知識點。(可參考練習冊單元知識網絡)
再次,答題要規範,使用學科術語,盡量用主幹知識回答,避免口語化;字迹工整、書寫清晰,以合适方式修改,避免亂塗亂畫。
一般來說,按照設問形式不同,觀察與思考題可以分為說明體現類題、原因理由類題、意義危害類題:
題型1 說明體現類
【剖析】這類題常見問法有:這說明了什麼;這體現了什麼;這表明了什麼;充分證明了什麼;共同說明了什麼;得出什麼結論;你有什麼感悟;這昭示說明;談談你的認識等。
回答這類題要:抓住材料主旨;抓住關鍵詞“這”、“共同”;運用學科主幹知識回答;要有所拔高(升華)等。
題型2 原因理由類
【剖析】這類題常見問法有:這樣做的原因、理由、依據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做。
解答這類問題要結合材料及具體問題找相關主幹知識。
題型3 意義危害類
【剖析】這類題常見問法有:有何意義;意義何在;有何危害;有何不良影響;目的是什麼;有何作用等。
這類題的答題要求是:明确主語是什麼;注意意義與危害的區别;常用句式“有利于”或者“不利于”。
4
非選擇題提問類型
一、是什麼類
此類型的題目一般比較簡單,重點考查基礎知識的積累。“……是什麼”、“……有哪些”,這類題目設問簡單,回答也直接,一般可分為三種:
(1)根據時事熱點或教材觀點回答:應具體,符合實際,忌空談;
(2)針對材料回答具體措施:側重國家和政府的大政方針、施政戰略等;
(3)根據材料歸納出材料體現的教材知識。
二、原因、作用、影響類
⒈原因類
此類型題目多以“為什麼”、“造成……的因素”等形式出現,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運用教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①直接原因型:直接以原因的形式出現,依據教材知識回答即可;
②原因轉換型:在直接原因轉換型的基礎上改變提問方式,有時需要加以補充或調整;
③多種原因型:有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綜合歸納,全面分析;
④原因創新型:針對某些無法用相關知識回答的問題,特别是時事中的行為,可以從它的行為、做法的具體作用等方面來作答。
⒉作用、影響類
此類型題目一般是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材料,讓學生結合材料和教材知識發表自己的見解,或以社會熱點為材料,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解答此類問題需要注意:
①表述言簡意赅;
②作答準确全面;
③多個角度思考;
④規範答題格式。
三、評析類
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對材料中的觀點進行評價和分析。主要考查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
設問方式:①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正确嗎?為什麼?②運用所學知識,對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進行評析。
回答此類題目一般是:
首先進行性質判斷(對、錯或者不全面);
其次寫出相應的理論依據(如:從公民與法、國情、道德、法律、責任、公民與集體等角度進行分析,角度不能重複,不能生搬硬套);
再次練習材料中的觀點或行為進行分析,指出其後果或者影響;
最後針對錯誤的觀點或行為表明正确的觀點、态度或者做法。
答好這類試題的關鍵在于理清思路,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四、建議類
首先,要明确建議的對象,即向誰提出建議。如向“國家”、“政府有關部門”、“學校”、“居民”等提出相應的建議。
其次,要找準所提建議的切入點,要多角度、多方位。如可從以下方面考慮:
①經濟、政治、文化;
②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個人;
③思想、道德、法律;
再次,所提建議不能好高骛遠、不可捉摸,要合理、貼近現實、具有可行性。
最後,答案要語言規範、言簡意赅、有側重、一目了然。
五、做法類
這類題型發揮空間大,沒有固定答案,具有很強的開放性。
解題技巧:
⒈成才報國方面
此類試題一般從樹立理想、努力學習、艱苦奮鬥、勇于創新、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作答,答案要注意全面。
⒉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方面
此類試題一般從公民的義務、宣傳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敢于作鬥争等方面回答。
⒊人口、資源、環境方面
此類問題有兩類不同的設問,(1)若問青少年應怎麼做,可結合資源環境問題、我國的國情政策等方面進行回答;(2)若問現實生活中應該怎麼做,注意答案一定要具體,回答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如不亂扔垃圾、節約用水等。
⒋守法、護法方面
解答法律試題,應包括學法(增強法律意識)、守法(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為)、同違法行為作鬥争等幾個方面。
⒌維權方面
維權類試題一般按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進行,能協商解決的就協商解決,必要的情況下再起訴。
六、看法、認識、啟示類
看法、認識、啟示類題型往往通過一個(或幾個)案例、一組(或幾組)數據、一段(或幾段)材料的展現,重點考查學生能否從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體會,受到啟迪。
設問方式:①“這給我們什麼啟示、啟發”;②“談談你的看法、體會、認識”;③“你從中悟出什麼道理”;④“如何認識……或如何看待……”;⑤“如何分析這一現象”;等等。
解題技巧:
其步驟可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解題思路作答。
是什麼——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點(即材料所反映的内容)。通過理解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些方面的現象和問題,根絕設問明确要求回答的問題。
為什麼——做這件事的依據、原因、意義,不做的危害。
(1)依據: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論依據(包括路線、方針、政策、國策、戰略、原則、原理、法律、法規等)。
(2)重要性: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意義、作用、目的等。
(3)必要性:指材料所反映的現象存在的客觀實際,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4)危害性:做或不做這件事将導緻的後果。
怎麼辦——黨和國家、有關部門、社會、學校、企業、公民、消費者、青少年(一般就是指學生)等怎麼做或采取哪些措施解決問題。解答時,應注意運用“應”、“要”、“堅持”、“必須”等詞語,以體現答題時的針對性。
七、關系類
設問方式:此類設問一般是“談談材料一與材料二的關系”或“這兩者(三者)之間有什麼關系”或“…對…有什麼作用或影響”。
解題技巧:
兩者關系一般包括:兩者的區别與聯系,其中兩者的聯系又包括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及相互作用、影響。通常考試中考查較多的是兩者的聯系,重點在于考查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
答題思路如下:
①總述:…與…的關系:促進關系、因果關系等
②分述:…與…的關系或…與…的關系
③總述:因此我們應該……
八、實踐與探究類
比如很多考題中的要求是讓學生組織一次主題活動,說出活動感言,寫出倡議書等;或者是面對某種情況,寫出解決措施、整改建議等。
解題技巧:
⒈主題班會
⑴活動主題——主題的設計要緊密聯系材料和教材的内容,中心思想要明确,可以是單句式,也可以是對聯(偶)式,但不要過于冗長。
⑵活動目的——依主題而定。
⑶活動準備——①進行社會調查;②發動同學查閱、收集資料;③準備好相關文字資料;④寫發言稿或倡議書。
⑷活動步驟——①觀看有關錄像或宣傳材料;②請專家或老師談這一方面的問題(開展講座);③分組讨論、交流;④推薦同學發言或談感想;⑤進行相關的活動,如開展辯論賽或演講比賽等;⑥老師總結發言,提要求;⑦發出倡議等。
⑸發言稿或提綱——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回歸教材、找要點)。
⒉社會調查
⑴調查題目——有關什麼的調查(或一般的主題也可)。
⑵調查目的——要依主題而定。
⑶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參觀訪問、網上調查、座談會、觀察記錄、實地考察。
⑷收集資料的途徑——上網查詢、查閱報刊資料、訪問專家或老師、觀察記錄。
⑸活動準備——①确定活動的時間、地點;②拟定調查問題;③對學生進行分組、明确任務;④強調注意事項。
⑹活動步驟——①拟定調查提綱,明确各組職責;②采訪有關人員、實地調查或參觀訪問;③整理調查資料,就調查結果讨論、交流;④寫調查報告,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
⑺提建議——要有針對性、切實可行、有條理。
⒊倡議書
寫倡議書的一般要求:主題鮮明、中心明确、觀點正确、說服力強。
⑴标題:通常隻寫“倡議書”三個字。
⑵稱謂:有明确對象的,寫上倡議對象的名稱。
⑶正文:是倡議書的主體部分,包括倡議的目的和事項。倡議的目的包括倡議的原因、意義,理由要充分。倡議的事項要具體、可行、簡明扼要。
⑷署名、時間。
⒋主題活動設計
⑴活動主題:圍繞題目的要求,設計活動主題。
⑵活動目的:一般格式:通過…活動,培養…觀念和自覺性,提高…認識,養成…良好習慣。
⑶活動準備:一般是先設計活動步驟(形式),然後根據活動步驟反推活動準備。
⑷活動形式:召開主題班會、開展演講比賽或者征文比賽、辦一期黑闆報或手抄報、開展知識講座、舉辦圖片展覽會等。
⑸活動步驟:課前收集資料(哪些準備活動);其餘可以和主題班會的步驟一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