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犀牛娛樂,作者|方正,編輯|樸芳
最近的微博熱搜詞越發迷惑了。
看到 #你跟大勳咋樣了# 這詞條,咱就是說但凡關心點娛樂圈的人,都以為這是某W姓男星和某Y姓女星的八卦梗吧,點開一看倒好,敢情這隻是熱播劇《幸福到萬家》裡一句無關痛癢的台詞衍生的話題。
筆者百分之九十九确信,對于壓根沒追劇或不知道這劇裡有個大勳的網友,瞧這熱搜絕對一臉懵。講真,這劇宣方也别揣着明白裝糊塗,微博搜Y姓女星名第一個關聯的就是該熱搜和 #大勳 渣男# ,這不擺了明碰瓷嘛。
坦白說,劇宣方提煉劇情拟話題是基操,但借着劇情台詞擦邊不相幹藝人八卦,有點破了營銷底線。其實《幸福到萬家》豆瓣7.3,劇集質量過硬,完全沒必要搞“黑紅”那套。編劇趙冬苓此前曬創作記錄證明“不是蹭”并道了歉,後疑似被劇粉勸說别道歉删了微博。講真,這類劇宣多是外包營銷公司所為,鍋确實不該算到主創頭上。
熱劇營銷争議年年有,今年好像特别多。《幸福到萬家》這話題沒炒起來算是無傷大雅,不像前段《夢華錄》放大“雙潔”(指男女主雙方守身如瓶)設定炒話題,劇情滑向“懸浮”而緻使口碑嚴重翻車,一度惹得劇集評分極速跌落。所以熱劇營銷這事,拿捏對了就是錦上添花,拿捏錯了也容易馬失前蹄。
分衆時代,劇集想大火不易,所以今年業界紛紛傳言,大熱劇的營銷費用動不動就砸到百萬級别,如此造就了今年熱劇普遍“營銷味濃”的公衆印象。客觀來說,作為一門視碰瓷為己任的學問,熱劇營銷偏愛“黑紅”無可厚非(畢竟性價比高),但如何把握這營銷的度,還是需要大智慧的。
流量在哪,就往哪蹭
當下的熱劇有多愛營銷?
就拿近期熱播的《幸福到萬家》來說,每日不重樣的話題幾乎“賴”在熱搜上不走。前天觀衆們還操心着 #給王慶來找活幹# ,昨天網友們就開始焦慮 #何幸福跟王慶來什麼時候離婚# ,今天群衆們就能為了 #何幸福扇王慶來巴掌# 的解氣片段振臂歡呼。
這麼說吧,即便你壓根沒點開過這劇,光是每天刷刷熱搜,就能把劇情了解個七七八八。“劇情梗熱搜”是劇集營銷裡用的最泛濫也是最粗暴的一種,甭管你看沒看劇、認不認識劇中角色,劇宣方仿佛毫不在意,他們沒日沒夜地批量制造“劇情梗”霸占你視線,好似帶着一種“就要刷得你主動追劇”的謎之自信。
“會蹭”則是熱劇營銷的核心技能。首先最有效的是“蹭明星”,當然這裡主要指聯手主創明星合力炒作。比如 #鄭曉龍覺得趙麗穎有何幸福的氣質# 就是聯動兩位主創為自家劇強勢打call, #星漢燦爛原著裡出現趙露思# 則是典型的利用“當紅小花”趙露思的人氣為《星漢燦爛》加諸熱度。
“借力IP熱度”也是主流蹭法,戰術核心就是借過往IP積累的觀衆緣為新劇添柴加火。《星漢燦爛》前幾天造了個 #淩不疑是少年梅長蘇吧# 的熱搜,瞄準的就是淩不疑扮演者吳磊參演過大熱IP《琅琊榜》帶來的流量加持。
“蹭社會熱點”則是比較高階的打法,核心是用劇情片段點燃群衆讨論社會熱點的情緒。《幸福到萬家》開播時圍繞第一集制造了諸多“婚鬧”議題衍生熱搜,如 #惡臭的婚鬧 拳頭硬了# 、 #遭遇無底線婚鬧怎麼辦# 等,引得網友們摸着議題讨論關注回該劇正片。
還有種蹭法,筆者願将其稱之為“瘋狗蹭”,招式要點就是不計後果地硬蹭。《幸福到萬家》的 #你跟大勳咋樣了# 顯然可歸于此類,成功煽動了對家粉絲們的飯圈拉踩。該劇同期還拟過一個 #第一次看趙麗穎在劇中穿婚紗# 的詞條,這不是逼着吃瓜群衆想起趙麗穎和馮紹峰缺席的婚紗和婚禮嘛。
為何“黑紅也是紅”的蹭法能統治劇集營銷界呢?這原因也不難梳理。劇方之所以上趕着搶熱搜,還不是因為在注意力經濟時代,上熱搜就等于強曝光,強曝光就等于大流量,大流量就能帶來可預見收益。長此以往,大家都悟得了一個“真理”:就算得了些罵名,也比無聲無息播完強啊。
劇還沒上,熱搜先卷
但,是營銷就可能被反噬。
劇方都明白,有人罵就代表有熱度,就是成功,但市場上不是沒出現過被黑紅話題帶崩盤的項目。比如兩年前有部劇《向陽而生》,因為用 #熊頓病情加重# 的話題碰瓷與主角同名的已逝作家熊頓,直接拉崩了路人盤(網友普遍認為此舉不尊重逝者),劇方後續做再多補救動作也沒能挽回口碑。
所以像《夢華錄》用 #雙潔# 營銷的案例,你不能說沒底線,它的性質更多隻能說是“營銷歪了”。本來“雙潔”多為女性向小說所用,以男女主從肉體到精神都絕對純潔的設定寄托讀者美好幻想,但一個“風月救風塵”的劇鼓吹男女主“雙潔”實在太罔顧社會現實,不能說編劇不能這麼改,但咱就别拿這點大肆營銷可好,風險也太高了些。
不過換個視角看,上述所提的這些“花式蹭法”之所以出現,還不是營銷公司“創新心切”所緻。要知道,劇集營銷做了這麼多年,整個行業早就形成了一套“制式流程”的營銷打法,想推陳出新真的很難。
簡單來說,這套營銷流程貫穿一部劇播前、播中、播後所有時間節點。比如,前期預熱詞條往往會套用 #xx定檔# 、#xx演員陣容官宣# 的句式;熱播階段,劇宣方則會成批制造被路人視作天文的“劇情梗熱搜”,或者像 #xx演的xx絕了# 等句式的“蹭明星熱搜”也是标配;劇集收官後,主創明星們千篇一律的 #xx發文告别# 一定會“準時”席卷熱搜榜,劇方好像誓要惹得劇粉落淚才肯罷休。
坦白來說,微博熱搜誕生十餘年來,劇集營銷的這套流程實在太過“濫用”,群衆早就對這些“塑料詞條”免疫了,這逼得劇方不得不想法子整“花活”。
如今劇方話題營銷“卷”成啥樣了呢?筆者近來發覺,定檔遙遙無期的待播劇都開始“起個大早”地開官博、發物料、造聲勢,生怕晚起的鳥兒沒蟲吃。像《狐妖小紅娘》《沉香如屑》《安樂傳》《長月燼明》《愛的二八定律》等下半年待播劇皆老早開好了官博且宣發動作連連,劇還沒上,熱搜先卷。
其中《狐妖小紅娘》可謂預熱營銷“典範”。楊幂錄制别家綜藝受傷,該劇馬上蹭了個 #制作人否認楊幂推掉狐妖小紅娘# 的熱搜。圍繞該劇“女二”是誰的懸念,劇方故意掖着讓網友瞎猜,一會 #祝緒丹否認出演狐妖小紅娘女二# ,一會 #郭曉婷 狐妖小紅娘# 上了熱搜第二,這波勾得各家小花粉絲暗自較勁的打法,真是拿捏住了内娛流量密碼。
碰瓷可以,把握底線
當下是一個流量為王的時代。
熱劇争奪戰既是内容戰,更是傳播戰。衡量一個劇集項目成不成功,無論投資方、制作方、品牌方還是市場、觀衆,人們最看重的都是那一排排印着“天文數字”的熱度數據,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們都已被裹挾進了“唯流量至上”的時代大潮中。
劇集公司要為“數據戰報”打工,那劇集營銷公司就要為“熱搜KPI”打工,長此以往,營銷的底線就被越拉越低。今天能碰瓷明星八卦,明天就能消費逝者,反正隻要有話題、有熱度、有金主,怎麼黑紅和有争議都不叫事兒。
但筆者覺得,營銷玩“碰瓷”無可厚非,内容營銷本就無準繩可依,但“黑紅營銷”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地成為一部劇帶給公衆的第一印象,一提劇集公衆就自動蹦出“營銷劇”的想法,就必然會影響到大衆關注劇集内容本身。
好在,這個市場是公平的。劇情營銷從來隻能錦上添花,而無法雪中送炭,一個質量堪憂的爛劇再怎麼營銷也無法在播映度上一騎絕塵,營銷充其量隻是“吆喝得好”,商品賣不賣得出去,還得看東西本身有沒有“真貨”。
筆者更擔心的是優質劇的營銷底線問題。像《夢華錄》《幸福到萬家》這種市場公認質量過硬的口碑劇,其實并不需要太多的營銷加成,搞營銷的話還是要尊重主創、尊重内容、尊重作品,好内容自然就能“酒香不怕巷子深”,整天不管什麼熱點都要蹭,這樣的吃相真的是不好看和容易被反噬。
碰瓷可以,把握底線。劇集又不比綜藝,出事了綜藝還可以通過後期補錄、重制來“力挽狂瀾”,劇集要是營銷翻車救都救不回來,建議搞營銷還是“求穩”為主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