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論語中關于教育思想和原則

論語中關于教育思想和原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6 18:49:09

論語中關于教育思想和原則(論語教育智慧君子也)1

《論語》教育智慧:君子也“喻于利”

《論語》感悟(七十)

文/王營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隻知道謀取私利。”

感悟:“喻”字含有“比喻、了解、通曉”之義。“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說明君子在做人、做事上,把“義”放在第一位,符合“義”的标準則為,反之則不為;小人則不然,在做人、做事上,首先考慮的是“利”,對己有“利”則為,無“利”則不為。如何處理義和利之間的關系,是孔子從道德層面上區分君子和小人的一個重要标準,也是對前篇“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的一個總結和升華。

這讓人産生一個疑問:君子通曉仁德和正義,并時時踐行之,難道君子整日高喊“義”的口号,棄利而行,不食人間煙火?君子真的不願意過富貴的生活?如果要這樣理解的話,恐怕沒有人願意當君子,也當不了幾天君子。

論語中關于教育思想和原則(論語教育智慧君子也)2

其實,孔子并非此意,在本篇第五章中孔子曾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富貴是人人都想得到的,當然君子也不例外,但是君子追求富貴的方式與小人大不相同,他把道義放在第一位,不是為了富貴去做不義的事情,孔子就是這樣的人,他曾說“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雲焉。”小人則不然,無論做什麼事情,始終把利放在第一位,利是他的行為準則,為了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為了富華富貴,他可以不擇手段,什麼樣的壞事都幹得出來。

由此可見,義和利是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嶺,在利益面前,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靈魂的美醜往往會暴露無遺。陳光标,一個引人注目的名字,被媒體稱作“中國首善”,他從一個小作坊起家,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成長為一個擁有幾十家公司的億萬富豪。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後,陳光标帶領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機械組成的救援隊,千裡救災,救回131個生命,其中他親自抱、背、擡出的200多人,救活14人,還向地震災區捐贈款物過億元。由此他被稱贊為是“有良知、有靈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災區的企業家”,并向他表示緻敬。2010年9月,他宣布死後捐出全部财産(50餘億人民币)。2011年3月,日本發生9級大地震,陳光标自己組織12人的慈善團隊赴日救災。陳光标憑借“義”的努力實現了自身的富貴,又通過“義”的行為回報了社會,與那些在利益面前巧取豪奪、不擇手段撈取錢财的小人相比,陳光标是真君子。

在古代,君子和“士”往往混為一談,認為知識分子知書達禮,應當是君子。但事實是,不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都能成為君子,有的人也可能成為十惡不赦的奸佞小人,像秦桧之流,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但卻為了自已的私利,幹出了出賣國家、殘害忠良的不恥之事。前段時間,中央電視台一套熱播的電視劇連續劇《中國地》,講述的是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區人民抗擊日寇侵略、保衛家園的故事。

論語中關于教育思想和原則(論語教育智慧君子也)3

劇中的主人公趙老嘎是一普通的山區農民,大字不識“一布袋”,面對日寇燒殺搶掠的殘暴行徑,他自發将村民組織起來,與日寇對抗,并在村頭的大石頭上,刻上了三個閃光的大字“中國地”。而他的女婿陳慶生,時任朝陽縣僞縣長,應當是一位知書達禮的人,然而當日軍占領朝陽縣城後,他卻賣國求榮,拜倒在日本人的腳下,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的鷹犬。

在民族危亡之際,趙老嘎大字不識,卻能以民族大義為重,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保家衛國,他是真正的君子;而他的女婿陳慶生,雖識文斷字,明白事理,卻為了自己升官發财,棄民族大義于不顧,甘願充當日本人的走狗,他是真正的小人。可見,是君子還是小人,與有無知識、文化無關,關鍵是如何看待義和利。

義和利可以做為價值觀教育的一個方面,讓學生從小懂得,一個人活着不僅僅是為了金錢和地位,還有比金錢和地位更重要的東西。追求金錢地位沒有錯,但要遵守國家法律,靠正當的途徑,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智慧。同時,我們還要讓學生懂得,當義和利發生矛盾時,我們要像君子那樣,棄利守義,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