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蜂箱設計原理

蜂箱設計原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13:20:41

蜂箱通常由巢框、箱體、箱底闆、箱蓋、副蓋、隔闆和巢門檔等部件和閘闆、隔王闆等附件構成。現以朗氏活底蜂箱為例,讨論蜂箱各部件和附件(閘闆)的設計與制造技巧。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1

1、巢框 

巢框的設計主要考慮巢框框條的結構、巢框是否帶蜂路間隔裝置和框條組合的方式等問題。

巢框的框條 巢框為一個由上梁、下梁和兩側條構成的矩形框架(圖2-32)。

巢框上梁的兩個端部延長成框耳,用于把巢框懸挂在蜂箱内。上梁的腹面通常設計有上巢礎時用于固定巢礎的結構。目前上梁腹面用于上巢礎的結構主要有單槽、單槽加契條和雙槽加契條的三種設計(圖2-33)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2

雙槽加契條結構的上梁系在上梁腹面中心線和其邊上縱長各刨一條寬 3 mm 、深 6 mm 的矩形槽,并配上一條斷面為等腰梯形的契條而成(圖2-33 C)。上礎時,巢礎上邊緣嵌裝入中心槽内,然後将契條擠進其邊上的槽内,使兩槽之間的木頭擠緊中心槽内的巢礎固定。這種結構的上梁加工較費時,僅美國等少數國家采用。

此外,在西方蜜蜂的飼養上也有采用無固定巢礎結構的上梁。這種上梁的腹面是平的,上巢礎時采用壓邊器把巢礎壓粘在上梁腹面,或采用蠟管固定器和熔化的蜂蠟把巢礎粘固在上梁腹面。

巢框的側條有帶蜂路間隔裝置的和無蜂路間隔裝置兩種型式。

帶蜂路間隔裝置的側條系将側條的上部擴大形成蜂路間隔裝置,具這種側條的巢框稱霍夫曼巢框(見“蜂路巢框”)。帶蜂路的側條其兩端通常設計有槽口,以在巢框組裝時與上梁和下梁接合。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3

無蜂路間隔裝置的側條其兩側一般不擴大,且不設計槽口,但巢框側條的縱長中心線上一般必須設計有2~4個直徑約為1 mm的小孔,供巢框上礎加固巢礎和築造巢脾。小孔的位置和中心距視巢框的高度而定。

巢框的下梁有單條、單條開槽和雙條組合等三種結構。

單條的下梁結構簡單、制作容易,被普遍采用(圖2-34 A)。

單條開槽的下梁系在下梁頂面中線縱長開一個寬為3 mm 、深為6 mm 的槽構成(圖2-34 B)。

雙條組合的下梁系由兩條細木條相間3~5 mm 構成(圖2-34 C)。巢框的下梁開槽或留出間隙,其作用在于當巢框内采用滿框的巢礎時讓巢礎部分延伸入槽或間隙内,避免被下梁頂住而使框内整個礎面發生拱曲,以确保造出的巢脾表面平整。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4

蜂路巢框 具有蜂路間隔裝置的巢框稱為“蜂路巢框”(圖2-35)。采用蜂路巢框的好處是:蜂箱内脾間(或框間)蜂路間隔準确劃一,造脾時可獲得平整的巢脾;飼養管理方便,可以數個巢框一組同時提起或在蜂箱内移動,提高工作效率;蜂場内短距離移動蜂群箱内巢脾無需裝釘。

  目前,養蜂生産中較流行的兩種蜂路巢框是通過加寬側條作蜂路間隔裝置的 Hoffman蜂路巢框(圖2-35 A)和采用金屬距離卡作蜂路間隔裝置的蜂路巢框(圖2-35 B)。金屬距離卡距離巢框具有制作簡單、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我國大多數蜂場和國外一些蜂膠較多地區的蜂場都普遍采用這種蜂路巢框。

近幾年,意大利的一些養蜂場還采用一種塑料蜂路間隔裝置套在巢框側條上,加釘固牢,形成蜂路巢框(圖2-35 C)。這種蜂路巢框制作簡單,使用方便,較有發展前途。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5

  此外,美國的一些養蜂者還喜歡采用一種框耳周圍留有蜂路的短上梁巢框(圖2-36)。這種巢框的框耳比普通巢框的短一個單蜂路尺寸的長度,使得框耳端部與框受間隔一個單蜂路的距離,這樣在提脾和插脾時不易壓死蜜蜂。框耳縮短後,在框耳的端部釘上蜂路間隔裝置,以保持框耳端部與框受之間的蜂路結構,同時避免巢框向一邊偏移導緻框耳脫出框受而滑落。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6

巢框的組合方式 巢框的組合方式與框條的設計有關,通常有平面釘接、活榫接合和組裝接合三種。

平面釘接用于無榫頭框條的巢框的組合(圖 2-37)。其方法是直接采用圓釘把各個框條釘接起來。這種巢框組合方式被普遍采用。我國采用的巢框均采用這種方式組合。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7

活榫接合用于帶榫頭框條的巢框的組合(圖2-38)。帶榫頭的框條組合成巢框時,隻要把框條與框條間接合處的榫頭插入槽中,即可構成牢靠的巢框。這種方式組合的巢框在國外較常見,我國20世紀40年代前也曾采用,其後因框條制造費工費時而逐漸被淘汰。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8

組裝接合用于組合式框條的巢框的組合。組合式巢框(圖2-39)的側條采用塑料制成,具框耳結構,且上部兩側擴大成蜂路間隔裝置;上梁和下梁采用木材制成。組裝巢框時,将上梁和下梁分别插入側條相應的槽孔中即成。

在框條組合成巢框時,無論采取那種組合形式,都要求組合成的巢框平整、端正,以便巢框上線上礎和造出平整、完美的巢脾。

2、箱體 

蜂箱的設計和制造,主要應考慮箱體前後壁的框受、扣手、闆材的拼接,箱體的接合方式等問題。

框受的設計與制造 框受是箱體前後壁内面上口沿、供懸挂巢框的“L”形槽狀結構。有無蜂路框受和蜂路框受兩種形式(圖2-40)。無蜂路框受的槽寬10 mm ,深度等于框耳厚度與上蜂路之和。蜂路框受的槽寬為10 mm ,深度等于框耳厚度、上蜂路與單蜂路之和;在框受處釘一條長度與箱體内寬相等、寬約20 mm 的鐵引條,并使其上邊緣高出槽底一個單蜂路的距離構成。箱體上采用蜂路框受,既可避免巢框插入箱内時壓死滞留在框受上的蜜蜂,又可防止框耳被蜂膠粘于框受槽底,便于提攜。但在中蜂箱的設計上,由于中蜂抗巢蟲力弱,框受不應采用鐵引條,以減少巢蟲藏身的場所。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9

在養蜂生産中,為了使無蜂路間隔裝置的巢框在箱内能保持适當的間隔,還常常采用榫狀鐵引條來取代常規的鐵引條。榫狀鐵引條(圖2-41)相鄰槽口中心之間的距離等于巢脾中心距,當巢框擱置于槽中時巢框之間能準确地維持一定的蜂路。這不但完美地解決了單、雙刀割蜜蓋機要求無蜂路巢框配合使用和飼養管理上要求巢框在箱内保持一定蜂路間隔的問題,而且對解決轉地蜂群箱内巢脾固定的問題也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10

扣手的設計 箱體設計扣手,便于養蜂者搬動蜂箱。扣手一般設計在蜂箱的前、後壁外側中心,距箱體上口沿約80 mm 處(圖2-42),通常鑿一長80 mm 、寬20 mm 、深10 mm 的凹槽形成,有的在箱體四壁或兩側壁的相應位置釘上橫木構成。但具護框的箱體,其護框可兼作扣手,所以不再另行設計扣手。

箱體闆材的拼合 制造蜂箱箱體通常要求采用闆面較大的闆材,當闆材達不到所需的寬度時,可采用兩塊闆拼合。在蜂箱制造上常采用較為簡易的裁口拼合法拼闆(圖2-43)。方法是:将闆材要拼合的兩邊緣刨成“L”形槽,并在其間加兩個契子(一般用竹制契子),塗上膠水後拼合。這種拼合法還适用于箱蓋闆、箱底闆、隔闆和閘闆等部件闆材的拼合。

采用這種拼合法拼闆時,應注意兩塊闆材的木質和表裡要基本一緻,使闆面拼合平整,避免翹曲。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11

箱體的接合 箱體的闆壁通常以直角多榫接合(圖2-44 )。方法是:将兩片要接合的闆壁端部分别鑿出成排的直榫榫頭和與之相匹配的槽,然後上膠接合。這種接合的榫頭制作簡單、接合強度大,普遍用于箱體的制造。在蜂箱的制造中,直榫的寬度通常為30~40 mm,接合時除了上膠外還需加釘固牢,以增加箱體的強度。

  在制作榫頭時,側壁闆上端與前、後壁闆的框受接合處的榫頭應設計成凸榫,且榫頭寬度應不少于40 mm ,以蓋住框受的槽口。

  此外,在闆壁接合時,應避免箱體相鄰兩個闆壁的拼合處在同一個高度上,以防出現箱體上、下部脫開的現象。同時要注意采用拼合的闆材時位于下面的拼合闆材的槽口應朝向箱外,以防雨水順拼合處的縫隙滲入箱内。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12

3、箱底闆 

蜂箱底闆的設計有兩種(圖2-45):一種是與箱體完全分離的活動底闆;另一種是與箱體連成一體的固定底闆。這兩種底闆在國外均有采用,但我國基本上都采用固定底闆。

活動底闆 通常由一塊底闆嵌裝在“U”形框架中而成(圖2-45 A)。活動底闆的框架采用厚度與箱體闆厚度相同的闆材制作,兩側框條與後向框條以明燕尾榫接合,框架内面有一寬16 mm 、深10 mm的槽供嵌裝底闆。底闆采用厚度15 mm 的闆材裁口拚合而成。活動底闆兩面的框架分别高出底闆闆面10 mm 和22 mm ,當箱體疊加在其上構成底箱時,底箱的下蜂路為15 mm 或27 mm,可通過翻轉活動底闆改變底箱下蜂路的大小。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13

  活動底闆的寬度與箱體的外圍寬度相同,但長度比箱體的外圍長度增加50 mm,即蜂箱巢門口的底闆向前伸出50 mm,作蜜蜂進出巢門的踏闆。蜂箱的踏闆不宜設計得過長,一般認為踏闆伸出箱體50 mm為宜。踏闆過長,不但會增加蜜蜂進出巢的爬行距離,造成巢門口蜜蜂擁擠,影響蜜蜂進出巢的速率,而且會加大蜂箱在堆放貯存空間,尤其在轉地放蜂蜂群運輸裝車時更是如此。

  在中蜂蜂箱的設計上,應針對中蜂好咬舊巢脾和清理蜂巢能力差的弱點,采用活動底闆,以便于清理蜂箱底闆的蠟屑和污物,防止巢蟲滋生。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14

  此外,在制造底闆時,底闆前向第一塊闆材的寬度至少應在100 mm 以上,使底闆的拼合處不露出箱外,以免拼合處遭雨水侵襲而損壞底闆。

固定底闆 通常釘固于箱體上形成(圖2-45 B)。即把箱體的兩個側壁和後壁下部延長約20 mm ,然後把底闆直接釘固在箱體下口,并在底闆下面兩側各釘上一條長度與底闆相同、寬度為30 mm、厚度為20~30 mm 的木墊條構成。底闆伸出箱體的長度和底闆前向第一塊闆材的要求均與活動底闆的相同。固定底闆結構簡單,制造容易、省時。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15

4、箱蓋 

是蜂箱最外的一層保護蓋,用于遮日避雨,保持箱内溫、濕度和保護箱内蜂巢安全,所以,要制作得非常緊密,不漏水。箱蓋有平式的和“人”字形的兩種(圖2-46)。

平式箱蓋的箱頂闆是平的,便于蜂箱重疊和運輸,世界各地養蜂場普遍采用。“人”字形箱蓋的頂闆形似屋頂,呈 120°角向兩側傾斜。它雖不便蜂箱重疊和運輸,但便于禦水,且頂闆下方的空間較大,有利于夏季隔溫,冬季填裝保溫物保溫,适于定地蜂場使用。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16

平式箱蓋由頂闆、蓋框和墊木構成。頂闆采用厚度為15 mm 闆材制作;蓋框采用與箱體壁闆同厚的闆材通過直榫接合制成;墊木由長度與箱蓋内長相同、寬度為30 mm 、厚度為10~20 mm 的木條制成,蓋内兩側緊貼蓋闆各釘一條。箱蓋的大小視箱體、墊木厚度和套蓋入箱體的深度而定。一般地說,箱蓋的内長和内寬應相應地分别比箱體的外長和外寬大10 mm ;箱蓋的内高取決于墊木厚度和套蓋入箱體的深度,通常要求箱蓋要套蓋入箱體30 mm 。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17

為了保護箱蓋頂闆,國外的箱蓋通常在頂闆上覆蓋鍍鋅鐵皮,并在鐵皮外表塗上白色或淺色油漆,以反射陽光。有試驗認為,在烈日下,箱蓋塗成白色的蜂箱箱内溫度可比塗其它顔色的低約 5℃。在我國,蜂箱通常采用較經濟的油毛氈取代鍍鋅鐵皮以禦雨水,但油毛氈色黑會大量吸收陽光,使箱内過熱,而且易損壞,所以不是理想的代用品。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18

5、副蓋

 由一塊木闆與邊框構成。木闆的長度和寬度分别與箱體的長和寬相同或略小1~2 mm 、厚度為10 mm ;邊框釘在木闆一面四周邊緣,寬度與箱體壁厚度相等,厚度為10~20 mm (圖2-47)。可根據蜂群、氣候等情況,通過翻轉副蓋調節副蓋内闆面至巢框上梁間的蜂路。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19

  由于飼養管理上的其它需要,有的在副蓋的邊框開設小孔作蜂箱的上巢門;有的在副蓋蓋闆上裝置脫蜂器構成脫蜂闆,采蜜時可用于脫蜂,一物兩用。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20

6、隔闆

采用厚度為10 mm 的木闆制成,其寬度和高度分别與巢框的外寬和外高相等。有的在隔闆一面或兩面的兩側邊緣釘上長度與巢框高度相等、寬度為10 mm 、厚度為4 mm 的木條作為蜂路間隔裝置(圖2-48),以防在使用中擠死蜜蜂。

7、巢門檔與巢門闆

巢門檔 用于活底蜂箱。采用長度與箱體内寬相等、寬度和厚度均為22 mm 的方木條,在木條的一面中央開設一個165 mm×10 mm的大巢門,并在與之相鄰的一面的一側距端部50 mm 處開設一個50×8 mm 的小巢門制成(圖2-49 A)。使用時,橫向嵌裝在箱體前壁正下方的底闆上。調節巢門通過翻轉巢門檔來實現。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21

巢門闆 用于固定底蜂箱。固定底蜂箱的巢門闆一般都設計成閘式,即在底箱前壁的兩下角裝置有巢門闆滑塊,巢門闆插在滑塊提供的槽内使用。巢門闆的長度視箱體的寬度而定,寬度約為60 mm。它采用厚度為10 mm 的木闆制成,在木闆一邊的中央開設一個60 mm×10 mm、配有活動小木塊的巢門,也可在木闆的兩端距端部約70 mm 處各開設一個巢門(圖2-49 B)。巢門的大小可通過小木塊調節。

蜂箱設計原理(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制造技巧)22

A 巢門檔 B 巢門闆

閘闆 形似隔闆,寬度和高度分别與底箱的内長和内高相等,系采用厚度為10 mm 的木闆制成(圖2-50)。閘闆上部兩端凸出部分的長度和高度分别與框受的寬度和深度相等。

蜂頭領 水泥蜂箱制作及使用技巧

養蜂技術 養蜂知識五百問 概況篇(19-25)

養蜂技術 養蜂知識五百問 概況篇(14-18)

養蜂技術 養蜂知識五百問 概況篇(10-13)

養蜂技術 養蜂知識五百問 概況篇(3-9)

養蜂技術 養蜂知識五百問 概況篇(1、2)

蜜蜂養殖技術 養蜂五十名詞解釋

養蜂技術 越冬蜂死亡及原因

蜜蜂養殖技術 細說盜蜂(下)

蜜蜂養殖技術 蜜蜂群體生物學特性(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