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渡河上的鐵鍊橋是怎麼修成的

大渡河上的鐵鍊橋是怎麼修成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13:21:13

大渡河上的鐵鍊橋是怎麼修成的(跨湖橋獨木舟上的一個洞引發了一個研究課題)1

大渡河上的鐵鍊橋是怎麼修成的(跨湖橋獨木舟上的一個洞引發了一個研究課題)2

上圖:“補丁”填回去後,修補完成的洞邊緣外,還有一圈薄薄的淺坑。

下圖:修補用的木頭,隻有3厘米厚,上面有削還有鑿的痕迹。

帶着一雙藍色塑膠手套,吳健微微彎下身子,從獨木舟底部,輕松取出一塊巴掌大小的木頭,像打開機關一樣,船底出現一個20公分左右的洞。

眼前這條獨木舟,是著名的8000年前的跨湖橋獨木舟,也是迄今保存的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在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遺址廳,6.5米深的湘湖水下,它仍停泊在最初的地方。

2017年夏天,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館長吳健和錢報記者說起,館裡正在跟浙江大學合作一個課題,做相關跨湖橋遺址黏合劑的材料分析。其中有一項,就是發現了獨木舟底部有個直徑約20厘米的孔洞,被一塊削好的木塞用膠黏劑補上了。

作為船底抗水壓防滲水的修補黏結材料,當時古跨湖橋人究竟使用了何種膠黏劑?

給船“洗澡”時發現補丁

這塊“補丁”出現在舟的中間位置,沒有凸起,和舟體保持在一個平面,說明修補技術非常好,顔色看起來,比船體周圍的棕色木頭要淺一點。

“在沒有清理完成的情況下看,這塊補丁一點都不明顯,這些縫看不出來,而且本身這個地方,剛好是樹疤的位置,顔色和邊上有點不一樣也很正常。”吳健說。

那麼,是什麼時候發現樹疤有蹊跷?

我們來前情回顧一下這條獨木舟的保護流程。因為跨湖橋遺址經過海侵,獨木舟裡鹽的成分比較高,木構件要先脫鹽之後馬上采取脫水保護,之後才能在常溫下進行展示。

脫鹽怎麼脫?

獨木舟現在睡的“床”,是一個大的玻璃鋼槽,邊上制作純淨水,通過浸泡,稀釋鹽分,通過水的不斷置換,降低鹽分,再進行文物保護。

接下去,脫水,也要對獨木舟的“皮膚”進行清理,比如“搓老泥”,通過純淨水和藥水的長期浸泡,木頭裡面的膠質就開始松動了。

工作人員就是在給它“洗澡”的時候,偶然發現怎麼顔色不一樣了,再看看,哎,這塊木頭怎麼還能動?原來可以拿出來。

檢測發現,這塊木頭的材料,跟原來的獨木舟不同,是闊葉樹,材質紋理比較密,分量重,而獨木舟使用的是松木,比較輕。

工作人員意識到,這塊木頭可能是粘補上去的。

吳健把這塊木頭拿起來,隻有3厘米厚,口沿有弧度,斜面,上面有一條條削的痕迹,還有鑿的痕迹。

“膠水”是一種中國漆

補丁是怎麼粘上去的?又用了怎樣的“膠水”?

破洞裡,還留了一些木頭殘留物,專家取樣去實驗室檢測。同時還把跨湖橋博物館的其他兩位“嫌疑人”也帶走了,微量取樣進行檢測—— 一位,是跨湖橋遺址一隻豆盤上破裂的陶片,陶片邊沿曾發現塗上了膠黏劑,而且是二次粘補痕迹,當時的居民曾将破裂的陶片重新粘補回去。

另一位,是除了獨木舟之外另一件鎮館之寶:桑木弓。此弓也一直在館裡展示,這隻木弓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木弓。更重要的亮點是,弓全身塗滿了生漆,所以,這把弓也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漆器。

因為一個洞,引發了一條關于跨湖橋人“膠水”的線索鍊:漆。

三位“嫌疑人”都跟一種膠黏劑有關,而弓此前已證實是漆弓,那麼,其他兩位身上塗的,會不會也是漆?

吳健說,這個洞其實是幾年前發現的,一直沒有急着去檢測,因為整條船已經經過化學處理,成分複雜。

鑒定大漆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熱裂解-氣相/質譜,但是,出土後為了保存木質文物,桑木弓和獨木舟都進行了保護性處理,脫水定型所用的化學品,例如聚乙二醇(PEG)等,幾乎掩蓋了漆酚的特征,無法确證。

為了避免化學雜質的影響,浙江大學文物保護材料實驗室采用了靈敏度、準确性更高的鑒定方法——酶聯免疫法(ELISA)。

既然有了好的科技手段,吳健索性把這三種标本集體送去做了一次檢測,就有了這次合作課題。

結果顯示,弓的塗層、修補獨木舟和陶片的膠黏劑主要成分,都是生漆,而且是中國漆。

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人類最早使用大漆的證據,而且制作工藝已相當成熟。

最新一期國際考古學著名期刊《考古科學期刊》刊登了吳朦、張秉堅、蔣樂平、吳健、孫國平聯名發表的文章。

補完之後的獨木舟怎麼了

“我們可以合理推斷,8000年前的跨湖橋地區,分布着一定數量的漆樹,跨湖橋先民發現這種樹皮割傷後流出來的汁液是很好的防水塗料和膠黏劑。”

吳健說,他們把大漆塗在弓的表面,可能為了減少磨損,用起來更光滑舒服,也可能為了美觀。

這些線索串聯起來,可以說,用生漆來修補損壞的工具和生活用品,是跨湖橋人廣泛掌握的生活小技巧。

工作人員把這塊“補丁”填回去後,還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修補完成的洞邊緣外,還有一圈薄薄的淺坑。

“實際上是二次加工,二次粘補。第一次是為了填平,但是結合面很小,不牢固,于是他們在邊上舟底又掏了一圈,再填充。意圖很明顯,就是想把洞補牢。”吳健說。

這事,也越來越複雜了。

“獨木舟放在水裡,水的浮力是朝上的,如果要修補,得從上往下補,也就意味着,如果舟底不動,這個洞是補不牢的,完全受不上力啊。”這艘獨木舟是舊舟,邊上的加工痕迹很明顯,獨木舟當時的正常用途,是否改變了?到底是怎麼回事,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