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種東西,是我們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或許難以啟齒,但是為了健康,我們不得不大大方方地說出來,它們指的就是屎、尿、屁。無論它們多麼不上台面、多麼粗俗,但我們每個人幾乎每一天都要與它們上演一出出如膠似漆到棄如敝履的狗血橋段,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能從這些不起眼的小細節中發現什麼,或許還是一種變相的“體檢”。
今天我們要讨論的一件被稱為“人生四大悲”之一的尴尬事件——夾屎屁,也就是排便和放屁同時發生了,一下子就包含了屎和屁這兩個“陌生人”,有過或正在發生這種情況的朋友,别光顧着尴尬,也别覺得難為情,其實這個問題是還是很嚴肅的。
為什麼排便和放屁會同時發生?
衆所周知,排便和放屁這兩種行為都是通過肛門進行的,所以不少人會認為,它們倆同時發生或者任一方不聽使喚,很大概率是自己的肛門“失靈了”。
首先,便便為了走出肛門,必須跨過兩道“門”。當便便成形後,會在長長的腸道中向下運動,到達直腸,然後遇到第一道門——肛門内括約肌。這道門有一個特點,它會時不時地“放松”一下,使小腸内一小部分的物體進入下一個通道——肛管,不過,為了防止液體、氣體的流出,肛門内括約肌在絕大部分時間裡是閉合的。
随着便便等對腸壁的壓力逐漸增大,腸壁上的感受器就會及時把壓力增大這一信息傳遞給“排便低級中樞”,指示肛門内括約肌打開,便便通過後,就會遇到第二道門——肛門外括約肌。而肛管靠上的部分,也是有大量感受器的,它們可以感知各種排洩物的溫度、形狀、運動的還是靜止的,然後向大腦傳遞這些信息。
如果是固體的話,它的運動和自身的紋理對于肛管的摩擦會被記錄在案;如果是液體的話,它的流速和運動模式會被記錄在案;如果是氣體的話,它的速度和紋理信息則是不會被記錄在案的。當大腦收到這些信息後,會進行“整合”,然後經過判斷,決定是否打開第二道門,也就是肛門外括約肌,同時也是肛門。
由此可見,控制排便和放屁的“司令”最終還是我們的大腦,如果沒有大腦做決定,肛門一般是不會“開門”的。當然,這并不是說排便和放屁失去控制,是我們的腦子出問題了,而是以上一系列過程中的某些環節出了問題:比如感受器,如果使用過多造成不靈敏,或者痔瘡手術傷到神經等,就會感受“失靈”;再比如老年癡呆等,會引起排便中樞出現故障,那麼信息就傳不到大腦裡去;還有年幼無知或年久失修,導緻肛門括約肌不好使了,也就是兩道閥門“不聽話了”。
大便不成形又是怎麼回事?
如果沒有以上情況,隻是單純的大便不成形,其實一般情況下無需過度擔心。因為正常的大便本身就是善變的,腸道解剖、消化能力、食物結構、腸道菌群以及情緒心理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大便,不同的人排便習慣、便便的樣子都可能會很不一樣。
不過,對于個體而言,在飲食結構、習慣沒有發生大變化的前提下,大便的規律變化也是很緩慢的,所以如果你在短時間内出現很明顯的便便次數和形态改變時,就有必要去進行某些疾病的排除檢查了,消化不良、感染等,以及長期進食較少、進食稀軟食物等,都有可能導緻大便過于稀軟甚至不成形,如果你自己無法準确判斷原因,或者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還沒有好轉,那麼就很有必要去看一下醫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