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河北崇禮3月5日電 38年的中國殘疾人體育奧運之路,在2022年3月5日這天添上一座裡程碑。在北京冬殘奧會冬季兩項男子短距離(坐姿)比賽中,劉子旭以18分51秒5的成績摘得金牌。
這是中國代表團在北京冬殘奧會上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國殘疾人選手獲得的冬殘奧會首枚雪上項目金牌和首枚個人項目金牌。
3月5日,劉子旭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殘奧冬季兩項男子短距離(坐姿)比賽中。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比賽最後的沖刺階段,劉子旭用力擺動臂膀,仿佛要用盡身上最後一絲力量。通過終點的瞬間,他上身微微後仰,大口喘着粗氣,崇禮的陽光打在他年輕的臉上,讓這一創造曆史的瞬間更加鮮明地镌刻在人們的記憶裡。
這樣的畫面,随着轉播信号,傳遍中國乃至世界每一個角落。而在前一天晚上同樣出現在全球轉播畫面裡的,是不到18歲的郭雨潔手執五星紅旗、步入開幕式場内的場景。這位年輕的中國代表團旗手在劉子旭奪冠後不久,就在冬季兩項女子短距離(站姿)比賽中為中國隊再添一金。2金3銀3銅,冬殘奧首個比賽日中國隊暫列獎牌榜第一。
相比殘奧會曆史上第一代中國代表團選手,時代更清晰地記錄下了他們拼搏的身影。
38年前,平亞麗在紐約舉行的夏季殘奧會上獲得半盲B2級跳遠項目金牌,實現了中國殘奧會金牌“零的突破”。那時的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剛剛起步,平亞麗們是當之無愧的開拓者。上演了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殘奧舞台上的首秀,在平亞麗奪得冠軍、上台領獎的時刻,她甚至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
“當年我們是啃着饅頭,喝着開水去備戰的!”平亞麗在裡約殘奧會前的一次采訪中回憶。雖有艱苦,但也欣慰,她說:“聽說(北京)順義現在有一個很大的訓練基地,訓練條件很好。我希望後輩們努力去拼。”
平亞麗所說的是位于北京順義後沙峪的中國殘疾人體育綜合訓練基地。該基地于北京殘奧會籌辦期間竣工,占地23萬餘平方米,按殘疾人體育的特殊要求進行設計和建造,輪椅籃球、田徑、遊泳等多個項目的殘奧選手可在此訓練、比賽。
2008年9月6日,中國第一位殘奧會冠軍平亞麗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手持火炬傳遞。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中國殘疾人體育奧運史,也是一部中國殘疾人事業進步史。伴随着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殘疾人體育不斷發展壯大,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潮流的殘疾人體育發展之路。平亞麗參賽20年後,郭雨潔出生的2004年,中國代表團在雅典殘奧會首次跻身獎牌榜與金牌榜雙第一,經過數代接力,終登世界之巅。在此之後,雙榜榜首位置從未易主,中國體育代表團實現了雅典、北京、倫敦、裡約、東京殘奧會五連冠的偉業。
在平亞麗接受那次采訪時,劉子旭甚至還沒有開始殘奧冬季兩項的訓練。2008年遭遇車禍單側下肢截肢的他,彼時還是一名射箭運動員。中國殘疾人選手的冰雪征程,也仍在摸索中前行。
2002年的鹽湖城,中國體育代表團首次出現在冬殘奧會上。當時隻有4名運動員參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比賽,取得一個第六名的成績。申辦北京冬殘奧會前,中國在冬殘奧6個大項中僅開展了兩個項目,參賽選手累計不足50人。
盡管風雪載途,依然薪火相傳。
申辦結果一錘定音,北京化身“雙奧之城”。劉子旭2017年通過篩選加入國家殘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集訓隊,從此開始了滑雪訓練。在中國殘疾人體育綜合訓練基地,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拔地而起,冰壺館内的醒目位置挂着一條橫幅:“平昌奪冠已成曆史,從零開始奔向北京。”
國家輪椅冰壺隊每天在這條橫幅的“注視下”訓練。2018年,這支隊伍在平昌冬殘奧會奪冠,這是中國體育代表團的第一塊冬殘奧會金牌,也是第一塊獎牌。在平昌,鄭鵬在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裡比賽取得第四名,離領獎台隻有一步之遙,但創造了中國冬殘奧會個人項目最好成績。
2018年3月17日,中國隊在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比賽中獲得金牌。圖為隊員王海濤、陳建新、劉微、王蒙、張強(從左至右)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夏一方攝
直至北京冬殘奧會的首個比賽日,中國選手終于站在了冬殘奧會個人項目的最高領獎台。
在這具有曆史意義的一天,新聞更新的速度趕不上中國選手奪得獎牌的速度。幸福并非突如其來,從1月初開始,國家殘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隊就在甘肅白銀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埋頭苦練,過去的55天,包括春節在内,他們一天也沒有休息。
一刻不停,一日不誤,是中國殘疾人體育各支國家隊過去6年多的備戰狀态。第六次組團參加冬殘奧會,中國在代表團規模、運動員人數、參賽項目上均創新高。參賽大項增加到全部6個,小項從6個增加到73個,96名參賽運動員中,包括劉子旭、郭雨潔在内,有85人是首次參加冬殘奧會。踏上賽場即創造曆史,向前的每一寸都是突破。
3月5日,中國選手郭雨潔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殘奧冬季兩項女子短距離站姿比賽中。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用6年多時間,中國最新一代冬殘奧選手诠釋了北京冬殘奧會會徽“飛躍”的含義,而放眼紐約到北京這一更長的時間維度裡,訓練條件由儉入豐,參與項目從夏到冬,但浸透在他們骨子裡的堅毅與拼搏,從未改變。超越自我、突破極限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中國殘奧選手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執筆記者:鄭直
參與記者:樹文、劉甯、楊帆、耿輝凰、郭雅茹、朱青、劉博、楊恺
編輯:王浩宇、胡佳麗、吳俊寬、鐘沁蕊(實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