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題金山寺蘇轼古詩講解

題金山寺蘇轼古詩講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11:12:54

題金山寺蘇轼古詩講解(百煉鋼化繞指柔)1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轼在被貶黃州的困苦境遇中寫的一篇抒情小品。本文以寥寥數語記錄了作者與友人在月下漫步的生活片斷,創造了一個皎潔空靈的月光世界,表現了作者曠達的心境,同時也流露出遭貶生活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象一首優美的月光曲,每一個音符都閃耀着銀色的寒光,彈奏出豁達潇灑的旋律。

全文分五個層次。“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為第一層。

宋神宗元豐二年,作者因對新法持有不同意見,而被網羅罪名,投入監獄。出獄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離安置所,實際上跟流放差不多。宋神宗元豐六年,即作者被貶谪到黃州的第四年,夏曆十月十二日,正當秋末冬初,夜裡已經有點寒意了。“解衣欲睡”是想睡而沒有睡着,寒夜寂寞,百無聊賴。這當兒,月光悄悄進門來了。“入戶”二字,把月光拟人化了,寫得自然而生動。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寂寞無聊,主動地來與他做伴,有意地蔚籍失意的詩人。“欣然起行”是詩人的反應,寫出了他睡意頓消披衣而起,見月光如見久違的朋友,欣然相迎。詩人的興奮和喜悅之情都高度概括在“欣然起行”這四字中了。這四字與“解衣欲睡”相對應,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完全是兩樣的心情,兩種節奏。

第二層:“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起勢一個“念”字,由“欣然起行”的“行”字轉化而來,可見詩人在當時的境遇。沒有可以賞月同樂的人,作者的心情由欣喜轉入深思。世上那些庸俗勢利之徒,是不配也不肖與之一同賞月的,那麼可以與之一同賞月的又有誰呢?這就很自然地過渡到下句:“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遂至”二字寫得十分輕淡,好像不假思索,卻包含着能一同賞月者隻有這個人,非這個人不可。“尋”字也很值得玩味。它包含着一種揣想,面對良夜明月,張懷民一定不會蒙頭大睡吧?是在庭中玩月,還是出門步月呢?“尋”與“訪”不同,它有 一種急欲找到失物似的迫切感,這就熨帖地寫出了作者渴望與知心好友共同賞月的急切心理。

那麼,作者要“尋”的這位張懷民又是一個何等人呢?張懷民,名夢得,清河人。元豐六年貶谪到黃州,初到時寓居在承天寺。他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迂谪放在心上。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一位有過人自制力的人。這就無怪乎蘇轼要引他為同調知已了。

“懷民亦未寝,相與步于中庭”是第三層。“亦”字寫出這一對朋友情懷相似,對方的未寝也是作者意料中的事。不必說張懷民怎樣,這一句就足以表達出兩個人的同心之情。“相與步于中庭”與“無與為樂”相呼應,宛如在清冷的琴弦上,撥出了幾個歡快的音符,文情的跌宕表現了作者心情的舒展。月光下漫步,多麼富有詩意。他們盡可以不發一言,但恬靜的心境、詩意的感受化為和諧的步月節奏,彈奏出相憐相惜的心聲。

題金山寺蘇轼古詩講解(百煉鋼化繞指柔)2

第四層,“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是寫月光的高度傳神之筆。短短的三句,沒有一個月字,卻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積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清澈透明;“藻荇交橫”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可謂鈎魂攝魄,精煉得無以複加。以水喻月,本來并不顯得新穎,奇在以隐喻先聲奪人,造成一種庭院積水的錯覺,進而寫澄清的水中交錯着藻荇的清影。觸類生發,使人撲朔迷離,水月莫辨。“蓋竹柏影也。”鋒回一轉,徹然大悟。“積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橫”,則以竹柏倒影來烘托。兩者有正寫側寫之分,收點染并用之妙,從而創造出一個空靈的月光世界。這幾句是寫月光,也是寫作者愉悅的心境,使我們領略到作者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它是一首優美的月光曲,也是一個透明的夢。

最後一層:“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作者連發二問,卻又不曾置答。哪一夜沒有月光,哪裡沒有竹子和松柏,但能像我們這樣有閑情逸緻欣賞美好的月色卻不可多得。寥寥數語,感慨深長。這其中有欣賞自然美景的欣喜,有脫離塵俗放懷自然的得意。一個“閑”字流露出貶谪生活的落寞,政治仕途的黯淡,但更多的還是有閑賞月的欣喜,自我排譴的達觀。這使我們看到作者潇灑的人生、達觀處世的人生哲學。使我們感受到蘇轼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着。這種面對逆境而态然處之的人生态度無疑是積極可貴的。

這篇抒情小品,樸素自然,情理交融,物我和一,在濃郁的詩情畫意中滲透着發人深思的人生哲理。“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創造出一種清新活潑的文風,代表了宋代小品文的最高成就,有着深遠的影響。

附: 記承天寺夜遊

(宋)蘇轼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 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被寝,相與步 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那裡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題金山寺蘇轼古詩講解(百煉鋼化繞指柔)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