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14時54分,迎來立秋節氣。時間真快,暑氣尚健,已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自此,大自然将漸漸褪下繁蔭濃綠,呈現閑雲野鶴的自然色;自此,你我的日子,也該清簡舒朗,向那一日日溫暖平淡的煙火,且深且從容。


立秋· 記
作者 | 申賦漁
節選自《光陰:中國人的節氣》
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着一條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
蓐收到來的時候,總帶有一股涼意。
對這涼意最為敏感的是梧桐。立秋一到,它便開始落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花鏡》上說:此木能知歲。在院子裡栽上一棵梧桐樹,不但能知歲,還可能引來鳳凰。“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鳳凰非梧桐不栖。

所以,皇宮裡是一定要栽梧桐樹的。
立秋這天,太史官早早就守在了宮廷的中殿外面,眼睛緊緊盯着院子裡的梧桐樹。一陣風來,一片樹葉離開枝頭,太史官立即高聲喊道:“秋來了。”于是一人接着一人,大聲喊道“秋來了”“秋來了”,秋來之聲瞬時傳遍宮城内外。不等回聲消失,盔甲整齊的将士們護衛着皇帝蜂擁而出。他們要去郊外的狩獵場射獵。射獵有兩重意思。一是表明自即日起,開始操練士兵;二是為秋神準備祭品。
在皇帝狩獵的同時,遙遠鄉村裡的人們也忙碌了起來。愛美的女孩,會摘幾片梧桐的葉子,剪成不同的花樣,插在發髻上。頑皮的孩童正圍着她們起哄,媽媽喊他們回家了。先洗手,然後伸出來,媽媽在他們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再遞給他們一碗井水,讓他們“咯崩咯崩”咬碎了豆子,和着井水吞下。據說吃了之後,不生痢疾。

爸爸呢,這天也要放下手裡的活兒,去街上趕集。最重要的事,是買雞頭菜。買好了,摻些麝香,拿一張大荷葉包上,用紅繩子系在腰間,哼着小曲回家。立秋要吃雞頭菜。雞頭菜的學名叫芡,爆炒了吃,脆而爽口。《神農本草經》上說吃芡能讓人耳目聰明。
奶奶前一天就開始忙了,又要摘地裡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樹上的果子,還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裡晾幹。等到立秋的晚上,大家都吃過飯了,她笑眯眯地,一樣樣端出來,讓大人孩子,邊納涼邊吃。吃剩了的桃核不能亂扔,要給奶奶。于是孩子們就一個一個,捧着滿把的桃核給她。桃核要一直留到除夕的晚上,把它們投到爐竈的火裡燒掉。這樣就會不得感冒,免瘟疫。

小桃核牽連着的是大瘟疫,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以小明大、見微知著是一種大智慧。隻能意會,不可言傳。

立秋·民俗

貼 秋 膘
“愛吃肉的人,終于有了天經地義的理由。”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并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夏天的人,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食欲乘勢大增,想吃點好的,彌補夏天的虧空。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首選吃肉,謂“以肉貼膘”。


曬 秋
“來看看糧食作物的大型浴光現場。”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曬秋”的秋不僅僅是秋天,更代表一種豐收的喜悅,老百姓會利用房前屋後的平台、房頂等空地,曬一曬收獲的農作物,糧食曬得越多,說明收成越好,而把糧食風幹後,冬天才不會發黴變質,是老一輩多年的經驗心得,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符号。


啃 秋
“留給西瓜的時間不多了。”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将其咬住。每逢立秋,人們會買西瓜回家,衆人圍在一起品嘗。據清朝張焘在《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那時人們相信立秋時吃西瓜,可使整個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


立秋·絮語
在夏天,我們或走或停,或聞或賞,途經了許許多多人間至美的瞬間,織就了一段段可追可憶的時光:六月的繁星荷塘、七月的急雨雷霆、八月的蔚藍海岸……
任誰也無可否認,這些美,詩化了我們平凡庸碌的生活;這些美,構成了你我曆經風霜後仍然熱愛世界的絕妙因由。↓↓↓
視頻來源:8KRAW
如果說,立秋前的美,在她轟轟烈烈、繁華盛景;立秋後的美,則勝在山空水靜、清遠悠長。采撷一些“夏秋交替的文字”,與君在草木變遷的光陰裡,靜心之,徐賞之。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杜牧·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卧看牽牛織女星。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那滿流着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
——何其芳《秋天》

在我們的城市裡,夏季上演得太長,秋色就不免出場得晚些。但秋天是永遠不會被混淆的——這堅硬明朗的金屬季。讓我們從微涼的松風中去認取,讓我們從新刈的草香中去認取。
——張曉風《秋天·秋天》

知了越噪越顯得甯靜
此生倒數,該是第幾個夏天
蟬聲再長,也隻像尾聲了
與永恒拔河,還沒有輸定
向生命争辯,也未必穩赢
——餘光中《半途》

今年我還發現,這伏夏不是被秋風吹去的,更不是給我們的扇子轟走的——
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因為,夏天的最後一刻,總是它酷熱的極緻。我明白了,它是耗盡自己的一切,才顯示出夏的無邊的威力。生命的快樂是能量淋漓盡緻地發揮。但誰能像它這樣,用一種自焚的形式,創造出這火一樣輝煌的頂點?
——馮骥才《苦夏》

配圖來自視覺中國
自立秋始
願所有美好不負盛約;
願所有付出都會值得;
願經曆了很多的你和我,
在秋天的每一個日子,
依然有愛,有期待。
用一句話形容立秋的你~
制片人丨王興棟 主編丨王若璐
編輯丨李津婵 校對丨高少卓
©央視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